-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 管涛:美联储激进加息暴露体系缺陷,人民币国际化有新机遇
最后更新: 2023-03-02 07:36:08观察者网:2022年全球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高通胀,许多发达国家去年物价涨幅创下新高。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物价保持了总体稳定,2022年CPI同比增长2%,涨幅比年初设定的3%的预期目标还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023年我国是否存在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管涛:根据IMF的判断,2022年全球全年平均通胀率为8.8%,中国的CPI同比增长只有2%。如此看来,中国确实属于物价基本稳定。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在疫情应对时保持了宏观政策的克制,不像西方进行财政和货币政策双刺激,造成大水漫灌;第二,中国的疫情应对是稳市场主体,而西方是过度刺激需求。因此,中国是供给的恢复快于需求,总体上还是供大于求,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物价的上涨;第三,面对去年输入性通胀压力,中国采取了一些保供稳价的措施,并且畅通了国内经济循环,这也有助于物价稳定。物价的稳定,不但保障了基本民生,同时也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拓宽了空间。
输入性通胀的高点应该在去年。2022年下半年的大宗商品价格,包括能源价格都已冲高回落,所以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去年已经有所缓解。这当然不是说今年没有输入性通胀,如果今年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升级,仍然会影响能源和粮食价格走势。
对于中国而言,在物价方面,今年我们首先要防止物价的进一步下跌。我国PPI去年年底开始已经是负增长,CPI(同比增长)在2%左右,核心CPI增长只有1%左右,所以中国物价走势还是比较低迷的。这也反映出国内需求总体不足,因此我们主要防止这方面的压力。
在通胀方面,我国总体通胀仍较为温和,但要关注结构性的通胀。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比较高,接近30%,而美国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只有不到10%。
柴米油盐关系到基本民生,是民生大事。中国1月份虽然整体通胀不高,但食品类的通胀还是比较高,对老百姓的生活有比较大的影响。
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加大保供稳价的调节力度,保持粮食、能源价格稳定;另一方面,要研究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如果粮食、能源价格的上涨达到一定的门槛后,应对特殊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补贴措施,减轻对民生的影响。
观察者网:“稳物价”是今年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对此您有何建言?
管涛:第一,财政货币政策仍要保持克制,要坚持实施正常的财政货币政策,防止大水漫灌;第二,要关注结构性通胀的走向,研究一些预案,加大对特殊群体,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定向扶助的力度;第三,针对目前价格走势总体偏低的情形,应加大在扩大总需求上的政策刺激力度,对通胀一定程度上要增加容忍度。
观察者网:在这一轮美国加息周期,全球主要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普遍下跌,相比之下,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远低于欧元、日元与英镑兑美元的贬值幅度,是全球范围内较为稳定的货币之一。您对2022年全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有何评价?您认为2023年人民币汇率会怎么走?其涨跌将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管涛:2022年人民币汇率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下,呈现出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的走势。2022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还延续前期的升值走势,到3月初升至6.3附近,3月中旬开始冲高回落、震荡下行,9月份人民币汇率时隔两年跌破7,11月初跌到7.3附近以后就开始止跌反弹,12月初又重新升回到7以内。
2023年年初,人民币汇率最多升至6.7,也就是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人民币最多反弹了8%以上。去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去年的大环境是美元兑绝大部分的非美货币都升值,所以虽然去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跌了8%以上,但人民币的多边汇率实际上只跌了2%-3%,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
恰恰是因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增加,使中国增加了货币政策的自主空间。去年无论是降准还是降息,数量和价格工具都频繁使用,加大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此外,由于汇率的弹性增加,去年除了一些宏观审慎措施之外,我们没有动用新的资本外汇管制措施。
事实上,汇率根本上还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去年人民币汇率止跌反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11月份以后我国优化了疫情防控和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市场改善对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景预期。在强预期弱现实的背景下,人民币出现了反弹,因此,汇率稳定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经济稳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我觉得2023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大概会出现以下情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三稳”工作。如果能够做好这“三稳”工作,就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会在双向波动的情况下保持一个偏强的走势。
如果做的比市场预期的更好,我们有可能会重现2020年下半年的情形,人民币会重新出现一轮趋势性的走强。当然可能也会出现坏的情形,因为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不如预期,人民币汇率可能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承受压力。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既有基本面也有情绪面。现在人民币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对于市场情绪,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人心难测”。
经济基本面到底是好还是坏,不取决于你是怎么看,我怎么看的,而取决于市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不取决于我们今天怎么看的,而取决于到那个时候我们怎么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菁娟 
-
广告增收不利,微博去年营收同比下降15%
2023-03-01 20:2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爱奇艺申请新专利:在弹幕中加广告
2023-03-01 19:1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华为指控四项侵权,小米回应
2023-03-01 17:40 观网财经-科创 -
冷酸灵,不再是“原厂”?
2023-03-01 16:59 观网财经-金融 -
150家中企集体亮相巴展,“这次他们不再低调”
2023-03-01 10:20 观网财经-科创 -
下调今年销量目标,PICO:会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及服务能力的提升
2023-02-28 21:57 观网财经-科创 -
出境机票搜索热度达疫情前八成,旅游业预计全年“持续回暖”
2023-02-28 21:3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提振消费,如何让老百姓挣到钱敢花钱
2023-02-28 20:36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彭辉卸任中国中免法人、董事长,由推动转型免税李刚接任
2023-02-28 18:26 观网财经-消费 -
贾康:我为什么努力推动房地产税?好处太多了
2023-02-28 16:38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贾康:中国赤字率突破3%就要出大问题?不必太紧张
2023-02-28 16:36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百度首席战略官余正钧离职,曾任首席财务官
2023-02-28 15:4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北京:明星虚假违法代言等记录向社会公开
2023-02-28 14:26 -
智能手机寒冬下,“贴牌王者”华勤技术拟主板上市
2023-02-28 14:09 观网财经-金融 -
2022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发布:GDP超121万亿,比上年增长3.0%
2023-02-28 09:46 中国经济 -
1.9万亿美元顺差,去哪儿了?
2023-02-28 08:30 观网财经-海外 -
中国如何重启中高速增长?首先要厘清这些误区
2023-02-28 07:28 中国经济 -
寒武纪去年亏损12亿,5年累计亏损近40亿
2023-02-27 22:22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数字中国建设作为对有关领导干部考评的参考
2023-02-27 20:31 观网财经-宏观 -
京东百亿补贴,姗姗来迟
2023-02-27 20:31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54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9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6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3最新闻 Hot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