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 管涛:美联储激进加息暴露体系缺陷,人民币国际化有新机遇
最后更新: 2023-03-02 07:36:08从去年3月开始,美联储为遏制美国国内的高通胀连续8次加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累计提升450个基点。美联储加息何时休?其紧缩政策将对2023年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可能的影响?
在这一轮美国加息周期中,全球主要货币兑美元的汇率普遍下跌,人民币是全球范围内较为稳定的货币之一。2023年人民币汇率会怎么走?其涨跌将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今年,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又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做客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访谈,带来深度解读。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系列,是观察者网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在两会前夕联合推出的重磅访谈节目,邀请十余位著名经济学家,从房地产、数字经济、稳投资、促消费等诸多领域前瞻并建言2023年中国经济,敬请关注。
【访谈/观察者网 王慧 整理/张菁娟 审核/周小婷、刘惠】
观察者网: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2023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年对货币政策的描述也由去年的“灵活适度”变为了“精准有力”。什么是“精准”?怎么算“有力”?我们的很多观众和读者可能不是太了解,首先请您给大家解读一下,货币政策的“精准有力”意味着什么?可能会用到哪些工具?
管涛:近年来,我们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一直没变。财政政策叫“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叫“稳健的货币政策”。但2022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提法,要比2020年底的时候更加积极。2020年的提法是政策上“不急转弯”,而2022年底强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具体到货币政策,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描述,也从去年的“灵活适度”改成了“精准有力”。“精准有力”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即总量要够,投向要准。总量工具有数量和价格工具,通常大家所熟知的降准、降息属于数量工具,去年都用了。另外,一些公开市场操作,比如7天期逆回购,也是市场流动性调节的一个重要工具,这属于总量工具。
“总量要够”就是要保证广义货币供应和社融的增长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到“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但在2022年底时就没再提了,这意味着对宏观杠杆率的上升可能还有更大的容忍度。
“投向要准”意味着我们要更多地用一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2022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金融街论坛年会的讲话中提到,中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际上有两类:一类是长期性工具,一类是阶段性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是长期性工具,目前余额是2.5万亿元。近年来,我们创设了科技创新、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支持工具,这些都是阶段性工具,目前余额约3万亿元。
安徽企业提高装置运行平稳率,高效清洁利用煤炭资源。(视觉中国)
阶段性工具到期以后是要自然退出的。2023年年初,央行延长了三项阶段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期限: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二是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三是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6月末。这些阶段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还会进行调整。
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好处是专款专用、定向支持、精准滴灌,它能够发挥总量工具不能发挥的作用。比如说2022年第四季度推出的设备更新改造的工具,这一工具一大重要作用是给设备更新改造的企业贴息,降低其融资成本,这是通过降准和降息都难以直接达到的效果。在中国目前的金融环境下,这提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从今年1月份的金融数据来看,我们实际上实现了预期中的“开门红”。其中广义货币(M2)增长是12.6%,这是2016年5月以来的高点;人民币贷款增速也比去年年底有所上升;社融也达到9%以上的增长。按照央行的说法,总体上我们的货币政策,在基准的情形下对经济支持力度要不低于去年。
观察者网:从去年3月开始,美联储为遏制美国国内的高通胀连续8次加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累计提升450个基点。您觉得今年美联储何时会暂停加息?
管涛:在去年11月份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已经对外宣布完成第一阶段加息有多快的问题,后面进入加息的终点利率有多高,以及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持续时间有多长。但是市场在抢跑,普遍认为美联储马上要结束加息,甚至在2023年底有可能会转为降息。
然而,我们看到,今年1月份美国的通胀数据、零售数据、劳动力环比均出现了反弹,劳动力市场依旧紧张,销售也是超预期的强劲。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又开始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重新定价。
我们预测,如果是每次2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美联储大概还会加息两三次,如果是重新恢复每次加50个基点,可能就只有一两次了。我认为,大概率会是每次加25个基点,因为美联储一再表示,要评估货币政策累积的影响,以及带来的经济金融的反应,如果加息太快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非预想中的结果。
观察者网:您之前曾经提到,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有四个阶段,您觉得2023年将会进入到哪个阶段,对我国的经济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管涛:去年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联储的紧缩政策。2022年年初,我参考2014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经验,提出美联储紧缩对中国的影响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刚开始影响不大,后面就没有影响了。
我认为,本轮美联储紧缩演绎会呈现“四种场景/阶段”:第一阶段是美联储温和有序的紧缩,中国外资流入放缓,人民币延续强势但升值放缓;第二阶段是美联储激进加息和缩表,导致中国阶段性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第三阶段是美联储紧缩力度超预期,引发资产泡沫破灭、美国经济衰退,中国将难以独善其身,人民币汇率承压;第四阶段是美联储重回宽松,如果中国能继续保持经济复苏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就可能重现资本回流,人民币汇率重新走强。
去年4月我提出,有可能中国已平稳度过了美联储紧缩的第一阶段,即美联储缩减购债,中美利差收敛,中国外资流入减缓,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只是升值放慢。但是随着美联储3月份启动加息,而且开始酝酿缩表将加剧美国经济金融动荡,叠加其他因素影响,中国将出现资本外流,人民币汇率进入有涨有跌、双向波动的第二阶段。
同年4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6.4,然后一路震荡下行,到11月初时跌到了7.3附近。所以我认为去年人民币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站在第二个阶段,未来我们有可能进入第三、第四阶段。
202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以金融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的金融冲击为主,今年除了金融冲击以外,还有可能因为美联储紧缩带来美国经济放缓甚至衰退,从而导致中国外需减弱。金融加实体经济的双重冲击会给我们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当地时间2023年2月7日,美国纽约,交易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内工作。当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表示美国通胀已开始缓和后股市大涨,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265.67点,涨幅0.78%。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菁娟 
-
广告增收不利,微博去年营收同比下降15%
2023-03-01 20:2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爱奇艺申请新专利:在弹幕中加广告
2023-03-01 19:1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华为指控四项侵权,小米回应
2023-03-01 17:40 观网财经-科创 -
冷酸灵,不再是“原厂”?
2023-03-01 16:59 观网财经-金融 -
150家中企集体亮相巴展,“这次他们不再低调”
2023-03-01 10:20 观网财经-科创 -
下调今年销量目标,PICO:会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及服务能力的提升
2023-02-28 21:57 观网财经-科创 -
出境机票搜索热度达疫情前八成,旅游业预计全年“持续回暖”
2023-02-28 21:3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提振消费,如何让老百姓挣到钱敢花钱
2023-02-28 20:36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彭辉卸任中国中免法人、董事长,由推动转型免税李刚接任
2023-02-28 18:26 观网财经-消费 -
贾康:我为什么努力推动房地产税?好处太多了
2023-02-28 16:38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贾康:中国赤字率突破3%就要出大问题?不必太紧张
2023-02-28 16:36 经济学家建言2023中国经济 -
百度首席战略官余正钧离职,曾任首席财务官
2023-02-28 15:4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北京:明星虚假违法代言等记录向社会公开
2023-02-28 14:26 -
智能手机寒冬下,“贴牌王者”华勤技术拟主板上市
2023-02-28 14:09 观网财经-金融 -
2022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发布:GDP超121万亿,比上年增长3.0%
2023-02-28 09:46 中国经济 -
1.9万亿美元顺差,去哪儿了?
2023-02-28 08:30 观网财经-海外 -
中国如何重启中高速增长?首先要厘清这些误区
2023-02-28 07:28 中国经济 -
寒武纪去年亏损12亿,5年累计亏损近40亿
2023-02-27 22:22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数字中国建设作为对有关领导干部考评的参考
2023-02-27 20:31 观网财经-宏观 -
京东百亿补贴,姗姗来迟
2023-02-27 20:31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45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97“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评论 65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评论 127最新闻 Hot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
“关税将抹掉15亿美元利润”,福特撤回了一个预期
-
县长张汉坤官宣被查,公安局长落马后“消失”4个月
-
今年第三次议息,美联储“将无视特朗普,维持不变”
-
在他嘴里,加拿大都成了“靠美国养活的社会主义政权”
-
越南总理:越美首轮谈判本周三举行,维持全年8%增长目标
-
“最美教师”邓滢,履新职
-
五一出游哪里人最多?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
-
美防长“动刀”美军高层,至少砍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