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文锋:看看香港施政报告怎样处理“缺人”问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甘文锋】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10月25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其任内的第二份施政报告,主题是“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添幸福”。这一主题符合香港在修例风波及疫情后全力拼经济改善民生的发展方向。
这次的施政报告,几个亮点都是与人有关,说明香港确实出现了“缺人”的困境。
记得在学校的课本上,介绍香港时都会出现一个重点,就是香港没有天然资源,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人才不够了,这就意味着香港连最后及最重要的资源都不够,因此香港政府相对其他地方政府,更加紧张人才的流向。
大体看来,李家超政府推出的几点“抢人才”政策真的很直接且实在。我们不妨再详细探讨下这些政策是否真的能为香港的未来储备足够多的人才。
图自港媒
一、鼓励生育
今年施政报告的一个讨论点,就是关于鼓励生育的政策。
根据政府数据,香港出生率长期处于低水平,2022年夫妇平均子女数量已下降至0.9名。与此同时,香港是全球最长寿的地区之一,平均寿命超过84岁。也就是说,如果情况不变,十年后65岁及以上的长者比例,将会占全港人口的1/3。可以想象届时香港的劳动力将面临重大挑战。
因此,缺人的第一个情况,其实是缺劳动力。
如何提高出生率,的确是香港政府当下需认真考虑的问题。现实是发达地区的整体出生率普遍较低,很多夫妇不愿生孩子,影响因素多样,包括教育、房屋、对生活的追求、文化改变,甚至是对一个地方的未来预算等等,而短期的政策往往难以改变这一趋势。
这次政府有关鼓励生育的政策,最多人提及的是向每名于香港出生、其父母至少一方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婴儿发放一笔2万元的现金奖励。当然,大部分人听到这一政策时都表示,没有人会为区区2万元去生孩子的。
我们可以看看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就会发现同类的政策成效往往都不大。比如,韩国政府前几个月宣布,自明年起将1岁以下新生婴儿的每月津贴由70万韩元(约3822人民币)增加至100万韩元(约5500人民币);日本亦宣布明年开始扩充儿童补贴,每月将赠至三万日元(近1462人民币);而新加坡的政策,则是前两名新生婴儿将获1.1万坡元的现金奖(约58974人民币),从第三胎开始,奖励增至1.3万坡元(约69697人民币)。但现实是,这几个国家的出生率依然屡破新低。
笔者对香港政府以小额现金奖励生育的策略也不认同,但如果要公平地评判政府的政策,还是要看整套鼓励生育的“组合拳”。
除了现金奖励外,政府还对新生家庭在房屋方面进行了支援。例如从明年推出的居屋开始,每次出售居屋都会额外预留10%让有新生婴儿的家庭优先选择;其次是公共房屋方面,房委会会推出“家有初生优先配屋计划”,有新生婴儿的家庭可申请加快配屋,轮候时间会缩减一年。
相比于直接发2万元,房屋的优惠政策无疑更具吸引力,但是否就足够鼓励生育呢?举例来说,截至2023年6月底,香港公屋的轮候时间为5.3年,如果减去一年,即还要4.3年。如果是已经轮候了几年的夫妇,这个政策还是有点吸引力的;但如果刚填表申请,那确实是吸引力不大。而且孩子出生后还要照顾他很长一段时间,开销极大,单单缩短一年轮候时间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笔者对此还是存疑。
图自港媒
二、爱国教育
第二个想谈谈的点与爱国主义教育有关。这点乍看上去好像与人才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是人才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历了2019年的修例风波,我们发现香港的年轻人对国家的认知存在严重的偏差。一方面我们当然希望通过教育及宣传让他们重新认识国家;而对现时的中小学生,我们有必要在早期就借由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真正的中国。香港现在要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面对现时及未来的挑战,我们也都希望治港者除了是爱国者外,还要是有能力的爱国者。
换句话说,强调爱国教育,是为爱国者扩大人才库,这同时也是香港非常缺的人才。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会,治港者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担任各个岗位。但在英国的长期管治之下,很多重要的位置不一定由爱国者把持。要让爱国者进入这些既有制度和圈子并不容易,因为这些圈子的既得利益者不一定希望让爱国者进入。这就是为什么回归多年后,民心回归的工作仍要继续。
国家最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一个重要契机。在此法下,香港也必定要有系统地推广爱国主义教育。今年的施政报告也提到爱国主义教育,指出将会在今个学年加强教师培训、强化国情学习,以及推行多元学习体验。作为政策导向,香港政府可算是紧紧跟随《爱国主义教育法》了。
在之前的教育,政府多是遮遮掩掩,不敢用“爱国教育”的名头,只说是“国情教育”;甚至在推行国民教育时,亦受到反对派的阻挠,说香港应推行公民教育,而非国民教育。笔者认为虽然《爱国主义教育法》并非如香港国安法般专为香港而立,但肯定是继香港国安法之后,另一项对香港未来影响深远的法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世界开放报告2023》今日发布:中国香港排第三
2023-11-05 23:02 -
北京市疾控:今冬学校要减少组织集体活动
2023-11-05 22:17 -
进博会现场,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发布
2023-11-05 21:35 进博会最新动态 -
上个月突然离职,现在主动投案!浙江千亿级国企原董事长落马
2023-11-05 21:11 -
美政客叫嚣制裁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和司法人员,国务院港澳办谴责
2023-11-05 20:24 香港 -
“塞方是率先认识到进博会重要性的国家之一,年年参会”
2023-11-05 18:51 进博会最新动态 -
黑龙江发布暴雪红色预警,哈尔滨主城区明天停课
2023-11-05 18:37 极端天气 -
李强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3-11-05 17:24 进博会最新动态 -
澳大利亚总理逛进博会
2023-11-05 16:58 进博会最新动态 -
干部和商人围坐“诈金花”?当地纪委监委:属实
2023-11-05 16:57 依法治国 -
进博会开幕,多地公布参会数据
2023-11-05 16:08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唯品会“线上奥莱”展馆亮相进博会,“云上进博会”专场同步上线
2023-11-05 16:03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公职人员超市猥亵女孩仅被行拘9天?当地通报: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2023-11-05 15:48 依法治国 -
国家卫健委:中国已建立60支公共卫生和医疗应急“国家队”
2023-11-05 15:21 -
财政部长蓝佛安:严把关、快下达、强监管,确保管好用好国债资金
2023-11-05 15:04 中国经济 -
影帝贪官李朝伟案更多细节:把下属当“家臣”、将父母骗去捡废品种菜
2023-11-05 14:16 廉政风暴 -
设计时速350公里,延榆高铁开工建设
2023-11-05 13:19 高铁世纪 -
【进博之约】习言道|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2023-11-05 11:19 进博会最新动态 -
坚持对外开放 实现互利共赢——写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2023-11-05 11:16 进博会最新动态 -
重温习近平主席历届进博会讲话 感受中国的开放与自信
2023-11-05 11:14 进博会最新动态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25“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5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0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