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边努: “两种病痛”的折磨 ——慢性通货紧缩+急性通货膨胀
病毒给日本带来的“机遇”
当日本消费者的通货膨胀预期提升、讨厌涨价的心态发生变化时,日本的企业也在考虑改变行动。在此之前企业之所以不涨价,是担心涨价会流失客户,现在不用那么担心客户流失,可能会改变冻结价格的惯例。
实际上,根据2022年6月绘制的“渡边图”,我们发现,物价位于0%附近的产品约为36%,与之前超过40%接近50%的水平相比,变化是很大的。但是若与不存在过度密集的欧美国家相比,虽然有了一些改善,还是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立柱。受消费者态度转变的影响,可以说企业对涨价行为的做法也有了转变。2022年6月赤诚乳业的“咯吱咯吱君”冰激凌发布了涨价信息,这次社长没有道歉。被海外媒体嘲讽的日本,终于要接近一个正常国家了!
归纳起来说,构成日本范式的消费者过低通货膨胀预期、讨厌涨价的心理以及企业冻结价格的惯例,都出现了一些改变迹象。在我看来,安倍内阁努力尝试但没有产生效果的情景正在慢慢实现,虽然还只是一点点变化。
扭曲的日本范式是经济问题,本来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加以解决,如果这样就好了。但是正像前文所述,遗憾的是,这种尝试没有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这一次真正导致范式改变的背景却是新冠疫情暴发,疫情成为日本范式改变的动力源。人类政策完成不了的事情让病毒解决,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有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不管怎么说,我的想法是无论它是病毒还是什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疫情给我们带来的这次机会。
“日本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地震多发国,过去已经遭遇了多次重大地震,每一次都带来了社会重组”,这是我的共同研究者、地震学和经济学双料科学家狄迪尔·索耐特(Didier Sornette)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校园附近的小餐馆向我说出的假说。日本人为什么选择将国家建在这么不稳定的地面上呢?面对我这一简朴的提问,他做出了上面的答复。所谓“社会重组”,是指构成社会的各种既得利益和社会上所有的“理所当然”被打破后的状况。他想说的是,由于地震这一外生力量,使日本社会可以定期实现重组,这也成为日本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相反,他继续说道,他的母国法国没有那么多的自然灾害,不能依赖外生力量,因此,作为人为机制(或内生性机制),需要大革命那样的社会性大变革事件。对于他的说法我不是完全同意,但日本社会不能完全依靠内生力量打破物价工资相关的“理所当然”,也许依赖病毒这一外生力量实现重组也不是偶然的。
2023年3月日本银行实施的《生活意识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图/nippon.com
九成劳动者认为工资没有提高
那么,日本的工资物价范式问题能够一下子得到解决吗?似乎并非如此简单,前面还有一座必须攀越的高山!
前面说过,日本范式事关物价和工资两个方面,对消费者来说,以物价不涨为前提可以忍受不涨工资,企业以不提高工资为条件可以承受产品不涨价,这种平衡是持续维持范式的根基。现在物价方面出现的问题是,以通货膨胀预期提高为出发点,消费者不得不接受价格上涨的事实,同时,企业也开始将原材料成本上升部分转嫁到制成品价格上。
虽然说消费者不得不接受价格上涨,但若不改变工资冻结,这种状况是难以持续的。从根本上解决范式的对策,就是必须放弃“价格工资都不变”的惯例,转向“价格工资都上涨” 的范式。
从问卷数据看,提升工资的前路还很漫长。图4-10是2022年5月对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劳动者进行的预期工资变化问卷调查结果。
除日本以外的4个国家中,回答“上涨”和“稍微上涨”的人数合计超过40%,由于欧美国家不仅出现了价格上涨,还因人手不足而提高了工资,很多人都预期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而在日本,回答“上涨”和“稍微上涨”的人数占比只有10%,与欧美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取而代之回答最多的是“不变”,占比达65%。这意味着虽然经历了新冠病毒大流行,日本范式中的“冻结工资”部分依旧没有改变的迹象,回答“稍微下降”和“下降”的人数占比反而超过了20%。这显示日本的工资状况与欧美国家相比处于极其严峻的状态。
岔道口之一 :滞胀到来
基于前面的分析,现在考虑日本范式的未来走势。若将结论提前的话,就是日本正处在一个岔道口,前方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维持现有范式,出现滞胀局面;另一条是转向与欧美国家相同的范式,回归正常国家。
首先,考虑日本物价开始上涨而工资不发生改变的假定条件下会出现什么状况。物价上升而工资不变的话,就是降低实际工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下降会降低购买力,唯有节约才能维持生存。人们的消费下降,消费减少会降低GDP增长。
没有人单纯期望通货膨胀,更大的灾难是物价上涨同时经济恶化。景气恶化被称为停滞,它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时称为滞胀。在正常状况下,经济景气恶化时价格下降,景气好转时物价上升。景气恶化和物价上涨两个最坏状态同时出现时就是滞胀。日本就有陷入这种状况的可能性。
欧美国家也存在滞胀风险。欧美国家的通货膨胀比日本要高得多,虽然从表面上看欧美国家劳动者的名义工资有提高,但是工资的增速依然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因此实际工资也在下降。与实际工资下降同时出现的是美联储加息,导致实际消费已经萎缩。如果实际工资下降和货币紧缩持续下去,消费低迷状况更加严峻,很有可能陷入滞胀。
尽管如此,欧美在提升工资上涨这点上比日本要好得多。特别是欧洲,工人要求提高工资的愿望特别强烈,很多国家出现了大罢工,今后可能会提高工资增速。这样的话,也许可以避免欧洲消费的大幅降低。
与欧美国家相同,如果日本陷入比欧美国家更加严重的滞胀,未来将出现什么状况?与过去危机时一样,日本消费者会更加热衷于低价购买,醉心于选择哪怕便宜一丁点儿,质量也略微下降的特价店购买商品。
这样,日本消费者“讨厌涨价”的情绪还会升级,企业也就难于涨价,即使原材料成本上升,也不能将负担转嫁给消费者,企业还会回到价格冻结的老路上。这样一来,企业就丧失了提升工资的实力,工资冻结比现在还要彻底,或许还可能出现降低工资的现象。
归纳起来说,日本范式是建立在工资和物价同时冻结的绝妙均衡基础上的。日本消费者勉强维持不涨工资是由于价格没有变化,企业设法忍受不涨价是由于工资没有提高。但是出现滞胀场景意味着彻底打破这一均衡。
如果日本是加拉帕戈斯那样的孤岛,或许可以长期维持这种均衡,但是日本不是孤岛,海外的通胀洪水已经流入,正在破坏着这一均衡。
工资物价维持不变的范式本身,就是缺乏活力的,我绝没有对此持肯定态度,然而现在更加棘手的是,连这个“不变范式”未来也难以维持!
岔道口之二:治愈通货紧缩慢性病
现在回顾一下2022年春季欧美国家通货膨胀洪水流入日本之后,日本范式出现了哪些变化。我们已经分析了滞胀情景,如果用疾病来形容的话,就是说最新罹患了急性通货膨胀的病,导致已有的通货紧缩慢性病更加严重。常常听说新病导致原有疾病更加严重的情景,实际上,身边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而我认为,这次日本出现的急性通货膨胀,也许带来的不一定都是负面影响,是否会治愈通货紧缩这个慢性病呢?以毒攻毒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的确有这种可能性。
慢性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下,由此带来消费者讨厌涨价的心理,企业不得不保证产品维持原价。而现在不管怎么说,日本消费者预期通胀率提升了,这是一件大事。正是由于急性通货膨胀流入日本,日本消费者才提升了通胀率预期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自然就可以缓解消费者的厌恶涨价心理,企业也会改变不涨价的惯例。这就是我们所设计的场景。
不过,在当初时点上我们只是猜测是否有可能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甚至以为这纯属纸上谈兵。为此,我尽量控制观点传播,只将这个想法分享给大学、同事等很小一部分人,但是2022年5月连休期间进行的5国消费者调查显示,这个场景并非空想。
现实正沿着我所设计的情景路径发展,预期通货膨胀水平已经提高,消费者讨厌涨价的心态也开始改善,日本消费者已经变得与欧美消费者没有太大的差异。那么,下面该轮到企业的行动。企业能否自信地将成本负担转嫁到产品价格上,这是能否结束不涨价惯例的首要障碍。
对于这个问题,正像我所预计的那样,已经出现了改变的迹象。另外的一个障碍是企业能否积极主动地提升工资。对于这个问题,企业不仅目前动作迟缓,关于未来工资提升的预期也非常悲观,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唯一与我设计的场景相背离的地方。
难道就因为冻结工资这一难以逾越的门槛而放弃吗?还是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改变日本范式,从长期的通货紧缩慢性病中摆脱出来?今后日本社会走向何方,现在还无法判断,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正面临着几十年不遇的重大选择。
【日】渡边努,《通胀还是通缩——全球经济迷思》,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版。
- 原标题:渡边努: “两种病痛”的折磨 ——慢性通货紧缩+急性通货膨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龙年首个交易日,A股能否迎来“开门红”?
2024-02-19 00:28 观网财经-金融 -
春节档80亿票房创纪录,影视公司的“过节”与“渡劫”
2024-02-18 18:36 观网财经-消费 -
泄密且违规炒股,机构营业部总经理被罚53万
2024-02-18 16:13 观网财经-金融 -
两部门:在上海自贸区及临港新片区试点离岸贸易印花税优惠政策
2024-02-18 14:24 上海自贸区 -
央行主管媒体:贷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
2024-02-18 10:39 宏观经济 -
世界老三换人:“日本自尊心受损,德国也笑不出来”
2024-02-17 11:34 日本 -
1月上海新房成交3786套同比降58%,业内:小阳春行情值得期待
2024-02-14 19:06 观网财经-房产 -
券商原副总裁违规炒股,被罚没近1.2亿元
2024-02-12 22:34 观网财经-金融 -
1783万元!证监会公布2024年“1号罚单”
2024-02-11 22:37 观网财经-金融 -
完善分行业信息披露标准,中国证监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4-02-09 13:33 -
证监会发布首批重要货币市场基金名录,共13只
2024-02-09 13:10 -
虚增利润1246万余元,上海思尔芯因欺诈发行被证监会处罚
2024-02-09 12:08 股市 -
证监会集中处理多名从业人员违法炒股
2024-02-09 11:30 股市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3月1日起正式封关运行
2024-02-09 07:35 -
深交所:公开谴责恒大地产!
2024-02-08 22:24 观网财经-房产 -
三连阳收官:近4800股上涨,北向资金连续8日加仓
2024-02-08 16:26 经济晴雨表 -
9个月出售17亿美元非核心资产,阿里接受“断舍离”
2024-02-08 15:4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
被列“涉军清单”,长江存储:驳斥任何威胁美国家安全的指控
2024-02-08 14:25 观网财经-科创 -
三大指数齐飘红,近4000股上涨
2024-02-08 10:32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让特朗普丢脸”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
英国也盯上了...
-
美国发生火车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踪
-
“苹果给了印度希望,结果中美谈成了……”
-
“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
议会选举落幕总理小胜,极右翼抬头:葡萄牙两党制结束了
-
拜登还能活多久?美专家预测
-
“飞车党”紧追小女孩将其吓哭?当地警方通报:两名初中生认错道歉
-
数学家赢下罗马尼亚大选,曾两次获得国际奥数满分
-
河中现大量死鱼,怀化市委书记现场察看
-
特朗普:将与普京和泽连斯基通话
-
特朗普再次喊话:赶紧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