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橘:算三峡经济账,可能需要一个千年视角
最后更新: 2020-08-10 15:50:50三
淮河流域的蒙洼蓄洪区和王家坝,最近备受关注。
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消息,截至7月23日18时统计,受灾人口723.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56.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93.7亿,其中农业损失97.76亿元,工矿企业损失59.71亿元,基础设施损失97.3亿元。
经济损失的数字,摊到个人头上,往往就是不能承受之重。
人民子弟兵,也再次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一道道血肉大堤。
淮河治理,是一项历史难题。
也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持续投入、久久为功的历史工程。
由于黄河长期夺淮使淮河入海无路,入江不畅,加上特定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淮河流域历史上洪、涝、旱、风暴潮灾害频繁,举世闻名。流域内大洪、大涝、大旱经常出现。
1194年黄河侵泗夺淮以前,淮河干流河槽较现在宽深,下游直接入海,沿淮无堤,洪水有时虽也漫溢出槽,但灾情不如近数百年严重。
清朝咸丰元年(1851)洪泽湖水暴涨,一口气冲坏了南面大堤,脱缰的淮水汹涌南奔,经高邮湖和邵伯湖冲入长江。这场剧变,又成了长江沿线的灾难:淮河入长江的水道太小,每一次奔长江,都常见在两岸泛滥。
从南宋年间黄河“夺淮”开始,一直到清朝咸丰元年黄河改道,6个世纪的时间里,淮河流域爆发了268次大型自然灾害,等于是每2.5年一次。从咸丰五年(1855)到1949年,淮河又爆发了四十八次大型灾害,等于是每1.9年一次,烈度远超古代史。
这样的天灾,叠加近代中国200年积贫积弱,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治理水患,终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出现了淮河流域“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可悲局面。
昔日的“江淮熟,天下足”,变成了“十年倒有九年荒”。
1916、1921、1931年的几次淮河大灾,受灾人口都多达数千万,死者“遍地尸漂”。1931年的淮河大水里,单一个兴化县,全县就在一夜之间被淹没,兴化县官庄百户人家,幸存者只有五人。
1938年“花园口放水”事件,导致淮河流域五万四千平方公里土地成了“黄泛区”,一百亿吨泥沙冲入江淮平原,许多地方“昔日房屋树木已埋入土中”。一千多万老百姓流离失所,水旱蝗灾年年不停。淮河流域,成了“灾地”。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和1950年夏季淮河都发生洪灾。
1950年的大水,皖北区党委和苏北区(当时安徽、江苏都还未建省)党委都向中央和华东局拍发了灾情报告。报告说,这场大水淹没了几千万亩庄稼地,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两区共有600多万人逃离家园。
毛泽东在看到报告上“不少是全村沉没”、“大水下来之后,人蛇争树,毒蛇咬人又致人落水”等悲惨状况时,难过得落了泪。他当即挥毫将此件批给周恩来,并亲笔题写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8个大字,要周恩来抓紧制定治淮计划和落实治淮措施。
1950年10月14日,周恩来主持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会议,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提出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和“三省共保,三省一齐动手”的团结治淮的原则,解决了治淮事业中蓄洪与泄洪、上游与下游、近期与远期、除害与兴利等一系列的关系问题。
1950年冬季,治淮工程开始全面实施。在那个缺粮的年代,粮食是最关键的物质条件。而治淮工程大部分是土工,主要是靠投入人力。只要有了粮食,就能动员和组织大批民工投入到治淮工地上去,治淮就能顺利进行。周恩来抓住了这个关键点。在他主持下,政务院召开专门会议,做出决定,于当年11月拨出治淮工程款原粮4.5亿斤,小麦2000万斤。大批粮食的调入,保证了治淮工程按时开工。
1951年冬,苏北灌溉总渠开工。它西起洪泽湖边的高良涧,东到黄海边的扁担港,全长168公里。在周恩来的亲自指挥调动下,苏皖豫3省共出动了130多万民工,用铁锹挖土,用石硪打夯,仅用83个晴天就全部挖成告竣,创造了人间奇迹,被当时前来参观的一些国际友人赞誉为:“中国人的手真是铁打的!”
如今,淮河全流域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洪、除涝、灌溉、供水等工程体系。
全流域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库5700多座,总库容近270亿立方米,并有水电装机近30万千瓦。
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至洪泽湖的排洪能力,已由过去5000-7000 立方米/秒扩大到接近10000-13000 立方米/秒(包括行洪区);洪泽湖以下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沭河、扩大了入江水道,排洪入江入海能力由8000 立方米/秒提高到13000-16000 立方米/秒,并且于1998年开工入海水道工程。
淮河干流自淮凤集至洪泽湖间,沿淮有一连串的湖泊洼地,面积共约4000多平方公里,历史上就是上中游洪水行滞的场所。新中国治淮以来,将这些地方开辟为行、蓄洪区,成为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证行蓄洪区使用时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90年代以来加大了安全建设力度,包括修建庄台、保庄圩、避洪楼、撤退道路和通信预警系统等。
航拍2020年蒙洼蓄洪区庄台
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投入,很难量化,到底产生了多少经济效果,也很难量化。
到今天,虽然蓄洪区一旦启用,还是不得不承担大量经济损失,但至少,已经很少再出现人员伤亡,也不再有大规模逃难的情况。
四
另一个延伸讨论来自气候变化。
自然界,似乎还在给我们治理水患“上难度”。
南方的朋友可能已经有直观感受,那就是近年来,降水明显增多了。
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表明,相比50、60年前,近年来的降水量经常超过平均水平。
2011年-2019年期间,除了旱情特别严重的2011年降水量格外低之外,其余9年降水量均超过1981-2010年这40年的平均值。2019年,全国共出现43次暴雨过程,较常年(39次)偏多。
研究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年代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长江流域和江淮流域的夏季降水明显增多,洪涝灾害也在增多。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云平台公布的7张全国降水地图显示,1980-2015年里,南方一些地区的降水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增多的迹象。
与1980年相比,2015年广东、广西以及浙江、福建、江西的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近年来这些地区也更容易发生暴雨等极端降水天气。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文章《中国1961-2016年夏季持续和非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变化》中的数据表明,1961-2016年间,我国极端降水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江淮(注:文中指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华南(注:文中指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一带,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增加趋势非常明显。
这意味着,随着气候变化,我国发生严重洪水的概率增加了。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2019年11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并持续维持厄尔尼诺状态,连续5个月Nino3.4指数的滑动平均值分别为0.6℃、0.5℃、0.5℃、0.5℃和0.5℃。根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国家判识标准,已正式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为弱)。
研究显示,在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我国南方地区会出现异常丰富的降水。
有媒体也注意到这样的现象,立刻就呼吁应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但笔者认为,首先,按照丁仲礼院士的观点,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退一步讲,即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有用的,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要让全人类短期内达成共识并采取行动,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相比某些活动家的嘴炮扯皮,更切实可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应当包括在我国和其他可能辐射到的地区,加快相关水利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夯实安全性基础。
五
在满足安全性需求之后,我们才应该来算水利设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量。
主要依托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向家坝四座巨型水电站的长江电力(600900),是全球最大水电公司。
简单来说,就是稳定的“现金奶牛”。
公司2019年年报显示,在去年长江流域来水总体偏枯的情况下,公司实现收入498.74亿元,归母净利润215.43亿元。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232/241亿元,盈利稳定且承诺较高的分红比例(2021-2025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实现净利润的70%),未来伴随着融资成本下行、有息负债下降、机组折旧到期,公司盈利还将进一步提升。
但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还远未被完全开发出来。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最近几天让许多网友感叹“奔涌的人民币”的新安江水库。
这位共和国水库长子今年61岁,有财有势。
今年4月29日,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披露招股书,正式启动IPO。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农夫山泉的收益分别为174.91亿元(人民币,下同)、204.75亿元、240.21亿元。2018、2019年的收益同比增速分别为17.1%、17.3%。近三年的经调整年内净利润分别为33.86亿元、36.12亿元、49.57亿元。其中,包装饮用水收入占据营收一半以上,近三年在的占比均接近60%。
千岛湖边的淳安县,这几年的旅游收入呈阶梯式增长。
2015年,首次突破百亿,达101.1亿元。
2016年,119.83亿元。
2017年,157.73亿元。
2018年,191.58亿元。
2019年,231.93亿元
此外,新安江水库还提供着杭州以及上海部分地区等周边城市约2000万人的饮水供应;承担了下游地区的灌溉功能;新安江水电站则承担着华东地区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等重要任务。
还有这次广受网友心疼的花鲢鱼,估计千岛湖里共有5万吨左右,每年捕捞量是4000吨,按市价18元一斤算,大约值1.44亿元。
但在毛主席拍板建设新安江水库之初,显然,这些经济效益并不在主要考虑之列。当时的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下游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供水供电,辐射周边苏浙皖,兼顾防洪抗旱功能。
1954年冬,在国家的统一协调指挥下,从上海、江浙调来的大批技术骨干组成的勘测设计院正式组建;1956年8月,施工单位开始筹建并进入施工阶段;1959年9月,水库建成开始蓄水。
新中国组织上万人参与,工程开挖土石方585.92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175.5万立方米,使用水泥34.75万吨、钢材3.62万吨、木材13.55立方米,修建专用铁路64公里。
古人说,修天爵,而人爵从之。大抵如此。
在最不讲究GDP的时代,他们造出了一个GDP的“全能王”,可能我们中国人的追求,确实不太一样吧。
遥想成就成都平原2000多年“天府之国”的都江堰,要怎样计算它的经济账呢?
也许,给三峡这样的工程算账,我们也需要一个千年视野。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G大橘G”,扫码关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大橘:算三峡经济账,可能需要一个千年视角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字节跳动欲进军香港金融业 ,传已申请5张金融牌照
2020-08-10 14:40 大公司 -
美客户迟迟不交首付,金发科技68亿口罩订单“被放鸽子”
2020-08-10 11:33 上市公司 -
华为余承东:受美国制裁,麒麟高端芯片9月15日后将成绝版
2020-08-08 08:33 华为 -
钱、政策、工艺均已备齐,中芯国际只差产能
2020-08-07 17:39 上市公司 -
长实集团中报:英国酒吧业务亏19亿,地产收益靠内地支撑
2020-08-07 15:19 上市公司 -
中芯国际二季度利润增长超640%,最先进制程收入进一步提升
2020-08-06 17:34 股市 -
迪士尼二季度亏损超300亿,流媒体业务报喜
2020-08-06 16:08 上市公司 -
“国内只有iPhone没与北斗合作,但他们早晚会用”
2020-08-05 17:32 上市公司 -
苹果股价一度提振后,更多美企被曝想收购TikTok
2020-08-05 12:55 上市公司 -
票房收入减少近9成,万达电影改拍电视剧仍难阻亏损
2020-08-04 12:30 上市公司 -
汇丰净利暴跌96%:形势艰难将加快3.5万人裁员计划
2020-08-03 15:39 上市公司 -
原董事长涉严重违纪违法,东海证券去年被调查处罚9次
2020-08-03 09:58 金融圈 -
8折价格入股19.9%,万科拟设严格条件援助泰禾
2020-07-31 10:52 上市公司 -
中国率先从疫情中强势复苏,然后...
2020-07-30 17:28 上市公司 -
高通透露大客户5G手机将继续推迟,美媒:不难猜是谁
2020-07-30 11:04 上市公司 -
Arm:中国公司董事长传播虚假信息
2020-07-29 17:00 上市公司 -
贵州茅台营收、净利润增速均创新低
2020-07-29 13:30 上市公司 -
世界最大奢侈品牌净利暴跌超8成,中国市场强劲反弹
2020-07-28 16:24 上市公司 -
携程回应从纳斯达克退市:不予置评
2020-07-28 15:26 上市公司 -
美律所号召向英特尔索赔:瞒报7nm进度恐涉证券欺诈
2020-07-28 14:06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