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为什么中国人总说“没钱消费”?
因此,在消费水平方面,通过口耳相传、影视剧描绘、女性群体相亲标准等途径,很多中国舆论群体出现了超越发达国家水平的过高预期,光买房一条就难以想象。而普通人,即使是收入最高的上海、北京的非私营单位员工,月入也不超过2万,收入水平与预期差距很大,只能靠家庭背景来补。因此,除了统计不着的群体,几乎所有人都被认为收入过低,仅有少数金融、IT业高收入群体能靠自己的收入满足要求。
普通员工的收入,月入4000-15000元,这在发展中国家算不错的了,增速也不错,但是相对发达国家就还是偏低。等于中国普通人的预期,是用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来满足发达国家的消费标准,自然就会觉得没钱。
那么这个预期是不是合理呢?个人认为,绝对是合理的!普通人觉得没钱是对的,想过上发达的生活,这无可厚非,也是发展动力。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真实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求,不是幻想,也不是看着外国人羡慕,而是摆在眼前的,大批“先富”群体已经实现的生活。要求共同富裕,是非常正当的愿望。
所以首要任务,还是要让低收入群体增收。2011年,城镇私营企业员工月收入才1720元。2021年,约3亿私营企业员工月收入也才增长到5240元。农村的更低,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18931元,算2人养1人,2.8亿就业人口月收入也就2400元。即使考虑到一些收入统计遗漏,情况也不会有本质差别,总有4亿就业人口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
因此,中国发展目标在一段时间内,肯定会是让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增收。前一段时间甚至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搞扶贫脱贫,应该说这个目标做得还不错,过去10多年增收幅度可观,底层群众生活改善很明显,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框架里发展,离发达国家收入还有不小的距离。
一边是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在增收,虽然速度快但是仍然离发达生活有相当的差距;一边是绝对数量很高的“统计外群体”,已经过上了在发达国家都算是非常好的生活,高消费水平、一线高房价震憾全球。发展速度不错,但公平不足,群众本能地感觉收入不足,消费能力不够。特别是年轻人在婚恋成家需求中,经常被逼到要找“六个钱包”的境地,凸显了矛盾。而这类现象在舆论中很受关注,影响极为严劣。
另一个大的基本面,中国是优先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策略,对于创造财富的工作人群,工资回报就不是发展重点。也就是说,中国无数农民工、建筑工、产线工人、公司白领,确实在高效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组织下,创造了在全球遥遥领先的巨大财富,大家都看得见可供分配的财富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可以说是人类经济的最大奇迹。但是在财富分配上,就有重资本、重投入、重积累,压低工作报酬的倾向。
这是因为,中国是从贫穷落后的状态中快速发展起来的,肯定是要走高积累、高投资的路线的,先把基础设施、全产业链、自主科技体系建起来。哪怕就是为了促进消费,也是以投资拉动经济、经济发展了消费自然增长的方式进行。这不是落后,反而是快速发展的先进经验。中国的消费发展速度远超任何国家,一些项目人均消费都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如果经济高速发展,那么重投资、重积累,即使消费不作为发展重点,结果都会是很不错的。例如同样起点,中国消费占经济的40%,不如人家占60%的份额高。但是30年人均GDP翻了30倍,人家即使能有翻5倍的不错经济成绩,中国人均消费也会是别人的4倍。这就是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区别,虽然印度是消费拉动,但中国人均消费是其数倍,而且消费质量要好得多。
但是在这个发展策略中,工作报酬就不宜过高,要以相对低的人力成本快速建设起国际领先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在“建设成果优先”的价值观里,这是隐含的、不言自明的操作办法。只有在行业因收入过低招工困难时,才会提高收入,有时提高的速度还不慢,企业经营者甚至抱怨工资上涨过多无法承受。即使收入快速上涨,中国的经济体系也还是有意压低了工作报酬。
我国人均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统计标准模糊,但通常认为是约40%。按人均收入中位数算是37%,按平均值算是43%。美国是80%,统计标准差异很大,但是人均收入在财富分配中的比例比中国高得多是肯定的。
要注意这是“工作报酬”,按前面的统计原理,“资本报酬”不是这个原则,有能力、有门路的中国先富群体,暴富的速度、财富总量是极为惊人的。建设速度越快,财富积累越快,再到A股上市,暴富速度更快。
这就造成了一个不太好的,类似资本主义本质弊端的大问题:劳动者收入不够,消费能力不足,无法消化生产的产品,出现产能过剩、赚钱不容易、经济不景气、经济增速下滑等宏观经济问题。
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随着体量暴增,速度下降,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建设接近完成,压低工作报酬的策略“边际效应递减”,好处不多了。工人再肯干活,完成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发展速度也就这样了,到处都是工程奇迹。但是,商品生产能力与普通消费者的收入不匹配的问题,却一年年日益凸显出来了。
我们有足够的外汇,足够的产能去进口资源,生产出让全国人过上发达生活的房子、汽车、消费品。从物质生产力来说,我们已经具备了发达国家的实力,这个信心要有,很多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我们差远了。但是,我们没有与发达生活相匹配的收入分配结构,普通劳动者收入即使在多年大幅上涨后,仍然过低。
消费能力不足,还造成一个可能更为关键的问题,投资回报出现重大风险。我们快速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主导进行很多基建项目,靠银行体系创造信用,贷款上了很多工程,政府投资平台负债是非常高的。通过房地产卖地回收资金,发展经济增加税收,再加上金融手段押上未来收益,把循环做下来了。实际是撑得很紧的,有些地方已经把未来多年的经营收益都通过金融包装变现了。国企和民企投资也是讲回报的,生产出产品,要卖出去,投资才能体现价值,一时不顺就要靠银行贷款帮忙渡过难关。
如果因各种因素触发,普通劳动者消费情绪下降、买房投资意愿下降,资金充足的“统计外群体”又只愿意买入最优质资产,那政府和部分企业的投资就会陷入困境。这些困境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暂时稳住,2022年11月M2增速又来到12.4%的高位。但是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找到迅速或逐渐化解的办法。2021年的时候,问题还不严重,因为卖房卖地回收资金还比较顺利,消费增速还不错。2022年各种情况都不太好,因素叠加,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通过以上分析,从2023年起,经济发展的办法其实已经自然浮现了:大幅增加劳动者收入,增加民众消费和投资能力,房地产通过卖房改善行业处境,企业生产的商品顺利卖出回收资金。
有多个有利条件,让这个策略能够起作用。一是我们一直很谨慎,预留了很多手段,可以动用起来。第二,这是中国内部的事情,外部无法搞破坏,也不依赖外部资源,只要防住内部就行。第三,我们物质生产基础是具备的,和很多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不一样,只会印钱,没有配套的物资,都是白忙(美国疯狂印钱发钱真能买到商品来扩大消费,是特殊的)。
例如,许多人提出,可以向全体国民发钱,国民基本收入、一次性发钱,不少国家和地区都试过。这是增加劳动者收入的一个办法,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应该可以试点。
笔者认为,从中国经济体系运行的原理看,产业规模宠大,效率优化得很好,在这个体系里增加劳动者收入,是更好的办法。如果适度允许通胀,因为工资成本只占产品成本的10%,大幅增加劳动者收入是相对容易的。
例如,送快递的一个单赚1元,什么都不变,凭空提价变成赚2元,所有快递员就增收100%。对用户却不会造成多大困扰,25元一单的变26元,大约是4%的通胀,甚至觉察不到,不太可能不网购、不点外卖了。物业管理费稍提一点价,保安和物管就能工资大幅上涨。这样提价给员工增收的机会很多,但是需要企业协调行动,管理者没有动机。
在众多工业产品生产环节也是如此,劳动者增收100%,由于工资成本一般只占产品成本的10%,理论上产品成本上升只会是10%。允许提价10%,就有这么大的威力。当然上下游行业都提价,通胀会更高一些,但总是比工资上涨幅度低很多的。这也需要产业链进行协调,上下游要配合进行,不能把生产搞乱了。如果某些无力提高工资的行业工人跑掉,倒闭关厂,或者提价的公司需求没了厂子倒闭,经济反而会混乱。这需要政策协调,化解囚徒困境。
中国有世界经济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工业产能,生产者大幅增收的空间极大。具体的细节需要讨论,但是原则上中国普通劳动者收入大幅上涨应无悬念。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透露,近期将有促进共同富裕的大力度举措出台。从本文介绍的原理看,操作政策空间很广阔。笔者很有信心,中国将以收入分配改革为抓手,以扩大消费为直接目标,从2023年起引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化解困扰,让中国经济重回中高速增长的轨道。
由于2022年基数较低,而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2023年中国将是主要国家里经济增长率唯一高于2022年的。以此为基础,2023年中国推出新的改革措施,将一举扭转内外部预期,粉碎近年来最大一波对中国经济的舆论唱衰。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假期结束前,东南多省已包机包车跨省招工、接人返岗
2023-01-28 22:08 -
益诺思科创板IPO,最大风险是猴
2023-01-28 18:21 观网财经-金融 -
美CPU巨头业绩现“历史性崩溃”,中国市场成反弹关键
2023-01-28 17:27 观网财经-科创 -
春节市场信心回暖:外卖堂食爆满,90后革新年俗潮流
2023-01-28 16:42 观网财经-消费 -
游客点四个菜花1500元?北海店家回应
2023-01-27 17:39 观网财经-消费 -
阿里辟谣新加坡建全球总部
2023-01-27 15:1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辽宁:支持“烂尾楼”项目盘活处置
2023-01-27 14:47 观网财经-房产 -
联合国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1.9%,中国4.8%
2023-01-27 13:52 -
国务院安委会通报辽宁盘锦“1·15”重大爆炸着火事故
2023-01-27 10:08 安全生产 -
我警告了几十年,美国量化宽松还是犯了巨大错误
2023-01-27 08:26 观网财经-宏观 -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3-01-24 08:12 新能源汽车 -
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强势回暖
2023-01-24 08:00 观网财经-消费 -
网易宣布暴雪停服:感谢玩家相伴14年 将公布退款安排
2023-01-23 16:02 -
中国正在做的这件事没太多先例,但我们有一个“秘方”
2023-01-22 08:17 这就是中国 -
“美政府债务违约或造成全球金融危机”
2023-01-21 19:27 美国经济 -
31省份GDP出炉:苏粤差距缩小,陕赣突破3万亿
2023-01-21 14:49 中国经济 -
十七部门: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
2023-01-21 11:27 -
哈尔滨拟出新政:三孩家庭购首套或二套新房可获2万元补贴
2023-01-21 08:25 观网财经-房产 -
2022年上海经济运行情况解读:经济运行凸显韧性,功能动能持续增强
2023-01-20 19:29 中国经济 -
亚特电器拟创业板上市:财务数据疑似打架,自有品牌占比不超7%
2023-01-20 18:18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