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展望2022年中国经济,是调控框架内新旧目标的切换与融合
最后更新: 2022-01-21 22:14:39政府需要有一定前瞻性,解决长远问题,所以中国在2021年加入了一些着眼长远的调控目标。教育双减、限制互联网公司无序扩张、节能减排碳达峰、房住不炒,房地产税等。
其实每年都有增加一些新目标,不只是维持增长节奏。这就涉及到经济调控目标和工作重点的“切换”,难度不大或者重要性下降的目标不作为重点,政府工作要更多切换到新目标上。
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不可能“既要、又要”地顺利操作,需要分“轻重缓急”。特殊情况下,不能都要,而是先要解决一些紧急情况,然后再回到相对正常的节奏。2021年情况确实比较特殊,出现了传播率加强的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各地防控压力增大,清零节奏变慢。国际国内一些情况叠加冲击,经济数据有一些下滑,市场和民间预期需要提振。
这种情况并不新鲜,以前也出现过,是在中国经济调控框架之内的。就会“缓一缓”,先把情况稳一下,一些能缓的目标先缓一下。这时往往就涉及新老目标的“融合”问题。
新目标需要新操作,经验少,就会产生新问题。有操作经验的老目标,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受影响太严重。这需要积累经验,面对新情况调研讨论,发展出更为平衡的操作办法,不急于求成,也不惊慌失措,沉着冷静应对。只要仔细调研、科学分析、耐心决策,通常不难找到融合的办法。
有了新问题,并不是说新目标不对,更不是说放弃。能够通过中央讨论作为新目标提出来的,基本都是正当目标,有长远战略意义。融合是更精细化、更平衡地操作,将多个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中央的“既要、又要”成为可以实现的要求。战略定力、中庸之道、节奏感,这些外国无法理解的操作,让中国实现了全方位的飞速进步。
三.2022年经济预期
通过上面的讨论,对2022年的经济进行预期就有了脉络。
2021有疫情防控领先全球的有利时机,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提出了一些新的目标,是锐意进取、志存高远,切换部分工作重心是正常要求。2022年,就需要将新老目标融合,让中国经济的调控框架更加成熟,“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操作更为周全。
中国的货币银行体系指标不错,之前几年的降杠杆操作,与世界多国疯狂地增发货币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中国有了更多的自主操作空间。2022年完全有条件多放一些新增贷款,承认地方上项目的价值,继续靠“资产+贷款”的结构发展,稍为发一点力,将投资的力度加大一些。这是必然的,从一些项目上看,已经开始操作了。
三季度、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4.9%、4%不尽如人意,并非中国能力只有这么多,而是政府没有发力。2021年也没有发力的紧迫性,8.1%在国际上就非常好。但是2022年,如果经济增长低于5%,感觉就真的偏低了。因此将经济增长拉回6%的轨道,或者起码在5.5%左右,应该是合理预期。
房地产情况有一些不稳,一些地方政府收入预期受影响。2022年预计会有一系列稳定市场的措施,如化解重点企业的问题保交房、放缓房地产税的推进节奏、增加贷款额度支持市场正常购房需求、信贷支持房地产企业拍地。总体来说,真正房价比较高的一线城市问题不大;房价相对低的地区需要的是发展和市场信心,消化掉过去数年涨幅过高的问题,还是有发展空间。
进出口方面,至少一季度情况还会不错。全年会如何,需要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境外需求的变动。中国出口实力在过去两年加强了不少,产业链完整性、口碑更上层楼。只要稳住进出口市场份额,情况就不会太差,并不需要继续20%、30%的夸张增长,也不可能。这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应该有信心,虽然一直有国际国内的传言称产业链迁出,但威胁不大。
在市场预期方面,2022年消费增长有望发力,增长应该比过去两年平均3.9%要强一些。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增长6.9%,比消费增速要高,并非无钱消费,而是消费受疫情影响。发改委已经提出了10个方面的举措促进消费。如果在防疫与促进消费之间找到平衡,更为精准地操作,消费有可能成为2022年经济增长的主角。
中国这两年消费增长是比较拖后腿的,不如经济增长率,甚至又被美国拉开了差距。社消总额本来是要超美国零售和餐饮消费总额的,因为美国疯狂印钱消费,反而又退成了90%。中国完全可以消费发力,多想一些办法。2021年是限制较多,2022年可能会促进较多。如果消费增长有惊喜,那么2022年经济增长会高于政府规划。
个人认为,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会比2021年下半年明显回升,扭转一段时间以来较为低迷的预期。当然,本来问题也没有多大,都是在调控框架之内的。2021年切换了一些目标进来,2022年更好融合进调控框架,市场情绪将显著好转。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沈玉萌 
-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4部门再次对11家平台企业行政指导
2022-01-21 20:0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欧洲通过法案监管网络巨头,专家:与中国做法异曲同工
2022-01-21 19:25 互联网金融 -
民航局:我国“航空5G”不会发生国外类似情况
2022-01-21 18:10 -
大师教你理财,藏着套路埋着雷
2022-01-21 16:59 观网财经-金融 -
首付745万房没了还要赔近500万,律师:合法但不合情
2022-01-21 16:42 观网财经-房产 -
特斯拉美国生产线上一名员工死亡
2022-01-21 16:27 观网财经-汽车 -
5家中国药企获准免费仿制默沙东新冠口服药
2022-01-21 14:29 观网财经-健康 -
俄乌问题上拜登“失言”,白宫、盟友都急了
2022-01-21 11:50 乌克兰之殇 -
交通运输部约谈提醒滴滴等8平台,不得诱导恶性低价竞争
2022-01-21 11:44 观网财经-汽车 -
北京各银行下调房贷利率,首套、二套分别降至5.15%、5.65%
2022-01-21 11:39 观网财经-房产 -
SWIFT:六年来首次!去年12月人民币升至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
2022-01-21 10:07 观网财经-金融 -
北京西城区通报:学而思违规开寒假培训班,限期整改
2022-01-21 09:3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国恒大:建议增聘中金等作为法律顾问协助化解债务风险
2022-01-21 08:05 观网财经-房产 -
经济日报:拆掉平台间“围墙”,互联网行业发展才会重拾活力
2022-01-21 06:56 观网财经-评论 -
獐子岛预计净利润最高下滑60%,股民:扇贝又跑了?
2022-01-20 21:43 观网财经-消费 -
“中国不太可能独立造出顶尖光刻机,但也别那么绝对”
2022-01-20 19:54 观网财经-科创 -
一针1300万,“史上最贵药”将进入中国
2022-01-20 18:27 观网财经-健康 -
毛利超90%,专门赚孩子钱的医疗印钞机,这次熄火了?
2022-01-20 18:21 观网财经-健康 -
贵过香奈儿、爱马仕,“字节味儿”香水你想买吗?
2022-01-20 17:48 观网财经-消费 -
薇娅停播30天,我的店铺流量翻倍了
2022-01-20 14:30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评论 38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评论 151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157“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
加拿大人突然对华更友好: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强多了
-
15箱中国货海上漂,“死忠粉”傻眼:我哪知道特朗普是纯疯啊
-
“死磕”海底挖矿:美国落后,中国就高兴了
-
我驻智利大使质问:美国怀疑中国,那美国自己呢?
-
“我想当教皇”
-
巴基斯坦警告: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在36小时内动武
-
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
白宫怒批是“敌对政治行为”后,亚马逊和沃尔玛怂了
-
法国也来,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
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
韩国打脸美财长:没这事
-
蔡澜回应“入ICU观察”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特朗普关税反倒加强了中国决心,危机正化为机遇”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