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展望2022年中国经济,是调控框架内新旧目标的切换与融合
最后更新: 2022-01-21 22:14:39二.中国经济调控框架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正式引入市场经济,政策阐述也引入不少宏观微观经济学名词。如以前最大的经济政策叫“宏观经济调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最大的两个,其它政策也都在“宏观”基调之下。
这种理解似乎是暗示,中国要向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学习经济调控,就要先搞银行改革,建立现代货币银行系统,让货币体系可以支持市场经济。2000年代初期,中国银行体系确有不少扯不清的历史问题,技术性地说,坏账应该是比率不低;后来通过翻了约20倍的M2数值,原先存量问题的比例就很小了,要有事也是新增量的问题。
2021年12月末,M2达到238.3万亿,与GDP的比值为2.08,比2020年降了一些。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2.25万亿,其中住户约102万亿,企业68万亿,机关团体32万亿;人民币贷款余额192.69万亿,其中住户约70万亿,企事业单位120万亿。存款主要是贷款派生出来的,一些住户、公司和机构借了钱又转账或者直接存进银行。个人和单位有存款也有借款,贷款能越搞越高,其原理是有“资产”作担保。
货币体系的要义是工厂、基建、房产等为贷款背书的实体资产,通过建设开发不断大幅增长。贷款规模增长,经营主体再动态还款、贷款维持“现金流”。有的个人或者公司没钱了,就出现危机。小危机问题不大,每年有一堆公司或店铺关门又重开。稍大一些的危机,中国几乎从没有发生过,全部都化解了,因为总是可以定期给危机单位发新贷款撑住,把老的欠债还掉,然后慢慢整顿业务。
一个怀疑是,中国全世界最大的货币体系,是背靠实体资产增长出来的,还是不断增加贷款撑住危机、年复一年卷上来的?乐观的就说是前者,悲观或唱衰的就说是后者。因为很多年都没有事,各种基建和资产也看得见,物价也稳定,一般认为是前者。例如,房价作为资产,大涨后又一直不跌,就逐渐被群众接受,变成货币体系的支撑。
“资产+贷款”结构的典型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负债5.6万亿,多年来不断上升;每年利润也没多少,2020年因为疫情还导致亏损955亿,2021年前三季亏损698亿。外网有些视频“揭发”中国高铁的真相就是负债,因满足了某些看客的心理而大受赞誉。其实只有在中国的发展框架里才能理解,铁路不仅有负债,还有资产。这些资产是受货币银行体系承认的,“债主”很放心,到还钱的时候就发一笔新债,一点问题没有。
这个架构的好处是可以放手搞“投资”。投资做出来的资产,直接对应优质贷款、无需还钱,就可以大胆放贷、大搞投资。不需要投资回报直接还钱,银行认可资产就可以了,比传统的货币银行体系要更先进。负债5.6万亿,建出近4万公里的高铁,其实也就够美国人发一次钱,所以没有不认可资产的道理。
有人说,为什么要给贷款,为什么不停贷,让铁路公司卖资产还钱,让有钱人低价去买?这就是国家体制在货币银行体系中的具体表现,国家认同。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给出指标,铁路公司要继续发力基建,负债更多不是问题。负债搞资产,债主和借贷的都很靠谱,不仅毫无问题,还是大发展的绝招。
再如恒大负债1.97万亿出了危机,外媒一度很“兴奋”。恒大欠的大部分是期房的房款,把房子建成交房就没事了;主要问题是现金流断了,借不到钱。这时,并不会发生大危机,只要各方按流程处理一下,得到银行体系认同借到钱,危机就解除了。其实现在应该差不多没事了,外媒都认为恒大债务事件已经变成“茶杯里的风暴”。当然,这个过程不一定很平和,相关事主是体面退出,还是剩条裤衩,需要看具体的处理情况。
多年来中国已经处理过上千次的“危机”事件,都没有出重大问题,已经可以像物理定律一样宣称“大集团现金流断了”“地方政府还不上钱了”之类的问题,都有成熟的处理办法。四季度增速下滑并不是说危机很多,也不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
当然,这事也有模糊地带,主要是地方政府弄出来的“资产”,在银行那里算什么。各地都要发展,除了铁路、公路等“必建品”,还会折腾不少项目。有的就弄过头了,例如贵州某县搞得负债数百亿项目。这些究竟怎么个说法,并不是很清楚。如果事大了,危机要扩散,可能就得捏着鼻子认了,但是搞出事的干部要处分;如果事情不大,就可能继续放在那里没有明确说法,前任的账,继任的不管。我们确实要承认是有一些糊涂账,说不清楚。一方面要防范金融风险,一方面要稳住保住经济,领会精神后具体操作难度不小。
总体来说,中央部委牵头的项目资产很优质,银行体系认可没有问题,能力越来越强大。地方上有好有坏,有的地方也和中央一样建立起良心循环;但是也有些地方没有起色,就显得债务负担重。2021年,地方又要防疫,又要发展经济,负担重、预期不好,情势似乎愈发艰难,应该是多年来压力比较大的一次。
2000-2018年政府财政收支(含中央与地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沈玉萌 
-
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4部门再次对11家平台企业行政指导
2022-01-21 20:0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欧洲通过法案监管网络巨头,专家:与中国做法异曲同工
2022-01-21 19:25 互联网金融 -
民航局:我国“航空5G”不会发生国外类似情况
2022-01-21 18:10 -
大师教你理财,藏着套路埋着雷
2022-01-21 16:59 观网财经-金融 -
首付745万房没了还要赔近500万,律师:合法但不合情
2022-01-21 16:42 观网财经-房产 -
特斯拉美国生产线上一名员工死亡
2022-01-21 16:27 观网财经-汽车 -
5家中国药企获准免费仿制默沙东新冠口服药
2022-01-21 14:29 观网财经-健康 -
俄乌问题上拜登“失言”,白宫、盟友都急了
2022-01-21 11:50 乌克兰之殇 -
交通运输部约谈提醒滴滴等8平台,不得诱导恶性低价竞争
2022-01-21 11:44 观网财经-汽车 -
北京各银行下调房贷利率,首套、二套分别降至5.15%、5.65%
2022-01-21 11:39 观网财经-房产 -
SWIFT:六年来首次!去年12月人民币升至全球第四大活跃货币
2022-01-21 10:07 观网财经-金融 -
北京西城区通报:学而思违规开寒假培训班,限期整改
2022-01-21 09:3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国恒大:建议增聘中金等作为法律顾问协助化解债务风险
2022-01-21 08:05 观网财经-房产 -
经济日报:拆掉平台间“围墙”,互联网行业发展才会重拾活力
2022-01-21 06:56 观网财经-评论 -
獐子岛预计净利润最高下滑60%,股民:扇贝又跑了?
2022-01-20 21:43 观网财经-消费 -
“中国不太可能独立造出顶尖光刻机,但也别那么绝对”
2022-01-20 19:54 观网财经-科创 -
一针1300万,“史上最贵药”将进入中国
2022-01-20 18:27 观网财经-健康 -
毛利超90%,专门赚孩子钱的医疗印钞机,这次熄火了?
2022-01-20 18:21 观网财经-健康 -
贵过香奈儿、爱马仕,“字节味儿”香水你想买吗?
2022-01-20 17:48 观网财经-消费 -
薇娅停播30天,我的店铺流量翻倍了
2022-01-20 14:30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