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畅:日本手上的这几张牌,哪一张都不好打
7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日本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远超此前针对汽车等特定行业的征税范围。面对这一“最后通牒”,日本首相石破茂当天紧急召开内阁会议,强硬回应“日本不会轻易妥协”,并誓言继续谈判以捍卫国家利益。
此次关税升级直击日本经济命脉——汽车产业占对美出口超30%,丰田已预警2025财年净利润或缩水34.9%,4-5月损失高达1800亿日元。而随着7月20日参议院选举临近,石破内阁支持率已降至25.4%,农业保护政策与工业出口利益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石破内阁对美“强硬态度”的背后驱动因素是什么?此轮关税冲击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当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战略盟友成为最大的经济风险来源时,日本未来的发展道路应如何调整?
对此,观察者网连线了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蔡畅,分析目前美国关税冲击下,石破内阁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对话/观察者网 郑乐欢】
观察者网:特朗普政府宣布自8月1日起对所有日本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非叠加现有钢铝关税)。日本汽车业占对美出口超30%,丰田已预警2025财年净利润或缩水34.9%,4-5月损失1800亿日元。高盛曾预测汽车关税仅拖累GDP 0.1个百分点,但此次范围扩大至“所有商品”,该如何评估此轮冲击规模对日本的影响?
蔡畅:此次美国将关税扩大至“所有商品”,对日本而言绝非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一次对其经济结构的系统性压力测试,其冲击是深远且多层次的。
目前来看,日本受到的直接经济冲击可以说远超预期。高盛此前在3月基于单一汽车关税的预测已完全失效,因为当关税覆盖所有商品,其影响将是指数量级的放大。汽车业作为拉动日本经济的“领头羊”,其利润暴跌也只是冰山一角。更严重的是,冲击会沿着产业链迅速传导至电子、机械、化工等所有对美出口依赖产业,特别是为大企业提供配套的广大中小企业,它们是日本经济的毛细血管,但抗风险能力极弱,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从社会面来看,企业利润的蒸发将不可避免地传导至民生层。我们可以预见,企业将削减投资、冻结招聘、压低薪酬,甚至出现裁员潮。日本民间智库推算,五年后日本制造业会面临削减59万岗位压力,而日本总人口目前是1.23亿,2024年日本出生人口只有68万。这对于一个本已面临通缩压力和实质工资负增长的社会来说是雪上加霜,比如现在日本一般的大米价格差不多是——5kg大米在4000多日元左右(约等于人民币200元)。而米价的上涨会带动食品、房租、油价都往上涨价,可民众工资涨幅远远赶不上物价上涨幅度。这将直接激化社会矛盾,动摇民众对未来的信心。
另外,这次事件暴露了日本战后以来高度依赖出口、并深度绑定美国单一市场经济模式的内在脆弱性。它迫使日本必须痛苦地反思:当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战略盟友成为最大的经济风险来源时,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应如何调整?这包括日本相关企业后续是否考虑加速美国投资,日本政府是否会出台国内配套政策等问题。
总体下来,我认为这不仅仅是经济损失的问题,更是对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一次根本性拷问。
观察者网:今年4月起,美国单方面对多个国家实施加征关税的举措。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和贸易伙伴,日本虽率先与美国进行了多轮谈判,却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7月6日,日本首相石破茂称,在关税问题上,日本绝不会轻易向美国妥协。向来在对美外交中保持相对灵活风格的日本,此次为何会在关税问题上“态度强硬”?
蔡畅:日本此次展现出的罕见“强硬”,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其国内政治、经济底线和外交战略三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反映出其对美外交正在发生深刻调整。
首先,是不可退让的“经济底线”。2024年日本对美出口额达到了21.3万亿日元,其中包括汽车出口6万亿日元,汽车零部件出口1.2万亿日元,占对美出口总额的34%,汽车产业是日本的工业命脉,更是日本经济的“心脏”。美国要求日本开放每年77万吨的大米免税配额,相当于要摧毁其坚守半个世纪的农业保护体系。
同时,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则是自民党执政的“票仓基石”。这两大领域是日本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放弃的核心利益。如果连国家经济命脉和执政根基都无法捍卫,任何内阁都将丧失其合法性。
其次,是内政驱动下的“选举策略”——这是最直接的原因。赤泽亮正曾表示,“为农民创造安全耕作环境对政府和执政联盟很重要。要是在农业上让步,可能会丢了选票,影响政权稳定”。因此政府在大米进口问题上态度强硬,以争取农民和选民支持。
共同社在7月5-6日进行的选情调查显示,石破内阁的支持率为25.4%,较上次调查下滑7.0个百分点,不支持率为62.6%。石破内阁支持率已跌入“危险水域”,7月20日参议院选举迫在眉睫。在任何国家,对外强硬都是凝聚民心、转移国内矛盾的有效手段。此时对美妥协,无异于政治自杀。因此,强硬首先是一种服务于国内政治需要的“姿态”。
第三,是追求“战略自主”的长期诉求。这次关税事件是一次痛苦的“清醒剂”,让日本深刻认识到将国家命运完全捆绑于美国的脆弱性。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行为,实际上是在侵蚀盟友的信任。因此,日本的强硬也是其国家战略寻求“自主性”的体现,意在向美国和世界表明日本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不会再无条件地充当美国的附庸,从而追求争取更对等的盟友关系。
美国的贸易赤字中,中国为2951亿美元、欧盟2367亿美元,日本、韩国及印度分别为687亿美元、662亿美元、456亿美元。
观察者网:有观点认为,目前日本还是有反制手段的,比如:日本手握1.13万亿美元美债的“金融核弹”;以“在美生产330万辆汽车、创造230万岗位”游说美国国会等等。我们该如何评估日本目前可选择的反制措施?若8月前未能豁免,转向CPTPP多边框架或联合中韩稀土供应链是否会成为日本可选择的反制路径之一?
蔡畅:日本确实手握一些反制筹码,但每张牌的实际效用都需客观看待,而且日本目前拥有的反制措施的真实效力其实比较有限。
首先,美债是“核威慑”,而非“常规武器”,日本持有1.13万亿美元美债,这听起来是“金融核弹”,但大规模抛售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巨震,导致日元急速升值,反过来重创日本出口,最终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因此极难付诸实践。
其次,在美投资是重要的游说筹码,可以争取部分美国国内力量的支持,但这并非“单方制约”,尤其是考虑到在“美国优先”的政治氛围下,这种做法可能很难有效左右白宫的决策。
另一方面,我认为日本转向CPTPP是必然选择,但难解近渴。CPTPP是日本主导的、对冲美国影响力的关键平台。但其成员国市场体量总和远不及美国,短期内无法完全弥补对美出口的损失。所以,这招有益于日本长远的战略布局,而非应对眼前危机的“速效药”。
此外,联合中韩构建稀土供应链是“高收益、高难度”的选项。从经济理性上看,中日韩在稀土等关键产业链上高度互补。若能深化合作,足以构建一个能与美国抗衡的强大供应链体系——这无疑是日本实现战略自主的有效路径。然而,历史问题和地缘政治互信的缺失,是横亘在合作面前的巨大障碍。
从中国的视角看,日本正处于一个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美国施加的压力越大,日本向东看的动力就越强。这为我们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战略契机,但推动这一进程注定是长期而曲折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来中国前,黄仁勋先去见了特朗普
2025-07-11 07:39 -
财政部:4500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政府采购项目,应排除欧盟企业
2025-07-11 07:15 -
巴西将退回特朗普加税信函
2025-07-11 06:44 -
泽连斯基:暂不举行俄乌谈判
2025-07-11 06:38 乌克兰之殇 -
“不确定哪个更侮辱人,是关税,还是美国派他当大使”
2025-07-10 23:3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还当我们都是没上过学的乡下人?!”非洲人怒了
2025-07-10 22:50 特朗普 -
电动车模式上太空?“中美太空竞争发生重大转变”
2025-07-10 21:55 航空航天 -
6名中国公民失联,中方要求尼方全力搜救
2025-07-10 21:07 -
他信首次公开回应:洪森给我女儿“下套”,“兄弟情”已破裂
2025-07-10 19:58 -
王毅会见拉夫罗夫
2025-07-10 19:09 -
乌克兰称拘留两名中国公民,中方回应
2025-07-10 18:53 -
“亚洲国家刚被课税40%,谁搭理鲁比奥那套中国说辞”
2025-07-10 18:0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俄罗斯今年要引进100万印度劳工?
2025-07-10 17:22 -
商务部驳斥:她的言论并未如实反映中欧经贸关系现状
2025-07-10 16:39 欧洲乱局 -
放话“替代中国”,奈何加拿大“全国的希望”不中用…
2025-07-10 16:17 -
非洲领导人正发言,特朗普催进度:报姓名和国家就行了
2025-07-10 16:08 非洲之窗 -
“鉴于俄目前的攻势,普京决定无视特朗普的不满”
2025-07-10 16:06 乌克兰之殇 -
中方破获3起境内间谍案件,涉及哪些国家?外交部回应
2025-07-10 15:52 国家安全 -
商务部出手:坚决防止非法外流
2025-07-10 15:50 -
王毅:美国这样对孟加拉国,既不合理,也不道德
2025-07-10 15:43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来中国前,黄仁勋先去见了特朗普
-
加拿大军人企图组团“造反”被捕
-
菲律宾表态:对美方决定感到担忧
-
俄罗斯今年要引进100万印度劳工?
-
“鉴于俄目前的攻势,普京决定无视特朗普的不满”
-
“试图向裁判送礼”,中足联通报
-
非洲领导人正发言,特朗普催进度:报姓名和国家就行了
-
放话“替代中国”,奈何加拿大“全国的希望”不中用…
-
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10日
-
医生暴力接生致婴儿残疾?官方通报
-
“不确定哪个更侮辱人,是关税,还是美国派他当大使”
-
“还当我们都是没上过学的乡下人?!”非洲人怒了
-
电动车模式上太空?“中美太空竞争发生重大转变”
-
他信首次公开回应:洪森给我女儿“下套”,“兄弟情”已破裂
-
“亚洲国家刚被课税40%,谁搭理鲁比奥那套中国说辞”
-
尬…特朗普称赞“非洲小美国”总统英语不错:哪儿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