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朔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说明不了什么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北方朔风】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8.6岁,相较于2019年的77.3岁,五年进步了1.3岁,继续保持着进步的趋势。
要解释一下的是,预期寿命不是简单按照去世的人进行平均计算,而是根据每一个年龄层的死亡率进行计算,预测新出生人口的预期寿命,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用来描绘寿命的指标,可以较好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医疗卫生与社会发展状况。
根据美国全国健康状况统计中心的数据,2022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5岁,2021年这一数字只有76.4岁。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这一数值为78.8岁。
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29日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新华社
很多人会说,那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岂不是已经超过美国了?
实际上,关于世界各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各个统计机构的数据存在一些差异,中国在这个排行榜里究竟排到多少位,根据不同的统计标准有一些出入。不过毫无疑问的是,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距离美国已经不远了。
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一直保持着进步趋势,这在当下是极为不易的。当然,每当有这种新闻时,总会有人质疑,说这样的统计数据能说明的很有限。这种质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一个统计数据能说明的东西总归是有限的。那么我们不妨来谈一谈,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的进步,究竟能说明什么。
首先要说的是,平均预期寿命这个指标,和其他平均指标有个不太一样的地方,就算是再怎么有钱有势、医疗条件优渥的人,寿命依然是受到生物学基础限制的,超级长寿者往往和基因与环境关系更大,所以相较于其他社会指标,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说是最不会“被平均”的一个指标。这意味着,这个指标比起其他平均指标,更能表现社会分配的平均性。
如果纵观全球各国的预期寿命曲线,我们会发现,各国的预期寿命都有过一段快速增长的时期。在发达国家,这个时间往往是工业化实现之后,而我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则是普遍发生在二战之后。这其实倒也很好理解,毕竟在农业时代,人类预期寿命过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儿童早夭,一旦能改善这方面的数据,那么无论以哪个寿命指标,都会看到快速增长的曲线。
只不过,如果把寿命的进步单纯说是工业化的成果,那就有失偏颇了。虽然无论是医学条件还是社会条件的进步,都需要工业化作为基础。但是如果回顾欧洲工业化早期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当时普通人的生活与医疗条件可以说是糟糕透顶。1820年前后,西欧地区———从长寿的瑞典人到短寿的西班牙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6岁。只有在基本的福利制度建立之后,这方面才有所改善。
而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工业化之路相较于当年的发达国家,可以说是充满了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的却很快,很大程度在于,我国以当时有限的工业基础,尽可能实现了基本药物的国产化,同时把有限的医疗资源尽可能地向基层分配,建立了像是赤脚医生这样的制度,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
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赤脚医生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十分有限,爱国卫生运动的卫生知识也非常基础。但是在当时,却是给广大农村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要知道就是这么简单解决有无的问题,就可以拯救大量可能早夭的儿童;而看起来简陋的爱国卫生运动,则消灭了影响很多地区数百年的地方病。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无疑是让大多数人尽可能得到医疗服务的最好办法了。这些简单的医疗服务,可以说是返璞归真,回归了医学的本意。
20世纪60年代的赤脚医生东方IC
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很多项医疗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说单独哪个技术特别重要的,不过有一个例外,就是预防接种技术。从50年代起,我国逐渐实现了多种疫苗的国产化,并且开始了全民预防接种的过程,无数基层工作人员深入乡村,为人民群众进行接种。在60年代,靠着这样的努力,我们消灭了多种烈性传染病。而且这样的努力一直在持续,直到2000年以后,我国建成了全国覆盖、全年龄覆盖率的计划免疫体系。这五十多年的努力,在人类医学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
当然,前人的成功虽然伟大,但我们总会遇到新的问题。就像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医疗技术的投入存在边界效应。初期一点投入就能得到回报,但是后面投入很多才只有一点回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医疗系统面临全新的挑战:
虽然我国的预期寿命依然在提高,但是在老龄化的大前提之下,面对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疾病为主的新局面,医疗系统存在大量的盲点;虽然医药系统能大量生产基本药物与耗材,但是新药研发能力有限,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距离巨大;农村虽然有基本医疗,但是谈不上稳定的保障。想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些问题,哪个也绕不开。
好在,在官方引导与医疗工作者的努力之下,这些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我国的医护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还有慢性疾病,积累了充分的经验,而各个医学学科,也建立了整套的人才梯队与培养机制;医药工业,通过参与国际药企的生产,再到仿制,再到研究外包,逐渐形成了药品与医疗设备的研发与创新能力;而对于农村的医疗覆盖,新农合制度的覆盖广度与深度都明显提高,实现了几乎全面的保障。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唐山持续反腐,遵化市市长张学峰被查
2024-09-07 07:39 廉政风暴 -
“摩羯”二次登陆湛江徐闻,最大风力17级
2024-09-06 22:39 极端天气 -
国台办:杨智渊犯分裂国家罪,被判9年
2024-09-06 21:15 两岸关系 -
“80后”王立军,拟任副厅级领导职务
2024-09-06 21:12 -
中印边境6名解放军牺牲?西部战区辟谣
2024-09-06 21:07 -
新增手机、平板、无人机、机器人等6类产品!深圳加力支持以旧换新
2024-09-06 19:38 -
传音控股:因涉嫌违法,财务负责人肖永辉被留置并立案调查
2024-09-06 19:08 -
5名经济犯罪嫌疑人被从柬埔寨押解回国
2024-09-06 19:02 依法治国 -
雄安新区:住房公积金可直接支付购房首付款
2024-09-06 17:39 雄安新区 -
中方在WTO起诉加拿大,商务部回应
2024-09-06 17:23 -
我国自主研制!领证了!
2024-09-06 17:00 航空航天 -
“摩羯”登陆海南文昌,成为史上登陆我国最强秋台风
2024-09-06 16:35 极端天气 -
新晋院士,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024-09-06 16:34 -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今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2024-09-06 15:58 钓鱼岛持久战 -
林涛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刘彬任外交部部长助理
2024-09-06 15:02 高层人事 -
李强出席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并致辞
2024-09-06 14:38 -
“摩羯”或成为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
2024-09-06 14:07 极端天气 -
柯文哲看守所首夜怎么过?官方:住3人间、无特权
2024-09-06 11:58 台湾 -
我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
2024-09-06 10:31 航空航天 -
超强台风“摩羯”预计今天下午至傍晚登陆
2024-09-06 07:26 极端天气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78“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61“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104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41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6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
特朗普:我老婆觉得可爱
-
多地多层级启动“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集中在这5个方面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江苏、湖北等多地公告:发射火箭弹
-
特朗普政府:移民自愿遣返,奖1000美元
-
“非洲民间兴起人民币支付网络,减少美元依赖”
-
就中俄关系,普京最新表态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
“经济好的归我,坏的全怪拜登”
-
罗马尼亚大选重选:85后“极右翼”领先,反对援乌
-
文旅局局长回应“游客住家里”
-
大米、铁锅、足球……中国使馆为南苏丹2.2万流离失所者提供援助
-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东盟一致发声
-
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通报来了
-
野外烧烤遇卡式炉爆炸!7人受伤画面上热搜,回应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