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尔:这道复杂的选择题,中国人做了数千年
最后更新: 2022-10-08 08:22:46朝廷对州县官的期许
在科举选官的时代,大多数进士都会被派往地方担任州县长官。幸运的举人、监生则大多会被任命为教谕、县丞一类的地方辅助官员。为何要让这些经过重重考试的知识分子从基层官员做起?究其原因,至少有两点考虑。
首先,州县官职位虽低,对国家而言却非常重要。古人有言“郡县治,天下安”,为了提高地方治理的成效,有作为的君主都很重视基层官员的质量。
以明为例,在皇帝还算勤劳的明代前期,地方官也深受重视。明太祖朱元璋要求州县官定期来京述职,他要当面考察他们的能力。明初科举开设较晚,选拔的人才也不多,新选的进士不足以满足地方官的需求,为了提升地方官员的质量,一波又一波的中央干部被外派。
原则上,这些人都是在中央部门表现优秀、具有杰出才干的人才。比如苏州历史上著名的知府况钟,就是在宣德五年从中央“下放”到地方的。他清正廉洁,刚直不阿,被苏州人民称作“况青天”。由于百姓屡次“乞留”,况钟的品级不断提升,但一直在苏州担任知府,最终以正三品知府逝于任上。
况钟画像
其次,新进官员从州县基层做起,也有利于他们积累工作经验、锤炼行政能力,对日后的发展极有好处。
比如以锐意改革而闻名的王安石,进入官场没过多久便调任鄞县知县。在知县任上,二十多岁的王安石兴利除弊,工作极为勤勉。为了兴修水利工程,他曾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走遍全县。为了提高地方教育质量,他亲自聘请名师出山垂范教导。工作出色的王安石在30岁得到提拔,担任舒州通判,后来又升任知州、知府,最终由江宁知府调入中央,开启了变法大业。
从小小的知县到主持朝政的参知政事,王安石在地方工作了近二十年。这段经历不仅为王安石积累了政绩,也增长了他的政治经验。在后来的变法运动中,王安石力推的很多政策就是他早年间在地方工作经验的集合。比如最受争议的青苗法,二十年前王安石在鄞县就已经推行了。当时官府在青黄不接时将官粮借给百姓,收获之后再以低息偿还,此举深受百姓的欢迎。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验,二十年后位列执政的王安石坚信青苗法有益于百姓,面对保守派的百般质疑也毫不退缩。
影视剧资料图
事实上,即便没有中央的要求,很多心怀抱负的政治家也乐于“深入基层”。比如曹操就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表示,自己年轻时的理想是“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由小见大的思路引导下,年轻的政治家们往往乐于先以一州一县作为试验田,展现自己的政治智慧,为日后施展更大的抱负奠定基础。因此,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要求,还是自下而上的政治表现与晋升渴望,古人入仕为官,大多都要从基层的州县做起。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
一五一十:宋朝为什么弱?
2022-07-18 18:46 -
跨越3000年,三星堆这件青铜文明“巅峰之作”终于合体
2022-06-16 14:42 考古 -
直播:持续上新!直击三星堆考古发掘进程
2022-06-14 13:23 -
98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巫吉英去世,在册在世幸存者仅剩56位
2022-05-25 18:54 -
在乌克兰,反法西斯女英雄卓娅再一次被“绞杀”
2022-04-24 10:15 乌克兰之殇 -
“定远”沉舰残骸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今年将继续
2022-02-13 22:33 考古 -
苏联亡于科技?
2022-01-25 08:00 -
“大帅币”与张作霖:作为旅游资源的历史名人
2022-01-21 14:34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相关推荐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7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4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1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5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8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