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尔:外媒想替中国男人谋“审美自由”,还得多读史
比如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史书记载他“貌美而勇”。若是在南朝,形容这等美男肯定只有前两个字“貌美”,绝不会和勇猛沾边。但在北朝,高长恭不仅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而且据说他嫌弃自己俊美的长相没有威慑力,在打仗冲锋的时候特意用面具遮住面庞。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说的就是这位美男子“指麾击刺”的英姿。
以北朝之勇猛对比于南朝之颓废,以刚毅威猛的北朝健儿对垒肤脆骨柔的南朝美男,历史的结果不言自明。南北朝的分裂之所以由北朝终结,南北士族的气质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论述李唐崛起之时,称其为“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这股“精血”的关键来自于民族融合,其所带来的新机遇,就包括了刚毅勇武的审美风习成为重建恢弘帝国的关键因素。
陈寅恪(资料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丢失积极进取的心性与阳刚之气,会带来什么样的历史结果?南朝的历史已经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以史为鉴,后人当然有必要纠偏厘正。
在今天,当中国人关注娱乐圈乱象、整肃不良风气的时候,一些看起来“博爱”,特别是顶着某些英文缩写名头的海外作者跳了出来,说女性化审美是大众的追求,应该鼓励。按照他们的一贯操作,“小鲜肉”追求自然也和西方的普世价值关联上了,具有了“高级审美”的意涵。
逐条反驳这些“为批评而批评”的刻薄之辞,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我们只需要问一个问题,西方人喜欢女性化的花美男吗?
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而且不需要任何看起来高端复杂的理论。
若论西方的美男典范,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可谓经典之作。凡是看过雕像图片的人,都会注意到年轻男子饱满的肌肉、健美的体态,还有坚毅的神情。
向前追溯到古典时代,希腊与罗马人眼中的美男,也都是健壮有力的。比如古希腊的雕像掷铁饼者,用经典的运动姿态塑造了健壮有力的男性形象。事实上,古希腊流行的奥林匹克运动,已经鲜明地透露出了当时人们对男子的审美标准,要想成为公认的美男,必须有强壮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
按照某些海外论者所言,这些艺术作品的审美导向也不利于“阐扬个性”、“尊重多元”,是否也该通通摒弃、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呢?
在当代,西方世界虽然有各式各样的“风气”,但在男性审美方面,崇尚健美的主流从来没有改变。以美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好莱坞为例,在这座电影工厂里,肌肉美男、铁血硬汉、孤胆英雄向来都是重点塑造的人物。
历史题材方面,编剧导演们使劲从西方历史中寻找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比如《勇敢的心》,既是古典男性的气质表达,也向外传递着西方世界的“硬汉传统”。诸如《斯巴达三百勇士》、《斯巴达克斯》等以古希腊、古罗马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更充斥着棱角分明的肌肉美男。
《勇敢的心》海报
即便是科幻主题、不露肌肉的电影,也总要塑造睿智、善良、富有正义感、勇于承担责任的男性角色。比如《指环王》系列电影,男主角总要承担着拯救世界的重任,在民主战胜暴政、光明战胜黑暗的故事里,建构男性的英雄气概。
这些电影中塑造的男性角色,绝不只是艺术需要。西方学者很早就注意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好莱坞的电影与明星风靡全球,早已成为美国文化软实力的象征。顺着好莱坞的指引,在《壮志凌云》中,我们欣赏征服蓝天的汤姆克鲁斯,在《复仇者联盟》里,女孩们崇拜代表进化型理想男性的美国队长。哪怕是在战争片里,观众也能看到坚强、勇敢、正义的美国大兵。
直至今日,无论是何种题材,好莱坞塑造的“优质男性”,总是是健康阳光、充满正义感,具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这就牵涉到了一个问题,什么人可以当上这种主流且“优质”的男子汉呢?在过去几十年里,从史泰龙、施瓦辛格到汤姆克鲁斯,我们看到了一大批白人男性。这些年来,有些黑人也登上了荧幕,亮出了他们的肌肉。那么,黄种人是否也有这样的机会呢?
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美国人塑造的华人形象几乎就没有太正面的,样貌猥琐、囚首垢面、弯腰曲背等等丑态可谓是标配。几十年后,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张国荣批评过好莱坞电影的辱华成分,出演过不少好莱坞大片的章子怡也抱怨过,华人演员只能演穷人和妓女。近些年来,这种情况似乎有了些许改变,明目张胆的辱华已经不再那么多见。但是,华人要想成为救世主,与终结者、美国队长平起平坐,那还差得远。
以好莱坞电影《功夫之王》为例,虽然这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故事上的电影,并且有成龙、李连杰两位功夫巨星联袂出演,但真正拯救世界的却是一个美国小男孩。白人小男孩不仅当上了救世主,还收获了美人刘亦菲的爱。仔细品味,这种英雄拯救世界、弱者献上美女的观感,总让人感觉有些别扭。
《功夫之王》海报
其实,用西方的男性审美来看,黄种人不是没有“优质形象”可以展现,哪怕是论肌肉,也总有拿得出手的,就比如中国的奥运冠军,有的是一流的体态形象。但问题是,人家不给你这个机会。不仅不给机会,还要引导中国人不要当硬汉、当猛男、当救世主,安安心心尊重“多元主义”、尊重“审美自由”。
于是乎,一种奇怪的论调就出现了。在大洋彼岸,一些人高呼着“行走的荷尔蒙”,称赞某某肌肉男展现着美利坚精神;可一旦跨过大洋,这些人就换了一副面孔,鼓励中国男性追求“个性与自由”。这种双标究竟是为了替中国男性争取男权,为中国人声张个性,还是另有所图?他们自己比谁都清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观网直播间:苏联为什么由盛转衰
2022-01-07 17:57 -
“连无助的老兵都要欺负!?”日本的历史虚无主义很“优雅”
2022-01-04 07:51 -
海昏侯去世时间首次被揭示:公元前59年九月初八
2021-12-30 15:33 考古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2021-12-25 13:36 考古 -
分久何以必合?中国为何总是走向统一
2021-11-01 07:43 -
《走向共和》不靠谱?为何历史老师常常推荐?
2021-10-29 08:12 -
-
“美国应学学印度,因为印度支配了中国两千年”?!
2021-10-05 08:54 -
水墨动画《奇迹有密码》之“不平凡的扁担”
2021-09-28 16:31 -
做学问?抱大腿?胡适为何能成一代名流?
2021-09-13 07:38 -
胡适立场不正,但学问很大?
2021-09-08 07:40 -
俄解密档案:苏联要求引渡731部队负责人,美多次回避
2021-09-02 16:27 日本战犯笔供 -
河南发现世界最古老造币厂
2021-08-09 15:53 考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
我在狱中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
2021-06-15 09:5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相关推荐 -
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403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69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407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67“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6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