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京:中国国家队“星网”正式出战,比卫星更迫切的可能是火箭
中国国家队的可复用火箭
长征六号X(CZ-6X)和长征八号R(CZ-8R)是中国航天在可复用火箭领域的核心探索对象。
长征六号X采用类似SpaceX猎鹰9号的垂直回收设计,具备回收第一级火箭的能力,通过在火箭上安装栅格翼和液压控制系统,使其在下降过程中稳定姿态,并最终实现垂直回收和再利用。
而长征八号R设计相当独特,采用“整箭回收”的模式,核心级和助推器不再分离,而是通过整体回收的方式,使用类似猎鹰9号的反推火箭着陆方式,同时实现多个模块的联合回收。
长征六号X和长征八号R的回收模式各有侧重。长征六号X更接近猎鹰9号的单体回收模式,采用单个一级火箭的“点对点回收”;而长征八号R采用的则是“助推器+芯一级整体回收”,这一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回收的部分不仅包括一级火箭的芯级,还包括助推器部分,而这些模块的成本占火箭总成本的70%,其综合经济效益更高。
未来,长征六号X和长征八号R的复用化将显著降低中国的发射成本,接近甚至低于SpaceX的猎鹰9号的复用发射成本。
我们是否可以大胆设想,在未来的发射策略中,长征五号B+长征六号X+长征八号R的“三箭齐发”组合成为“中国星网”的主力发射配置?
在这一发射体系中,长征五号B负责重型运力发射,批量部署卫星,确保前期大规模组网的任务快速推进;长征六号X和长征八号R凭借助推器和芯级的整体回收,实现发射频率的提升和发射成本的进一步压缩。这一策略将兼顾高运力和高频次的需求,确保“中国星网”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发射节奏的控制上,多场并行发射也是一大关键。与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为唯一场地的局面不同,未来的长征六号X和长征八号R将具备在文昌、酒泉和太原多个发射场执行任务的能力,这将彻底打破“单场地发射”的限制。
多场并行发射布局与SpaceX的多场发射战略一致。如果实现“三箭齐发”,“中国星网”的发射频率有望从每年6-8次提升至每年30-50次,这将进一步加速“中国星网”服务范围的重点区域和全球覆盖。
“批量发射+复用化+多场发射”,将成为“中国星网”全面追赶星链的“战略组合”。如果中国能够在2025-2030年实现发射频率的倍增和发射成本的大幅下降,“中国星网”将不再是“追赶者”,而有可能成为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引领者。
长征九号将打开更高一个层次的天花板。长征九号方案多次调整,已从中国版土星五号变为中国版星舰,目前还不清楚具体的时间节点。
长征八号R飞行剖面图 网络
产业链分析:火箭与卫星的供需矛盾
相比美国SpaceX依靠“自有卫星+自有火箭”的高度一体化模式,中国的星网项目采取了“多方协作、分工负责”的模式,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科等多个国有企业共同参与,涉及火箭研发、卫星制造、通信运营等多个环节。由于各大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节奏不同,产业链供需匹配上需注意协调问题。
与发射端的“瓶颈”不同,卫星制造端的节奏更快。在“中国星网”的产业链中,卫星的生产能力具备大批量交付的条件。
中国的卫星制造体系具备“批量化、模块化、标准化”的生产能力,每年交付数百颗低轨卫星的能力已经具备,尤其是在小型化卫星的设计标准上,中国已采用与星链类似的“单一标准化平台+可替换载荷”的生产模式。
换句话说,星网卫星的单颗制造成本和生产周期都得到了压缩,但由于火箭发射频率受限,卫星或需要等待发射窗口的排期。这种“生产能力过剩、发射能力受限”的现象,正成为制约星网组网速度的关键因素。
从产业链协同的角度来看,发射端的“短板效应”制约了整体的供给节奏。卫星的制造成本与发射节奏高度相关,卫星一旦生产完毕却无法及时发射,库存和存储成本都会上升。卫星的存储和维护费用每月费用不菲,发射排期的延迟进一步推高了星网的整体成本。
相比之下,SpaceX通过“一体化的发射和制造体系”,实现了卫星“即产即发”,这不仅降低了卫星库存的滞留成本,也优化了整体的生产-发射供应链。“中国星网”可借鉴这一逻辑,但火箭端的“瓶颈”尚未突破,2024年-2026年期间或暂时存在“供给过剩、发射不足”的现象。
首先,星网打通内循环,可尝试调整卫星的生产节奏。考虑到火箭的发射窗口有限,“中国星网”可调整卫星的批量生产周期,采取“分阶段批量生产”的方式,避免卫星积压成本过高。
这种策略类似于汽车生产的“按需生产(Just-in-Time)”理念,卫星的生产计划将与火箭的发射节奏精准对接,在每一批火箭发射任务前的2-3个月内集中生产相应的卫星,以确保“产能不闲置,库存不积压”。
其次,“中国星网”可打通外循环,在更深层次的产业链协调方面,探索“星网联合体”的模式。这一模式的本质是,将卫星制造商、火箭制造商、发射服务商和地面通信运营商整合为一个“联合供应链”,通过协同排期和任务分配的方式,确保整个产业链的高效运转。比如,卫星制造周期将以发射排期为“锚点”,火箭的生产周期也要围绕卫星的批量生产计划进行调整。此外,卫星制造商和火箭供应商将通过数据对接平台进行协同生产,提前掌握彼此的产能数据和交付节奏,从而优化排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火箭和卫星的供需矛盾在本质上是“发射能力”不足与“制造能力”过剩的对抗。通过长征六号X和长征八号R的复用化和多场发射策略的实施,这一矛盾有望在2025-2027年得到有效缓解。而通过“星网联合体”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模式,卫星的生产节奏、火箭的发射节奏和发射场的任务排期将趋于一体化协同运作,整个生产-发射-覆盖的闭环系统将更加紧密。
预计从“瓶颈式链条”转向“柔性供应链”的变革,将不仅有助于加速星网的组网速度,还能在国际竞争中压低“中国星网”项目的总成本。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看,谁能打破产业链的不平衡,谁就能掌控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市场规则。这场关于“卫星与火箭的供需对弈”的战争,正在太空的高轨道上悄然上演。
2024版的长征九号脱胎换骨,已成“中国版星舰” 网络
结语
从“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是“中国星网”的最终目标。SpaceX高频复用+全球覆盖的策略相当激进,使其在全球市场上形成了巨大领先优势。“中国星网”采取“集中突破+重点覆盖”的战略,通过“批量发射、区域覆盖、灵活定价和多箭并行发射”,完全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与星链的差距。
未来,随着长征六号X和长征八号R的复用化、产业链内外循环打通,和“一带一路”市场的深度绑定,“中国星网”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真假5G”之争,成为了国产射频发力赶超的助推器
2024-12-17 08:28 心智观察所 -
一箭四星,我国成功发射航天宏图PIESAT-2 09~12星
2024-12-17 06:37 航空航天 -
中方这次反制,打到了美式“硬科技”七寸
2024-12-15 15:27 心智观察所 -
“曾主导市场的美国,首次向中企求购”
2024-12-15 13:32 观察者头条 -
“一招釜底抽薪!”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细菌免疫新机制
2024-12-14 15:01 科技前沿 -
一箭5星!我国成功发射高速激光钻石星座试验系统
2024-12-12 19:01 航空航天 -
“AI曼哈顿”背后,游走着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
2024-12-12 13:57 心智观察所 -
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平台正式投运
2024-12-11 22:18 能源战略 -
如何破解新能源行业“内卷”?“需要商业启蒙”
2024-12-11 15:18 减排史诗 -
《自然》评出年度10大人物,两名中国人上榜
2024-12-10 23:53 观察者头条 -
《自然》公布2024年度十大人物:中国两学者入选
2024-12-10 22:51 -
国际首台!我国自主研发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验收
2024-12-10 17:37 科技前沿 -
警用机器狗走上成都街头,背后华为、成都国资浮现
2024-12-10 11:42 华为 -
-
新突破!“天衍504”发布
2024-12-07 22:14 中国精造 -
人类第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中国位置关键”
2024-12-06 11:56 -
又双叒叕推迟,NASA仍较劲:要比中国早一步登月
2024-12-06 11:23 航空航天 -
全球首座!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热采一号”有多厉害?
2024-12-04 06:36 科技前沿 -
航行警告!南海部分海域有火箭残骸掉落
2024-12-03 18:47 航空航天 -
扎根产业沃土,拥抱世纪机遇,贺利氏电子中国布局再提速
2024-12-02 10:21
相关推荐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0“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25“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5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评论 274最新闻 Hot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鲁比奥警告欧盟:不要将美国排除在外
-
又摊上事了,这回还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
美防长称日本是“前线”,日媒急了
-
美国两党拿出对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级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