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山头:特朗普的“星际之门”计划,会成为又一个高成本失败案例吗?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山头】
在受到马斯克的质疑之后,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在其X网站个人账号晒出了“星际之门”首期工厂视频,并且不吝赞美之词:“这些建筑又大又漂亮”。
根据阿尔特曼介绍,视频拍摄于2025年1月,地点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X截图
也是在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宣布启动“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这项计划拟投入500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一宏伟蓝图无疑展现了特朗普试图通过科技雄心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抱负。如果实现,“星际之门”或许能成为美国科技史上又一个里程碑。然而,这样的计划是否真的可行,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这种大规模投入并非美国首次尝试。在历史上,类似的项目包括“阿波罗登月计划”和“星球大战计划”。但与前两者不同的是,“星际之门”计划的背景、目标和技术路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星际之门”宣布之前,美国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已受到多方挑战。欧洲则推出“可信AI”计划,试图以数据隐私和伦理优势建立自己的AI规则体系。甚至印度和东南亚也凭借本地化AI解决方案逐步崛起。当然,引发最大震动的就是中国的深度探索公司(DeepSeek)凭借R1模型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OpenAI O1模型的性能效果,打破了传统“算力竞赛”的规则。
“星际之门”计划无疑是一场试图重塑全球技术领导权的豪赌。美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单纯依靠巨额投资,能否在竞争中真正拉开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
过去几年,AI领域的技术发展几乎完全围绕“算力竞赛”展开。从谷歌到OpenAI再到马斯克的grok,无一不在拼命购买更多、更强的GPU,用于支持大模型的训练。然而,这种路径的边际收益正在急剧下降,山姆·阿尔特曼甚至最近发文让大家降低预期。
DeepSeek的R1模型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通过算法优化而非硬件堆砌来实现性能突破。例如,R1模型通过引入动态参数调优技术,大幅降低了模型计算复杂度,其能耗和成本仅为OpenAI同等性能模型o1的20%。相比之下,“星际之门”计划仍然延续传统的“硬件军备”模式,其技术策略不免显得过时。
DeepSeek的突破也在硅谷内部引发了质疑。一些顶尖工程师和学者开始反思:未来的AI竞争,究竟是算力的比拼,还是算法和效率的较量?美国是否应该将资金优先投入到算法创新和基础研究,而非硬件采购?
特朗普在宣布“星际之门”计划时,将其描述为“重振美国科技领导地位的关键一步”。但现实问题是,这5000亿的资金从哪里来?美国目前的财政状况根本无法支持如此庞大的开支。政府债务已超过33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屡创新高。
当地时间1月16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的记者会上,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把手放在软银总裁孙正义的肩膀上,面带微笑
“星际之门”的融资模式也饱受争议。虽然软银、甲骨文和OpenAI成为主要出资方,但第一轮融资仅筹集到450亿美元,与目标相差甚远。后续的融资可能也随着人们对于算力的必要性的质疑而难以获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更倾向于分布式合作模式,依靠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民营企业共同推动。这种模式不仅能分散风险,还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源。相比之下,“星际之门”计划过于集中化,其巨额资金能否转化为实际技术优势,仍是未知数。
回顾历史,类似的科技计划如果缺乏明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终都难以持续。阿波罗登月计划固然震撼人心,但由于投入巨大,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回报,它在冷战后的支持力度骤降,导致NASA陷入长期低迷。星球大战计划虽然对苏联施加了巨大压力,却最终因技术无法实现而成为一场昂贵的博弈。
“星际之门”计划面临的挑战与上述两个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特朗普政府仍然坚持以“算力至上”的思维主导AI发展,忽视算法创新和资源高效利用,这一计划很可能重蹈覆辙,成为历史上又一个高成本的失败案例。
“星际之门”计划还暴露了美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局限性。特朗普政府的科技政策往往以对抗为主,试图通过封锁和打压竞争对手来保持优势。然而,AI作为一项全球性技术,其发展需要更多的合作而非孤立。
DeepSeek的R1模型已经表明,创新并不专属于某个国家或地区。美国如果继续采取不正当手段打压竞争对手,不仅难以推动自身技术突破,反而会削弱全球AI生态的整体活力。与其执着于单方面的对抗,不如选择与中国、欧洲等国家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制定AI技术和伦理标准,共享已有成果,这才是推动全球AI发展的明智之举。
“星际之门”计划是美国科技史上又一次雄心勃勃的尝试。然而,历史的经验一次次提醒我们,单靠巨额投资和硬件堆砌,并不能确保科技计划的成功。真正决定未来的,是对技术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全球合作的开放态度。
与其继续沿用冷战思维重复历史中的豪赌,不如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算法创新、数据高效利用和跨国合作,或许才是AI时代最值得追求的未来。否则,“星际之门”计划可能只会成为另一个昂贵的历史注脚,无法为美国带来真正的领先和繁荣,更无法让美国变得真正伟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探索宇宙线起源之谜再添“观天”利器
2025-01-21 20:09 天文 -
最大载重1.9吨,国产大型无人机首次实现量产交付
2025-01-20 22:12 中国精造 -
我国成功发射云遥一号37~40星等5颗卫星
2025-01-20 21:59 航空航天 -
新跨越!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2025-01-20 21:26 能源战略 -
“画地为牢,作茧自缚”,这八个字将在美国身上应验
2025-01-20 08:24 心智观察所 -
英伟达,只是时代的偶然?
2025-01-16 09:36 人工智能 -
全球唯一!中国率先将美国学者设想变为现实
2025-01-16 09:28 科技前沿 -
全国首例!跨市自动驾驶公交来了
2025-01-14 19:49 -
我国建立世界第一套微波亮温度国家计量基准
2025-01-13 15:38 科技前沿 -
2025开年大戏:马斯克扬言奋不顾身一战的背后
2025-01-09 08:13 心智观察所 -
国内首次!这一技术应用于管道研究,测试完成
2025-01-06 17:40 科技前沿 -
公众对低空经济的认知度仍不高,如何解决?
2025-01-06 08:42 心智观察所 -
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实现汉语实时编解码重大突破
2025-01-06 07:57 科技前沿 -
研制成功!我国这一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24-12-30 14:59 中国精造 -
华为:悬赏300万元
2024-12-30 10:08 华为 -
我国新一代智能高铁有望2027年落地
2024-12-30 09:02 高铁世纪 -
“量子”狼不再吓崩比特币
2024-12-30 08:24 心智观察所 -
又添一大国利器!“探索三号”正式入列
2024-12-29 10:44 中国精造 -
我国首次实现!又一重大突破
2024-12-28 21:08 航空航天 -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向公众开放!
2024-12-28 16:12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67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98“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普京阅兵式演讲:绝不接受歪曲历史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