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导游阿杜:为了向中国游客讲解苏联红色景点,我做了很多准备
最后更新: 2025-05-08 07:54:50从工程师转行导游,俄罗斯人阿杜扎根中国十几载,用流利的中文架起了一座中俄文化传播的桥梁。
近日,这位以讲解苏联红色景点在中文互联网名声大噪的“网红导游”,向观察者网分享了他对中俄旅游、历史与经济的深刻观察。在他看来,尽管两国高层互信达到历史高点,民间仍需深化务实合作。面对未来,他坦言中俄贸易“前景光明但细节诸多”,而保持自我与开放心态,始终是跨越区隔的关键。
俄罗斯网红导游阿杜
【对话/观察者网 冬晓】
观察者网: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导游的?中文讲得这么棒,是专门学习过吗?
阿杜:我大学学的是控制论——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什么专业,我就跟他们说是数学,毕业后在工厂干了两年,刚好遇上1998年金融危机,被逼得没办法就出来做导游了。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可以遇到不同的人,和他们进行沟通,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我的中文是用业余时间学的。读大学时,我每周都会去上两次中文课。后来我又在中国住了很多年,广东住了八年,义乌、杭州也住了八年,加起来十六年,而且我还在山东大学留学过一年。
对于一个导游来说,语言能力非常重要。干这行有两个极端的现象,一种情况是一些语言能力不过关的导游,在讲解的过程中会把内容简单化,整个讲解就显得很没有内涵。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导游的语言学得非常专业,讲出来的东西又会过于严谨和刻板,让人很难理解,游客听了就会感觉到特别的无聊。所以在这中间保持平衡很不容易。
还有就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一定要强。打个比方,我自己可能很喜欢一部电影,会关注每一个镜头,觉得每个镜头都非常重要,我也希望其他人能和我一样喜欢、欣赏这部电影,并且把我发现的细节分享给别人,但对方可能对这些内容并不感兴趣。所以在做导游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过于旺盛的表达欲。别人不一定听过那么多的俄罗斯历史,除非他曾经专门学习过、研究过,讲得太多了反而让他们觉得无趣。同样的道理,俄罗斯游客去北京、上海,导游如果和他讲太多,他也会觉得无聊。
除此之外,当一个接能外团的导游还必须要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要能及时发现客人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不爱听的时候就要及时刹车。有时候你会遇见那种像老师一样的导游,他会不停地说,逼着你听,这个时候体验肯定不会很好。
观察者网:您在抖音的粉丝量有43万多,B站有将近19万。为什么选择做自媒体,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来分享俄罗斯文化?您的视频不仅有对景点的介绍,还有很多历史知识,如何平衡视频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阿杜:我是做了一段时间导游之后才去中国发展的,当时在中国发展得也还行。但是2014年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半岛之后,就触发了连续的制裁,后来货币贬值,我的生意就没有办法做了,只能回到俄罗斯,做了很多年的导游培训,很多导游都是我的学生。
导游这份工作的限制其实很多,经常会受到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交通不便,或者客人累了、饿了的情况下,就没有办法讲得很完美。我做自媒体最初是想把我知道的讲解知识都包装好,让大家能听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版本。
在做自媒体的过程中,保持平衡很重要,一定要有适应能力,一定要能克服来自外界的干扰。粉丝会跟你表达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按照粉丝的意思去改。但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的,你看有些公司不停地去迎合消费者,最后的结果还是失败。所以一定不能失去自我,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哪些东西适合去讲,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吸取一些粉丝的建议,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保持自我。因为只有一直保持自己的思想,你才有价值。
阿杜在中文社交平台的账号主页
观察者网:就您个人观察的来看,中国游客对俄罗斯旅游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更喜欢去哪些景点?
阿杜:游客的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素质也就不一样,但整体来看,中国游客还是比较喜欢一些经典的景点,像红场、克林姆林宫这些肯定比较吃香。除了有名气的景点外,还有很多经典但不怎么有名的景点,比如莫斯科附近有一些艺术家聚集的小村庄就很有趣。我做视频的时候,也会尝试去介绍一些大家没听说过或者不想去的景点。
俄罗斯国土面积很大,但是人比较少,基础设施有限,很多人来这里旅游肯定优先去莫斯科或圣彼得堡,逛完这些就结束了。大城市的客人很多,所以相对而言服务态度就没有小城市好,小城市没接待过这么多的客人,所以就会表现得非常热情好客,期待下一批游客的到来。我觉得应该多开发一些比较冷门但有趣的路线,让小地方的旅游业也能发展起来。
这几年中国游客到俄罗斯旅游的范围比以前大了,不像以前一样只局限在几个大城市。现在航班也多了,当地的旅游局也在大力推广小地方,但我觉得还不够,可以再加大力度。
观察者网:从您的视频里可以看到,选择了很多苏联时期的红色景点,而且做了很多历史讲解,是特别为了满足中国游客对苏维埃历史的好奇吗?为了讲解好这些地方,您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阿杜:年龄大的游客对苏联相关的景点会比较有感觉。我这一代人也不算年轻,我觉得我们这代人还有点儿责任,为保持俄罗斯和中国的友谊做出一些贡献,在这方面去教育年轻人。历史上中苏两国联系非常密切,这一点在很多景点中也都有体现。
为了讲解这些苏联时期的红色经典,我要做非常多的准备,因为当年在学校里学过的东西已经过时了,需要改变视角。为了让我的讲解更客观,我需要做很多研究,重新包装。每次我都会思考很久,到底该怎么讲,有哪些需要讲,哪些不要讲,哪一些可以加细节,哪一些需要省略细节,然后这个故事有没有另一个叙述的角度,因为每个国家的历史课本不一样。
阿杜制作的苏联红色景点讲解视频深受网友喜爱
观察者网:从您和中国游客的接触中,中国游客对苏联包括俄罗斯历史的的认知,有哪些让您特别惊讶的地方?能不能举一两个您印象特别深的例子?
阿杜:认知的不同主要在俄罗斯历史课本里没讲的那一部分。比如沙俄吞并中国东北的领土,这些我们就没有听说,还有苏联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起了什么作用我们也不知道。
我在中国有很多朋友,中国是我的第二个老家,有时候中国老人跟我讲一些我完全没有听过的事情,我就会觉得非常尴尬。
我活到这么大,知道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也知道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我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让来俄罗斯的游客玩好吃好,把俄罗斯好的一面展示给他,让他回去之后把俄罗斯推荐给他的朋友,最好再来一次。在我看来,这就是我爱国的表现。这中间可能会有一些文化上的误解,但我不会想着一定要改变他的想法。
年纪较大的人对苏联的历史会更感兴趣,毕竟这是他的青春,所以他的感受和年轻人就会不一样,年轻人一般都不太懂苏联历史。当然,也不是说年龄大的人就一定会更了解,还是要看本人有没有过专门的研究。
我也遇到过一些中国人对于苏联存有刻板印象。打个比方,在中国坐出租车会有司机问我俄罗斯冷不冷,我说大哥俄罗斯这么大一个国家,你问的是南方还是北方?东部还是西部?苏联也是一样,每10年、15年是不一样的。刚开始的苏联和要解体的苏联是两个不一样的苏联。
其他的一些误解还包括,很多人觉得俄罗斯人特别能喝酒,实际上现在喝酒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喜欢把精力放在健身这样的活动上,觉得生活会更充实,喝酒算是在浪费时间,但老年人倒是比较喜欢喝,因为已经成习惯了没办法。莫斯科现在流行喝奶茶,我有一个在圣彼得堡的朋友,他原来也是导游,现在就开了一个奶茶的连锁店,设备应该是从中国进口的。
关于这点我一直都很遗憾,中国有一些很好的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很难找到。我觉得这些产品的市场会非常大,只要你能把它介绍给俄罗斯民众,就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比如凉茶什么的,我觉得特别好喝。还有一些吃的,尤其是中国的糖果点心,像大白兔奶糖,口味非常棒,因为它做的不是特别甜,俄罗斯的糖果就做的太甜了。
观察者网:在您看来,俄罗斯国内对些红色景点以及苏联历史资源的开发情况如何?
阿杜:支付不方便是一个很大问题,因为美国的制裁,在俄罗斯没法用银联卡,只有等制裁取消以后,游客才能方便地支付。目前主要的支付方式还是现金,有时候遇到游客有开销,我先帮着垫付,等他们回去再跟我结算,属于非常原始的一种办法,特别不方便。而且我去中国的话,我的银行卡也不能用,每次都很头疼,只好先跟朋友借一笔现金。
另外我觉得我们应该开发一个软件,比如在莫斯科有一个叫“认识莫斯科”的软件,当地的市民可以下载。扫描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游览莫斯科,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信息,都是由专家撰写的。仿照这个,应该开发一个面向外国游客的软件,扫描二维码,选择中文语音,出来的就是中文信息,这样不用依赖导游、不用加旅行团,自己就能游玩了。我觉得参团游应该已经过时了,最近二三十年都是散客,而且现在人比以前少,也很难再恢复到以前的情况了。
俄乌冲突爆发后维萨和万事达停止了在俄罗斯的业务 BBC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冬晓 
-
耿爽:坚决拒绝美方指责抹黑
2025-05-08 07:48 中美关系 -
巴基斯坦军方:印度袭击已致巴方31人死亡
2025-05-08 07:08 印巴冲突 -
傅聪:个别国家将一已之私凌驾国际公利之上,不得人心
2025-05-08 06:48 -
普京:“胜利日停火”生效
2025-05-08 06:37 俄罗斯之声 -
商务部:扩大芬兰优质产品和技术进口
2025-05-07 23:16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2025-05-07 23:02 巴以恩仇录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2025-05-07 22:29 德意志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2025-05-07 21:38 拉美左翼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2025-05-07 20:55 德意志 -
“国旗是信仰是方向” 中国排面三次亮相莫斯科红场
2025-05-07 20:40 中俄关系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2025-05-07 20:34 美国政治 -
李在明重审延至选后,若当选能否免于受审引关注
2025-05-07 19:53 三八线之南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2025-05-07 19:36 中美关系 -
“中方这次对印度的行动,向外界释放两个信号”
2025-05-07 18:57 龙象之间 -
习近平离京赴莫斯科访俄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25-05-07 18:35 中俄关系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2025-05-07 17:51 -
我驻南联盟使馆遭轰炸26周年,中使馆举行活动悼念烈士
2025-05-07 17:48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2025-05-07 17:09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2025-05-07 16:57 中俄关系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2025-05-07 16:18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1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3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8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