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明:中英关系的根本性改善有赖于两大因素,而非卡梅伦
人们说,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条曲线,而不是直线。中英关系的轨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卡梅伦的继任者对中英关系似乎缺乏他那样的热情。特雷莎·梅上台不久便重新审查中广核集团参股核电项目一事。鲍里斯·约翰逊虽然自诩“亲华派”,但在华盛顿的压力下,干了不少损害中英关系及中国利益的事。例如,他出尔反尔,在英国禁用华为5G设备。苏纳克亦更多地把中国当成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
如今,英国政坛和舆论充斥着反华噪音,对华强硬成了政治正确,占据主导地位。去年11月,苏纳克向全世界宣告,英中关系“黄金时代”寿终正寝。其实,作为“五眼”之一的英国,反华势力一直存在。2016年,为抵消中国领导人成功访英的影响,英国主流媒体居然无中生有,谎称中国间谍为刺探情报,冒充翻译,抢上中国领导人和英国女王共乘的金色马车。然而,众所周知,金色马车只有两个座位。中方不可能作出如此荒唐之举。今年9月,英国政府逮捕了一名议会工作人员,指控其为中国间谍,借此攻击中国干预英国的“议会民主”。
去年年底以来,美国积极寻求同中国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多位内阁成员相继访华。欧盟和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也争先恐后访华。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英国前外交大臣访华事宜,竟然在英国遭到强烈反对,突破重重阻扰后,才得以于今年9月成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中断多年的中英双边磋商机制,比如一年一度的中英财经对话和中英经贸混委会,至今尚未恢复。中英领导人年度互访制有待重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英关系的复杂性。
在经贸领域,英国政府加强了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审查。一些“关键领域"成了中资企业投资的禁区。在英中资企业的政治环境恶化,经营压力加大。中国科技企业面对的不再是笑脸,而是猜疑和打压。近年来,弘毅投资集团、光明食品有限公司、南京新百由于并购的英国品牌或倒闭、或被迫出让,而退出英国市场。
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去年11月,英国政府单方面废除了2016年其与法国电力集团、中广核签署的新建核电项目一揽子协议,决定排除中广核集团参股塞兹韦尔C核电项目。中广核面临被赶出英国核电市场的前景。新华社的朋友闻讯后发信安慰我。是的,费了那么多心血的项目毁于一旦,怎能不叫人心痛?
截图来自金融时报
在困难重重的中英关系中,唯一使人感到慰藉的是,去年中英双边贸易达到103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表明中英经贸关系根深,韧性强。前几天,我路过泰晤士水务公司门口,突然想起10多年前中投公司曾经参股该企业,不知近几年的地缘政治纠争对这笔投资是否有影响?上网一查,中投公司目前在泰晤士水务公司占股8.688%,是其第六大股东。当年中投公司对希斯罗机场公司的投资也安然无恙,目前持有该公司10%的股权,同样为第六大股东。
卡梅伦重返政坛对中英关系将产生什么影响?我同四十八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进行了商讨。他认为,很难预测,理由是苏纳克请他出山主要着眼于明年大选,而不是出于改善英中关系。
应该说,卡梅伦出任外交大臣对中英关系不失为利好,是积极因素,至少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卡梅伦务实,较少受意识形态的禁锢。2012年,他不顾中方的多次交涉,会见窜访英国的达赖。中方作出强烈反应:取消吴邦国委员长即将进行的访问,中断了正部级以上官员的互访。在中方的反制措施实施一年后,卡梅伦面对现实,接受了中方的条件,重申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承诺不同达赖见面。可以期待卡梅伦将同中国进行一些良性互动,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取得进展。
英国主流媒体则将卡梅伦归为“亲华派”。近日,《独立》和《金融时报》相继起底卡梅伦过往的“亲华政策”和“过密”的对华交往,质疑他能否履行好作为英国外交政策掌门人的职责。保守党前领袖伊恩·史密斯上周一则表示,卡梅伦同中国的紧密联系构成了利益冲突。
当然,我们不应对卡梅伦复出期望过高。近年来,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巨变。本世纪20年代初,美国尚未视中国为主要威胁,英国的外交腾挪空间较大;如今,华盛顿把遏制中国崛起看成事关美国生死存亡。在此背景下,很难想象华盛顿会允许英国同华盛顿的地缘政治目标背道而驰。
在英国,自卡梅伦离开政坛后,英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转向。在唐宁街10号主人的眼里,中国已从当初的机会提供者变成了战略挑战者。目前,保守党内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的支持依然很强。卡梅伦离任后,与中国的交往也正受到审查。他不太可能象从前那样致力于英中关系的发展。
英国内阁对重要问题实行集体决策制,也制约着卡梅伦的自由裁量权,使他难以对英国对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因此,他即使有心,也无力推动英中关系重返“黄金时代”。
卡梅伦与英国首相苏纳克
其实,中英关系的根本性改善有赖于两大因素。其一是美国因素。卡梅伦上任后第二天就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了电话,重新确认了美英之间的 “特殊关系”。华盛顿要求英国在对华政策上保持一致。作为华盛顿盟友网的核心成员,英国很难跳出华盛顿的掌心。
其二是香港因素。《国安法》的出台以及中央政府的反暴乱举措,打击了英国在香港的势力,触犯了英国的利益。英国很受伤, 既失了面子,又丢了里子。英国对此耿耿于怀,伺机报复。随着香港由乱走向治,英国的这种失落感可能越发刻骨铭心。指望英国短期内停止成心找茬,不现实。
由此可见,中短期内,英国的对华政策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英国明年将举行大选,目前民调显示反对党赢得大选的概率高。然而,英国政府更迭也不会导致英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在上述两大因素消除以前,英国对华政策的主基调将大体保持不变。中英关系回不到从前,卡梅伦时代那种紧密关系已成昨日黄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拜登表态:协议即将达成
2023-11-21 07:50 巴以恩仇录 -
日本:接朝鲜通报,最快明日发射卫星
2023-11-21 07:45 朝鲜现状 -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袭击已致5500名儿童死亡
2023-11-21 06:46 巴以恩仇录 -
美乌防长会晤,讨论乌军反攻行动
2023-11-21 06:39 乌克兰之殇 -
第二个“希法医院事件”?700人被困,印尼外长谴责
2023-11-20 23:14 巴以恩仇录 -
印外长:我们在等待一句谢谢...
2023-11-20 22:54 印度惊奇 -
俄第一副总理:俄中贸易本币结算率已达95%
2023-11-20 22:46 人民币国际化 -
“马克龙跟他说:死太多平民了”
2023-11-20 21:52 法国见闻 -
阿根廷准外长称不会加入金砖,中方回应
2023-11-20 21:26 金砖国家 -
美防长突访基辅:坚定支持乌克兰
2023-11-20 19:57 乌克兰之殇 -
韩正集体会见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
2023-11-20 19:57 巴以恩仇录 -
敏感时刻,伊朗展示新型国产高超音速导弹
2023-11-20 19:54 伊朗局势 -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2023-11-20 18:30 中国外交 -
他誓言撤销这个“反制中国”的机制
2023-11-20 18:17 特朗普 -
微软官宣:他俩将加入
2023-11-20 18:11 大公司 -
“五角大楼对白宫越来越失望”
2023-11-20 18:05 美国政治 -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将访华
2023-11-20 18:02 中俄关系 -
“限韩令”其实没有解除?我大使回应
2023-11-20 17:11 三八线之南 -
中沙(特)两国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023-11-20 17:11 人民币国际化 -
美国上周五批准日本购入400枚“战斧”导弹,外交部回应
2023-11-20 16:41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0“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68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27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5“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