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宇:正确的二战史观,就是正确的当代世界观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德宇】
此时此刻的世界,战火燃烧,舆论同样也在陷入激战,孰正孰邪孰是孰非,各执一词。
例如,国际刑事法院5月20日就以色列总理及国防部长涉嫌战争罪申请逮捕令,以色列有高级官员宣称,“把一个决心保卫本国不受恐怖袭击的、民主国家的领导人同一个嗜血恐怖组织的领导人相提并论,是对正义的严重歪曲和公然的道德败坏。”抗辩逻辑令人咋舌,但在以色列支持者眼里甚是正确。
巧了,前几天发布的《中俄联合声明》有个很重要的一条,叫做“共同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
“双方将继续坚定捍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以及载入《联合国宪章》的战后世界秩序,反对否定、歪曲和篡改二战历史。双方指出,必须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保护好世界反法西斯纪念设施,保护其免遭亵渎或破坏,严厉谴责美化甚至妄图复活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行径。双方计划于2025年隆重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共同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
为什么在当今世界,我们仍然需要回顾几十年前的二战,并且要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
因为正确的历史观,就是正确的世界观。
我们当今世界的基本框架仍然来自于二战胜利的成果,而我们当下所面对的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也都来自于二战期间的遗留问题,特别是对纳粹及其意识形态的清算,未得到解决。学习和理解二战历史,培养正确的史观,除了记录和纪念之外,也在于正确理解当下发生的一切。
“去纳粹化”的“纳粹”在哪里?
错误的二战史观会带来什么?我们可以从一个最近的例子说起,那就是乌克兰的纳粹问题。
在俄乌冲突中,“去纳粹化”是2022冲突爆发的一个原因。但是俄乌冲突不是从2022年开始的,乌克兰的纳粹问题也不是普京无中生有编出来的,而这一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似与我们中国相距甚远的问题,其实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际上早在2021年,我就在观察者网上发过一篇相关文章《这篇“反华宣言”,跟百年前的一群乌克兰纳粹流亡者有关》。
简单来说,我的那篇文章讲的是这样一件事:
在苏联成立之后,一群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一直在苏联和波兰进行着恐怖主义活动,意图建立由自身主导的乌克兰国。这些人的首脑,就是班德拉——一个在2022年之后被频繁提起的名字。而在二战爆发之后,这些极端分子与纳粹德国合作,在东欧帮助纳粹德国建立傀儡政权,屠杀各地民众,镇压反抗势力——比如著名的沃伦大屠杀,就是他们的手笔。
1943年乌克兰纳粹分子在波兰进行的屠杀
在纳粹德国战败之后,这些乌克兰纳粹分子本来应该被彻底清算的,但由于冷战开始,西方各国把反共摆到了比反法西斯更重要的地位,于是纳粹余孽们又找到了新的市场。
这些乌克兰流亡者洗白了自己的纳粹身份,把自己包装成了反抗苏联暴政的自由斗士民族英雄,开始逐渐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登堂入室,取得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在美国的扶植下,这些乌克兰纳粹一方面在西方各国国内进行着反苏反共宣传,一方面也和世界各地的反共组织合作,参与了各种对共产主义政权的颠覆活动。
1983年,里根在白宫会见“洗白”后的乌克兰纳粹流亡者
那么你猜冷战结束之后,这些人,以及这些人的徒子徒孙们又去了哪里呢?一部分人回到了乌克兰继续他们的极端民族主义事业,一部分人则留在美国继续影响着美国政坛。
自2014年之后,乌克兰政府在逐步地迫害乌克兰俄语区的民众,将他们视为二等公民,并且系统性地将有关俄罗斯和苏联的一切从乌克兰的历史和现实中抹消掉。而如果乌克兰政府和相当一部分民间的民族主义者不愿接受涉及苏联和俄罗斯的建国史,那么他们剩下的选择,就只能是纳粹德国和班德拉们合作下的傀儡政权了。
班德拉在乌克兰的雕像
当我在2021年写下相关文章的时候,乌克兰政府招魂这些纳粹余孽的努力已经非常明显了:纳粹分子的塑像作为民族英雄的纪念在广场上耸立,新纳粹分子挥舞着班德拉的旗帜和党卫军的旗帜在街上游行宣示着对国家的主权……
当普京在2022年说乌克兰需要“去纳粹化”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白这些纳粹是谁,怎么来的。而这,都要从二战说起,从二战期间的纳粹在战后没有得到清算说起。
- 原标题:周德宇:正确的二战史观,就是正确的当代世界观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首次公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再添新罪证
2024-05-04 10:51 日本战犯笔供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相关推荐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评论 97“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198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202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评论 134“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327最新闻 Hot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
美科技巨头重仓这一领域,“但中国已经领先”
-
日本:最后的堡垒,也开始塌了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
美防长又来:美国需要日本以“遏制”中国
-
出钱换首访?“特朗普拟5月中旬出访沙特”
-
深度揭秘:美国全方位介入俄乌冲突,欧洲人听了都吃惊
-
“拉群门”后,“万斯等人建议将他扫地出门”
-
特朗普:普京的话让我很生气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
“我不在乎涨价,这样他们就会买美国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