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德宇:我们可以在游戏里扮演平安县城的日本鬼子吗
关键字: 战地二战游戏【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周德宇】
“中国军队系与日本军阀财阀及地主作战,而日本士兵并非我军之真正敌人。日本士兵大部分与我等相同,系日本统治阶级压榨下劳苦人民之子弟。”——八路军总司令部关于俘虏工作的指示
“我们决心在日本工农学校里努力学习,绝不辜负各位同志的希望,我们要在学完规定课程之后,为早日结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为在日本建立和平民主主义的人民政府而全力以赴,如有需要,我们决心随时与八路军肩并肩地与共同的敌人战斗到底。”——日军战俘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宣誓词
前几天VICE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二战题材游戏如何让玩家心安理得地扮演德军为纳粹洗白。不出所料,下面的评论大部分都是在喷作者,认为这是政治正确在上纲上线地干涉无辜的游戏。
老实说,我看到文章开头时的第一反应也是如此,因为作者在拿我刚刚玩过的《战地5》说事,而《战地》系列近年一直致力于在剧情中加入深度和思考,跟美化纳粹应该是沾不上边的。
被文章点名的《战地5》单人战役《最后的虎式》是这样的故事:玩家扮演一名守卫科隆的虎式坦克指挥官,但是随着战局急剧恶化,坦克成员们没有等来承诺的增援和反攻,反而被上级欺骗留在了敌人的包围圈。于此同时,当主角不断目睹战争带来的创伤,看到平民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看到自己的属下因逃兵罪名被德军吊死,他开始反思自己战斗的意义何在,最终决定投降。不幸的是,坦克成员中的一名年轻士兵,被纳粹思想洗脑得非常彻底,一直相信无敌的元首终将拯救他们,不能接受德军将要战败的现实,最后枪杀了试图投降的坦克成员……
这个剧情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可指责的,甚至从德国人的视角深刻地反映了纳粹政权对人心的毒害,但看一下VICE文章中的评论:
“一个被过度浪漫化的故事,眼看败局已定,纳粹便开始幡然悔悟。《最后的虎式》是《战地5》中最令人激动、主题最深刻的剧情任务之一,但是这个故事描绘的是一个神话,一个由一些人刻意打造的神话,用来把当年的纳粹罪行正当化。当然,《最后的虎式》并没有美化纳粹,但是它依然在鼓励你崇拜他们的英勇无畏。不管这个故事对纳粹做出了怎样的谴责,最后都被它对德军的英勇描绘冲洗得一干二净。
希瑟把这个故事和集中营幸存者的故事,以及其它纳粹受害者的故事放在一起做对比。这些故事远比‘战争中展现出人性光辉的德国人’的故事更重要,但是我们关注的永远是战争,这让我们的视线变的狭隘,最终,我们看不到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看不到劳改营,看不到集中营,看不到党卫军特别行动队,看不到万人坑,看不到大屠杀,看不到所有让这段历史变得狰狞恐怖的东西,然后,我们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展开战斗……”
其实说得还有些道理。因为即便剧情充满了各种需要深思的段落,我在《最后的虎式》中想得最多的事情仍然是如何消灭盟军,如何通关,如何消灭更多的盟军来通关……这是游戏流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没办法,《战地》作为一款主流射击游戏,又不是独立游戏可以玩出虐心的花样,不可能故意为难玩家,让玩家杀得爽仍然是其第一要务。于是我扮演的不再是剧情指示的那个落魄迷茫的丧家之犬,而是一个捍卫家园的“孤胆英雄”。
不过有人肯定会问了,这又如何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游戏中扮演“英勇”的德军?我玩个游戏而已,为什么要关心这种事情?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该用何种历史观去看待纳粹和德军的关系,如何描绘德军的形象;二是,游戏是否应该成为这种历史观的载体,为某种特定的史观服务。
如果单独看《战地5》的剧情,是非常典型的反战思路,用普通士兵和民众所遭受的无谓痛苦衬托出战争的残酷和丑恶,没有人是真正的胜利者。DICE在《战地1》中就用类似的思路去描绘了一战,大受好评,所以很自然地,他们会想着把同样的套路用在二战上。
这种思路也不能说没有任何道理,毕竟从某些方面来说,同盟国也并非十全十美,有些行为很难站得住道德高地,而德国的遭遇也有值得同情之处。当年罗斯福在和苏联结盟时说,为了击败法西斯,他可以与魔鬼握手。苏联到底算不算魔鬼这个另说,但是美英也并非天使。为了战争的胜利,自己当魔鬼有的时候恐怕也是可以的。
德国海军元帅,后来被希特勒遗嘱点名继承最高统帅的邓尼茨,在纽伦堡审判的时候被指控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并且下令不救援被潜艇袭击的幸存者,因而违反战争规则。然而这些指控最后都被推翻了,因为大量证据说明盟军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下过同样的指令。比如美国海军也在太平洋进行无限制潜艇战,不管是什么船,即便是民用船只,只要挂着日本旗帜就可以直接击沉,不加警告。当然,这一政策当时也是不让美国媒体知晓的。
美英盟军在道德上最受质疑的事情之一,是对德战略轰炸。虽然战略轰炸的本意是削弱敌国的军事生产能力,并且打击对方的士气。然而受制于轰炸精度所限,以及德国工厂的分散布置,战略轰炸打击工业的效果十分可疑,唯一的成果往往就是大量平民的伤亡。然而平民伤亡再多,也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士气和对德国政府的支持,反而刺激他们更加坚定地抵抗盟军。
说到底,除此之外,德国平民能怎么办呢,指望他们被盟军轰炸之后反而去推翻德国政府吗。奇怪的是,英国自己就遭受过德国的战略轰炸,也没见英国人屈服,难道他们是觉得德国人不够狠,而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吗?
更何况,盟军的战略轰炸的目标很多都是毫无军事战略意义的历史古城,与其说是打击纳粹政权,不如说是毁坏人类文明遗产。比如1945年2月盟军轰炸德累斯顿,就造成无数古迹被毁,成千上万的德国民众死于火海。
然而德累斯顿不光有德国人,还有在阿登战役中被德军俘虏的美国士兵。其中一名幸存的美军士兵从被关押的屠宰场地下室爬出来,见到德累斯顿人间地狱般的景象,给他带来了深刻的心理创伤。这名士兵后来被苏军解救并回到了美国,但他的心却留在了德累斯顿的废墟中。在这个经历折磨了他二十多年后,他写了一本混合了奇思妙想和伤痛无奈的科幻小说,名为《五号屠场》,让德累斯顿大轰炸从战争中的一个小注脚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争议事件。
这个士兵是著名黑色幽默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而今年刚好是《五号屠场》出版五十周年。
但需要注意的是,《五号屠场》出版的时候,美国正陷入越战的泥潭。所以对德累斯顿大轰炸,以及二战中盟军其他行为的反思,是与当时美国所进行的不义之战联系在一起的。真正被批判的不是二战本身,而是美军滥用武力。因此越战式的反战最常见的思路就是反思战争中强势的一方,强调战争给己方士兵带来的创伤和对敌方无辜平民的杀戮。直到现在,当美军在中东地区同样陷入僵局,美国的反战思路也就这样一脉相承了下来。
然而当我们用这种源自越战时期的反战思想去审视二战的时候,就得再多想一步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后更新: 2019-07-16 07:43:53
-
新一代007是她?
2019-07-15 17:37 -
什么情况?起火货车冲进消防队
2019-07-15 09:45 -
现在有人奔着美国梦移民时,不少中国人会这样目送他离开
2019-07-14 08:32 这就是中国 -
半月谈:是时候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中普通一员了
2019-07-13 15:38 老外在中国 -
-
广电总局:对注水剧、宫斗剧、演员高片酬等始终保持高压
2019-07-10 14:07 -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胡建人…
2019-07-08 18:12 -
迪士尼花木兰“对镜贴花黄”,你打几分?
2019-07-08 10:18 -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习近平和它有一段故事
2019-07-08 10:01 观察者头条 -
郁达夫唯一存世完整手稿拍出897万
2019-07-08 07:47 文化 -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 习近平和它还有一段故事
2019-07-07 20:50 -
“只因没拍出美国人对华偏见,我们就遭到诸多批评”
2019-07-07 17:40 中美关系 -
文旅部:除节假日,娱乐场所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2019-07-06 15:24 节日谈 -
中国为什么不搞多党竞争?甚至一些党员干部都不知怎么回答这问题
2019-07-05 14:24 这就是中国 -
吸大麻看似权利多元化,实则是解构社会共同体
2019-07-03 14:30 这就是中国 -
中国队拿冠军,MVP却又给了亚军队员...
2019-07-01 13:34 -
离任前,中国大使给加拿大留了番话
2019-06-30 09:32 中国外交 -
奥斯卡得主拍中美关系纪录片,探索两国相处之道
2019-06-28 19:47 中美关系 -
实际操作中,西方民主有这三个基因缺陷
2019-06-28 14:11 这就是中国 -
2019暑期档来袭!最好看的10部电影都在这里了
2019-06-27 13:53 中国电影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