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春荣:苏莱曼尼将军被美军空袭暗杀之后,欧盟列强的表态值得玩味
1月3日,美国美军无人机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发动空袭,将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将军苏莱曼尼刺杀,震惊了全世界。苏莱曼尼之死是1979年人质危机以来使美伊两国最接近战争的事件。事后,欧盟三巨头英法德三国陆续表态。观察者网就欧洲各大国在美伊冲突中的立场等问题,采访了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
【采访/ 观察者网 武守哲】
观察者网: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德默尔(Ulrike Demmer)第一时间发表演说,认为苏莱曼尼将军被空袭刺杀一事,是“美国针对伊朗一系列在中东挑衅行为的回应”,可不可以说,德国总体上从立场上讲,是完全站在美国这一边的?如果我们把当时所有一线重量级的德国媒体如《明镜》周刊、《世界报》、《南德意志》报的即时报道做一个汇总的话,就会发现大部分德媒不但没有谴责美军的这一突发行动,反而认为美国在中东除掉了一个“祸害”,如何看待德国媒体的这一反应?
郑春荣:对于美国的空袭暗杀行动,德国以及欧盟方面虽然对由此带来的中东紧张局势的升级深感忧虑,换言之,内心并不赞同美国的做法,但是,在公开场合,它们都把责任推到了伊朗身上,究其原因,它们并不想得罪美国。与此同时,它们又想拉住伊朗,让它留在伊核协议内,为此警告伊朗不要让冲突升级。对于德国及欧盟而言,如何处理好让伊朗留在伊核协议内的希望与不得罪美国之间的平衡,是一个严峻挑战。
目前,特朗普对于欧洲国家不追随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而是想办法与中俄联手,坚持伊核协议的继续履行,深表不满,包括对美国暗杀行动后,法德英三国的表态,也颇有微词,因为按照特朗普的逻辑,美国的行动也是为了欧洲的利益。
《南德意志报》第一时间的报道:“谢谢您,伊万卡的爸爸。”
观察者网:当地时间1月5日晚,伊朗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第五阶段,伊朗取消了所有伊核协议对其限制措施。欧洲各大国的反应迅速由苏莱曼尼遇刺一事转到了伊核协议上,并且英法德三国联合发了一个声明,敦促伊朗回到原来协议的轨道上。郑教授可否分析一下,为何欧盟领头的各国依然对伊核协议这么关切?
郑春荣:法德英三国坚持伊核协议,主要不是因为这份协议是在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斡旋下,经过长年谈判才好不容易达成的。根本的动因在于安全方面的关切,如果伊核协议彻底失效,这意味着伊朗重启核计划,中东将因为核军备竞赛而安全风险陡增,这势必给欧洲国家带来严重的安全挑战。而且,中东局势本就紧张、脆弱,如果地区冲突加强,会使恐怖主义滋生肆虐,这会给欧洲带来严峻的难民和恐怖威胁。最后,伊核协议的达成,一度给欧洲国家、尤其德国带来了美好的开拓经贸合作的愿景,当然,这一状况由于美国重启制裁,前景暗淡了许多。
观察者网:路透社1月9日消息,德国把驻扎在伊拉克北部的120名士兵撤走了30名。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也有从伊拉克撤军的行动。郑教授可否分析一下,像美军这次这种不涉及北约联合作战的单方面行为,在何种程度上能影响欧洲的北约盟友在中东的军事行动?
郑春荣:继德国出于士兵安全考虑,撤走了部分士兵后,北约也撤出了一部分兵力,其中包括参与北约行动的克罗地亚和斯洛伐克士兵。美军在中东的特立独行,给其欧洲的北约盟友在中东的军事行动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和不确定性。不过,从特朗普最近有关北约应更多介入中东并将北约成员国扩展到中东的言论来看,美国此次在伊朗的暗杀行动,除了有转移美国国内视线的考虑,也包含着进一步在中东煽风点火,把北约更大程度拖入中东冲突的考量,这是北约的欧洲盟友无论如何不愿意见到的,其中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们不想因此在中东与俄罗斯直接对抗。
去年八月,德国国防部长卡伦鲍尔慰问在伊拉克执行军事任务的德国军队(@德新社)
观察者网:上周一,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德国总理默克尔访俄,周六两人将在克里姆林宫会面谈伊朗局势问题,德国外长马斯也会列席会议。从军事能力和在中东力量的存在感角度看,貌似法国和英国的话语权更重。为何普京选择和默克尔对话而非马克龙或者约翰逊?
郑春荣:由于历史的原因,德国在欧洲的对俄关系中占据特殊的地位,相较于欧盟其它国家,德国更加积极地促进俄罗斯在欧盟的利益,充当着俄罗斯同欧盟打交道的“辩护人”。虽然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在默克尔的推动下,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制裁,但德国始终对俄罗斯奉行双轨战略,既延续制裁又保持对话与有限合作。
在特朗普退出多边进程后,在德国方面,在诸多国际问题、包括伊核问题的解决上需要俄罗斯的协助;在俄罗斯方面,它面临日益严重的经济压力,加之美加大对俄制裁力度,普京也在寻求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务实经贸合作的增强。
据悉,默克尔对俄罗斯的此次访问,是在去年年底、也就是美伊冲突升级前就已经约定的,双方将就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一系列国际危机交流看法,寻求共同立场。双方还将讨论北溪2号线问题,在美国实施域外制裁背景下,尽快完成管道铺设等工程,是俄德的共同关切。
1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林姆林宫会见了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今日俄罗斯)
观察者网:英法德三国首脑对美军空袭暗杀苏莱曼尼之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言论相对来说是最激进的,他说“苏莱曼尼手上沾着英国士兵的鲜血”,并且敦促伊拉克政府允许英军继续驻守当地。相比法德,显然英国跟随美国更紧,这会不会影响欧盟内部在此问题上的步调一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武守哲 
-
多家外媒炒作伊朗政府向抗议者开枪
2020-01-13 23:18 伊朗局势 -
卡塔尔“报恩”,送来30亿美元空难赔偿金?
2020-01-13 22:43 伊朗局势 -
旁边打得热火朝天,他还在淡定吃薯条……
2020-01-13 22:41 观网看片 -
王毅:支持津巴布韦尽快解除制裁的正义主张
2020-01-13 21:50 非洲之窗 -
没躲过!丹麦地标遭涂乱港标语
2020-01-13 21:04 -
美陆军要在太平洋地区部署特遣部队对抗中俄,外交部回应
2020-01-13 20:33 中美关系 -
巴基斯坦法庭宣布穆沙拉夫的死刑判决无效
2020-01-13 20:08 巴铁 -
佩洛西:特朗普将被弹劾一辈子,周二决定提交时间
2020-01-13 20:05 美国政治 -
美国对我可穿戴监测设备、系统及其组件发起337调查
2020-01-13 19:28 中美关系 -
外交部回应西方质疑:青蛙鼓噪岂能阻止牛到河边喝水?
2020-01-13 19:17 一带一路 -
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布
2020-01-13 18:47 养老与社保 -
“自恋的华盛顿间接害死63名加拿大人”
2020-01-13 18:46 特朗普 -
停飞中国无人机?美多个政府部门先叫苦了
2020-01-13 18:40 无人机 -
自家高铁12年没动静,英国网友羡慕京张高铁“中国速度”!
2020-01-13 18:24 高铁世纪 -
Ins删苏莱曼尼悼念帖,伊朗政府:无耻
2020-01-13 17:28 伊朗局势 -
英防长:我们必须更独立于美国
2020-01-13 17:23 不列颠 -
伊朗总统签署“严厉复仇”法案
2020-01-13 17:22 伊朗局势 -
美国对伊朗新一轮制裁涉及中国企业,我外交部回应
2020-01-13 17:04 伊朗局势 -
安倍终于成行,呼吁各方克制
2020-01-13 16:29 日本 -
普京向阿萨德提议:邀请特朗普访叙,他会来的
2020-01-13 15:54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