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政坛,内部有风险外部有变量
从短期大选的形势来看,主流政党还是更有可能把握着大局。德国政治还没有到特别危急的时刻,但面临很大的风险,比如未来德国选择党(极右翼)的支持率再度上升,或者是瓦根克内希特联盟(极左翼)的崛起。[全文]
-
欧盟对华反补贴调查预设了立场,但德法还在较劲
目前欧盟对中国车企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主要是法国人和欧盟委员会在后面推动。显而易见,德国反对加征关税,也正在欧盟内部施加影响力,同法国的那支力量在相互较劲。[全文]
-
德国迎接“时代转折”,对中欧关系究竟是不是正资产?
必须看到,随着德国防务独立意识的增强,这可能会导致德国与欧洲在涉疆、涉港、涉(台)海议题上更为强硬,它们可能会更多地介入印太地区。[全文]
-
600亿欧元财政危机,是对德国联合政府的压力测试
自民党高层也许会有所顾忌,他们担心,如果现在就退出执政联盟,那么政府提前解体的责任都要落在自民党的头上,这将影响后续的选情,甚至可能导致自民党在后续大选中连联邦议院都进不了。[全文]
-
朔尔茨坚持访华,德企纷纷“加码”中国,什么信号?
德国和欧洲内部稳定与否是影响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的核心。德国当前对华政策的波动,主要原因还是其政府内各党力量失衡与社会中对变化与不确定普遍存在的焦虑。只要德国和欧洲内部能够相对稳定,那么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就会稳定发展。[全文]
-
英法德对伊朗局势表态的微妙差异,值得仔细品味
英国总体上与美国靠得更近,包括在对伊朗政策上。英国亲近美国的立场,与法德立场并无本质区别,但是法德并不想完全追随美国,而是希望保持一定自主性,因此,英国过于倒向美国,不利于欧洲方面步调一致,会削弱欧洲在伊核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全文]
-
德国不想放弃华为5G,打了个政治正确的“擦边球”
在华为问题上,美国给德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甚至美国驻德国大使还写过威胁信。但德国挺住了,没有跟着美国的步调走。如果排除华为参与德国的5G网络建设工程,对德国而言成本会非常高,也会使德国在5G建设上落后很多年。[全文]
-
难民危机,让德国意识到非洲政策应该学中国
通过非法渠道去欧洲的难民中,很多都来自非洲。德国之前对非洲的发展援助计划更多是输出西方的价值,而现在他们看到,要向中国学习,发展援助非洲,最终是要让他们有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否则所有的事情都是短期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