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资国企姓‘国’,在这方面带头‘砸钱’责无旁贷”
所谓特殊,体现在那些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投资回收又具有不确定性的产业上。这类活民资干,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很难;而外资基本不会干,因为这不是它的事。谁干?一个国家总归需要把这个环节挑起来,这个重任毫无疑问就落在国资国企身上。[全文]
-
“或许我们不应该问,‘为什么是杭州?’”
人才或者天才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所以我们不应该去问他为什么是广东人,他为什么是浙江人?但是,这些创新活动发生在哪里,我们可以去了解。因为所有的创新都是接力赛,它不是凭空出现的,一定是跟一个地方长期的积累有很大关系,就是我们说的“ecosystem”,所谓“创业生态”。[全文]
-
中国转型关键期蕴含巨大潜能,不懂行的只看到风险
很多人认为,应对消费不振的现象,我们按照美国的政策来“抄作业”就好了,通过“直升机撒钞票”和“天上掉馅饼”,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抄”美国的“作业”。因为按照美国的逻辑来做,采取15%、16%的赤字率、大规模地进行扩表和补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不止像美国从百分之二点几上升到9.1%,而是可能会从百分之二点几上升到16%、17%的水平。这不是我们要的结果。[全文]
-
助力民营经济,疫情时的一些帮扶政策应该延续
所谓的信心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他有挣钱的机会了、可以挣到钱了,想法、预期、信心都会慢慢发生改变。所以关键问题是,所有的这些政策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经济发生边际上的改善;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动经济回到一个正常增长轨道上。[全文]
-
一个市场若不重视投资者的利益,是搞不下去的
从经济状况来看,中国在全球已经是一个大国,这没有什么疑义。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14%左右,其他国家无一超过10%。这些都是一个经济强国的表现,但我们离金融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全文]
-
中美金融博弈我们是弱者,需要防范三点
“去美元化”虽然已经形成潮流,但目前对美元的伤害并不大。因为潮流即使再凶猛,礁石仍然在那里。你的船要过礁石,可能要绕道,或者把礁石炸掉,才可以通行。[全文]
-
与“脱钩”较量时,国企民企外企都是“自己人”
台积电在晶圆制造领域是全球最高端、最挣钱的,中国大陆的加工贸易怎么才能够像台积电一样,在芯片和微电子的制造环节进入到世界最高端?在AI、量子信息技术领域进入到世界最高端?[全文]
-
中国经济就像自行车,快了什么都好说
在目前状况下,尤其是在地产市场因为融资紧缩政策而低迷时,政府必须要站出来,通过杠杆的上升、债务的扩张,在实体经济中创造需求以应对当前需求不足的困难。如果财政此时还要紧缩,或扩张幅度不够,那么经济需求不足的状况会越来越恶化。[全文]
-
“居者有其屋”,中国房地产需要两条腿走路
商品房,有钱人越是买,买两套、三套,土地的收益才能收回来,我们才能拿这个钱去补贴需要保障的人,钱是这么转移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把价格压下来?[全文]
-
中国经济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离不开老百姓衣食住行
对我们来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要深度融入整个世界的产业链。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样就有了产业韧性,而韧性是最好的安全。[全文]
-
回农村不是只能种地,乡村振兴激活大量新业态
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很大程度上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基础,是我们的布局。如果没有这些布局,就等于把自己完全不设防地袒露给主要竞争对手。[全文]
-
破局中国经济,必须先破解经济放缓的真正原因
我几年前就表达过“放水不如放权”的看法,放权就是要减少产业政策的干预,很多事情要依赖市场来做,提高市场化程度,经济才会慢慢恢复活力。我理解管理当局的用意,面对诸多不确定性,政策保持稳健是对的,但重要的是在解决结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方面尽快形成共识,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外推可能性边界,更好释放增长潜力。[全文]
-
“现实一点,可以先‘冻结冲突’再想办法解决”
双方对进行实质性谈判都设置了前提,并且目前来看,彼此均无法接受对方开出的条件。上月底,泽连斯基在讲话中明确反对任何“冻结冲突”的和平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政治解决冲突是否还有希望,如何打破僵局? [全文]
-
4月中国经济成绩单怎么样?
今年以来,16-24岁青年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且逐月攀升,1—4月分别为17.3%、18.1%、19.6%、20.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全文]
-
重大利好!东北翻身迎来新机遇?
过去这种论调对俄罗斯人的影响很大,每次中俄的走近,俄罗斯内部有些人就会拿这种论调说事,导致过去中俄两国走近相对缓慢。[全文]
-
美国政商学界人士纷纷访华,什么信号?
两会之后,美国政商学界人士纷纷访华,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号?中美政商学界人士的你来我往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他们在观察中国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走向又将如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