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85期:从美欧银行危机谈起
“美欧的银行危机,使人不得不担心西方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中国的金融界现在已经是做好了准备,我们要面临的是一场全球的金融动荡。”
在东方卫视4月24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85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丁一凡老师,一起讨论今年3月以来的欧美银行倒闭事件。
张维为:
最近美欧的银行危机,使人不得不担心西方系统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大家知道,这次第一个倒下的是美国硅谷银行。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大放水”导致美元流动性泛滥,不少美国银行存款也暴增,经济低迷又使银行信贷渠道锐减,于是一些银行便大量地配置美债。但2022年情况变得严重起来,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货膨胀不断地加息,现在美国国债已高达31.5万亿美元,而政府财政是年年赤字,靠发新债还旧债,美国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外国央行开始纷纷抛售美债。美国硅谷银行所持的美债也出现了严重“浮亏”,股东的权益面临清零的危险。
同时,如我们这个节目多次预测的,美国发动的对华贸易战加大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美国对华发动的科技战使不少硅谷公司失去了世界最大市场而引发裁员潮。受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许多公司纷纷开始提现,毕竟危机时期现金为王,逼得硅谷银行以亏损18亿美元的代价紧急出售210亿美元债券以应对流动性危机。但此消息一传出即引发大规模挤兑,一天转账需求据说高达420亿美元,占银行总资产的20%,所以2天后硅谷银行便宣布倒闭。
随后不久,美国第一共和银行也“爆雷”,据说还有近200家银行处于类似境地。美联储紧急宣布将为所有储户兜底,但一旦上百家银行都开始挤兑,它是无力兜底的。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一直在呼吁中国购买美债,中国不予理睬。美国还毫不犹豫地“挥刀”砍向它的欧洲盟友,常年经营不善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信集团,成为美国首选的刀下“祭品”。
瑞信集团规模比硅谷银行大多了,硅谷银行是美国第16大银行,而瑞信集团是全球第五大财团。俄乌冲突爆发时,瑞士配合美国,冻结没收俄罗斯国家和个人资产,使瑞士中立国形象毁于一旦。这种失信行为使存于瑞信的资金大量流出,其管理的资产迅速缩水。美国证监会SEC落井下石,公开质疑瑞信今年3月公布的财务报表,而作为瑞信最大股东的沙特阿拉伯在蒙受重大损失后宣布不再援助瑞信。
这一切导致瑞信这个百年老店迅速滑向破产。瑞士政府赶紧出面斡旋,不惜紧急修改立法,绕过股东投票,让瑞士最大的瑞银集团直接以低价收购瑞信集团,为了减轻瑞银还债的负担,把瑞信原来发行的约等于172亿美元的AT1债券完全减记,也就是全部清零。我想多少富豪从未想到自己的资产会在西方所谓的法治国家被以如此粗暴的方式清零。这也使传说中的西方契约精神、银行信誉乃至国家信誉荡然无存,这番“骚操作”可能毁掉瑞士银行的百年基业。
这就是我们节目中多次讨论过的话题: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后西方时代”。但一些人听不进我们这样的观点,还是迷信西方编造的一个又一个“神话”,最后可能输个精光。
3月13日,客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图自新华社
记得四年半前这个节目刚开播的时候就有观众问我:自己是否应该购买美国和西方的金融产品?我说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下一次金融危机爆发时,你可能会输得一干二净。我们还多次谈过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曾驰援美国,当时美国财长保尔森亲自来中国求救,请求中国购买美债,因为如果中国不带头买,可能没人会买。中国决定出手救美国,大量增持了美国国债,同时自己也进入了货币相对宽松的时期。
中国文化的基因是与人为善,中国认为世界经济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而且当时中国经济对外贸、特别是中美贸易依赖还比较大。然而,美国从危机中有所复苏后就忘恩负义,对中国做了一件又一件触犯中国底线的坏事,特别是全面支持“台独”、“港独”、“疆独”、“藏独”,随后又发动了对华贸易战、科技战,拨巨款发动对华舆论战等等。
我们也多次讲过,美国爆发下一次金融危机只是个时间问题。对于中国自己来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阻止美国危机蔓延到中国来的唯一手段。所以下次危机爆发的时候,请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自己扛过去,我们不犯“农夫与蛇”的错误。
回头看,美国拱火导致乌克兰危机,欧洲资金开始向美国流动,但远远不足以填补美国今天的财政和金融的窟窿。美国银行“爆雷”后,它又担心资金回流欧洲,于是让瑞士、德国等国家的银行“爆”更大的“雷”,这样一来,欧洲资金又可能回流美国。但对美国来说,战争也好,加息也好,欧洲危机也好,目的之一都是为了让美元回流,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现在是大量资金在流出美国,流出欧洲,流向亚洲,流向中国。大量的投资者,特别是华人富豪,他们拥有的财富远远超过俄罗斯富豪,纷纷把自己的资产,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移往新加坡、香港特区和中国内地。
经过这次惊涛骇浪,他们很多人可能终于会认识到我们这个节目中多次讲过的一个观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人民币是世界上最靠谱的货币,背后是我们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充沛的战略资源,以及党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监管体系。
美国今天最恼火的是,随着中国全方位的崛起,美国丧失了向外大幅转移危机的能力,危机转嫁不出去,自己内部就不断“爆雷”。一旦信誉不再,银行帝国也好,货币帝国也好,美元帝国也好,美帝国也好,都将走向崩溃。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可能发生得更快,不是吗?
短短一周左右时间内,我们看到了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巴西与中国达成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的协议;法国、中国、阿联酋完成第一单以人民币结算的液化天然气交易;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国家,决定减少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而主要的当地货币就是人民币。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公开向中国提出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不再依赖美元。沙特王储兼首相萨勒曼说他对“取悦美国不再感兴趣”。普京总统表示俄罗斯与亚非拉国家的贸易可以使用人民币。这一切都是美国自己把美元武器化产生的必然结果。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不久前也惊呼:“美元正在崩溃,很快将不再是世界标准,这将是美国200年来最大的失败”。
今天敢于对美国和美元清算说“不”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发挥的引领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固然面临许多挑战,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中国人立当发奋有为,推动整个人类朝着更加光明的前途迈进!
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些。谢谢大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31省份一季度GDP出炉:23省份增速高于全国
2023-04-29 16:55 观网财经-宏观 -
滴滴退市后年报:2022年营收下降19%,净亏损收窄52%
2023-04-29 10:48 -
华为一季度营收1321亿,同比增长0.8%
2023-04-28 17:24 观网财经-科创 -
上海推出今年第四批次集中供应楼盘,涉6808套房源
2023-04-28 16:26 观网财经-房产 -
5年亏损超36亿,寒武纪否认“恶意裁员”
2023-04-28 11:00 观网财经-科创 -
第四范式第4次向港交所递表,投资人还有多少耐心?
2023-04-28 10:49 观网财经-金融 -
人民币国际化提速,背后发生了什么
2023-04-28 08:11 人民币国际化 -
出境游重启三个月:有人省,有人卷,有人还没醒
2023-04-27 17:41 观网财经-消费 -
管理层与大小股东“分歧”升级,汇丰的公司治理怎么了?
2023-04-27 16:13 观网财经-评论 -
天涯社区网站已不能打开,网友:青春被封印
2023-04-26 17:1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20万企业用户申请接入阿里通义千问
2023-04-26 17:1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核心产品最高降幅达50%,阿里云迎来史上最大规模降价
2023-04-26 10:59 观网财经-科创 -
又一家?美国第一共和银行一季度存款流失千亿美元
2023-04-25 21:31 观网财经-宏观 -
“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
2023-04-25 21:02 -
粉笔发布2022年财报:扭亏为盈 业务全线增长
2023-04-25 19:24 -
珠海万达商管港股申报稿失效,万达回应
2023-04-25 19:23 观网财经-金融 -
潍柴雷沃IPO: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矩阵最完备的农业装备企业
2023-04-25 17:14 观网财经-金融 -
锂价暴跌导致业绩爆雷,多家上市公司股价跌停
2023-04-25 13:48 观网财经-汽车 -
灌篮高手国语TV版突然下架,爱奇艺回应
2023-04-25 13:4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硅谷银行危机还没结束,但银行股空头却亏了10亿美元
2023-04-25 11:58 观网财经-海外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