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63期:自信的中国精神力量和话语力量
最后更新: 2022-10-24 10:13:59“我一直主张建构全面的、透彻、强势的中国话语。因为西方对中国的围剿是全方位的、极具攻击性的。我们要用侵略者听得懂的语言来对付侵略者,军事上如此,话语斗争也是如此。”
“开展‘人人国际传播’,才能够用我们自信的态度去塑造中国话语体系。”
在东方卫视10月1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教授,探讨在国际传播中如何阐述中国这一重要命题。
张维为:
做好国际传播,我认为关键是要有自信的精神力量和话语力量。当年周恩来在重庆国统区,他就那么一个小小的团队,但可以应对国民党的整个宣传机器,外国媒体更是趋之若鹜,周恩来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是新闻的高光时刻,哪里就是真知灼见诞生的地方。毛泽东主席提出“两个中国前途之命运”,周恩来展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发自内心的自信:我们代表着光明的中国、未来的中国,这种自信的精神、这种话语体系,感染乃至折服了无数的国内外人士,可以说周恩来是我们国际传播事业的一个光辉典范。
今天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今天也面临着两种前途之命运:中国社会主义代表着世界的希望,美国资本主义代表着世界的绝望,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但我们国内一些学者,一些媒体人长期受西方话语的影响,还认不清这种大势,自然也做不好国际传播。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崛起一定要伴随自己话语的崛起,否则你做对的事情,也会被看成是错的,就像2011年“7·23”动车事故发生后,西方话语对中国高铁进行全面围剿:“政府是坏的,国企是坏的,国企的产品一定也是坏的。”当时我们队伍中很多人一下子不知所措,失去了话语,也就失去了自信。换言之,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再大,科技力量再强,物质生活再丰富,如果没有自信的精神力量和话语力量,你再大的成功也可能被否定,你再强的国力也可能归于零。
好在中国高铁经受住了考验,中国正以更快的速度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过去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党的二十大精神将进一步巩固这种大好局面。然而,中国越成功,西方话语的围剿也会越疯狂,越没有底线,对此我们要心中有数。我们有必胜的信心,粉碎西方的话语围剿并战而胜之。
我们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提出“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并付诸于大量的实践。我愿意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心路历程,供大家参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在做研究的同时,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在20来年的时间里实地考察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所有的西方国家,一个都没有落,以及70多个发展中国家,我得出两个慎重的结论:第一,西方话语对中国、对西方、对外部世界的主流叙事造成太多问题。西方形成的社会科学,特别是战后在美国形成的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法学等许多内容,都含有大量的“伪科学”成分,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深度解构,甚至是釜底抽薪地解构,而不是为其当打工仔,或者在其范式下创建所谓的中国学派。与此同时,我们要逐步确立我们自己对中国、对西方、对整个外部世界的主流叙事,这是第一点。
第二就是我们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原创性研究,形成对中国和外部世界的某种整体把握。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和世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的原创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要进入西方话语、跳出西方话语、形成中国话语,要摒弃“洋八股”“党八股”,积极推动中国话语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中国模式的魅力”,当时《纽约时报》国际版称《国际先驱论坛报》
2006年11月我在《纽约时报》国际版发文《中国模式的魅力》,提及我自己走访百国之后,发现美国模式在非西方国家总体上非常失败;我当时就预测,对于整个南方世界来说,美国模式将竞争不过中国模式;中国模式虽有不足,但在国际比较中相对胜出,甚至明显胜出。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我分析了美国模式在美国国内的溃败及其对外部世界产生的极为负面的影响,与国际上一些学者一起提出世界进入“后美国时代”和“后西方时代”。
2010年,我提出中国崛起是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文明型国家”具有“四超”的特点: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化积淀,这“四超”中的每一项都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这一切已经永远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2011年我的著作《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出版,成为学术畅销书,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当时一篇媒体报道这样评论: 在思想界,《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出版使得“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的话题更为火热,将所谓的“普世价值派”与“中国模式派”的争论推向白热化。在美国生活了近20年的一位北大教授说,《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给我们这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强烈的思想震撼。
但也有论者争锋相对地使用“中国遗憾”一词与“中国震撼”PK,写出洋洋万言批驳《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网络上的争论更是尖锐乃至互不相容,“赞声骂声响成一片”。 好在我们国人普遍认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多年过去了,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今天整个世界每天都在感受“中国震撼”“美国遗憾”和“西方衰落”。
我一直主张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中国话语,因为西方话语对中国的围剿是全方位的、直来直去的、极具攻击性的,所以我们的话语反击也应该是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也就是当年毛主席说过的,用侵略者听得懂的语言来对付侵略者,军事上如此,话语斗争我想也是如此。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直播: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2-10-24 10:00 聚焦二十大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同比增长3.0%
2022-10-24 09:54 观网财经-宏观 -
解放军报社论:忠诚维护核心,坚决听党指挥
2022-10-24 08:23 聚焦二十大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1+11
2022-10-24 07:59 抗疫进行时 -
世界政党政要热烈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2022-10-24 07:38 聚焦二十大 -
人民日报社论:肩负使命任务,创造新的伟业
2022-10-24 07:19 聚焦二十大 -
全国铁路大规模集中维修,确保运输安全
2022-10-24 07:05 -
嫦娥五号月壤揭示月球年轻火山成因之谜
2022-10-24 06:47 航空航天 -
中共二十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简历
2022-10-23 22:59 聚焦二十大 -
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
2022-10-23 19:56 聚焦二十大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简历
2022-10-23 19:43 聚焦二十大 -
-
中共中央将于明天上午举行发布会,介绍解读二十大报告
2022-10-23 19:33 聚焦二十大 -
二十大新闻中心将于23日24时停止运行
2022-10-23 17:14 聚焦二十大 -
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22-10-23 16:08 聚焦二十大 -
习近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10-23 15:55 聚焦二十大 -
全国秋粮收获已达82.5%
2022-10-23 15:51 聚焦三农 -
长沙发现一例“恐龙血”:十几万分之一,比熊猫血稀有
2022-10-23 15:37 -
习近平: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2022-10-23 13:40 聚焦二十大 -
习近平: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强大的底气
2022-10-23 13:40 聚焦二十大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