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35期:拜登执政这一年
【圆桌讨论】
主持人:谢谢两位嘉宾的演讲。说到拜登执政一周年,刚才张老师引用了美国一家新闻网站的观点,说他是“史诗级的惨败”,这个形容词在特朗普执政时代都没有被用过,为什么大家反而会把这个词用在了现在?
张维为:因为特朗普,当时很多人觉得他做得太烂了,所以随便换个谁,特别是像拜登这么一个在政界混了这么多年的资深政客,肯定应该过得去,期望比较高,期望高了之后,一旦破灭就更惨。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在竞选的时候,问卡特一个问题,最后明显他的支持率上升了——他在电视辩论中对着观众说,你们的生活比四年前好了,还是比四年前差了?就这一句话。拜登就是这个原因,所有民调都证明,多数美国人认为,我们比一年前更差了,所以这就是他今天的悲剧。
范勇鹏:其实你讲到“史诗级”这个词,多少还有一点浪漫色彩。为啥浪漫呢?说白了就是期望太高。其实不光是美国人,拜登上台的时候,全世界包括他的盟友,包括我们国内的一些人,对拜登怀有很高的期望。期望和现实的落差就带来了浪漫破灭之后的史诗感,这确实是一个“史诗级”的失败。
原因如果再补充一点,其实在张老师演讲里边提到一个关键词“分裂”。说白了,美国今天很多事情不顺利,就是因为太分裂了,分裂的根源在哪里?本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决定的,这样一种社会性质,一定会走向这一步。美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崇尚自由,崇尚竞争,喜欢强者,喜欢富者,这种社会,特别鼓励自由竞争,强者涌现。它的好处是有利于强者的创造,有利于创新,鼓励大家竞争,但有个前提就是社会的公正程度要摆在那,你不能有严重的不公正,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分裂。
美国今天的问题,恰恰就是因为在过去三四十年内,社会公正几乎完全破产了。所以今天美国社会横向的、纵向的,有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在发生对立,国家就陷入分裂状态。这个分裂就是拜登这一年“败走麦城”,最深层的原因之一。
张维为:对,一个简单的制度原因,比方民主党推选候选人的机制中有一项叫“超级代表”,一票顶一万票,实际上是民主党内的既得利益者把持的。这些人总是推选和既得利益绑在一起的人。
如果说有什么个人原因?现在看来,恐怕拜登他个性里边有一些缺点,最明显的去年8月从阿富汗撤军,早就做出这个决定了,但最后做的时候会如此之粗糙,如此之不合情理,预案什么都不妥当。这说明他恐怕就在决策的关键时刻,就是不管了,我就这样了,可能有这种个性缺陷。
主持人:两位都说美国一个关健词是“分裂”,比如各种族群分裂,还有党派利益分裂,行政执行过程中,效率也非常低下,但可能拜登最让大家失望的就是他的执政没有办法来弥合这种分裂,反而是让这些问题暴露得更明显。
张维为:用中国人的标准就是没有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美国“弗洛伊德之死”引发骚乱 图自美联社
主持人:我前段时间看马凯硕先生写的《中美博弈和战略选择》,他有个观点“美国总是没有办法从那种非理性的状态当中抽身出来”。所以你去观察整个外交体系、美国智库,就会发现,他们干预很多议题,是因为有利益在。然后他说“美国人总是会把手指头放进马蜂窝,被蜇”。这种非理性状态,从拜登政府的决策出台或执行上,是不是也能看出影子?
张维为:美国这个体制导致领导人不能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和看问题。即使有智库能非常理性地指出问题所在,但由于资本力量太大,导致他没法按照理性的方法去做,因为它违背资本的利益。疫情防控就是最典型的,我就是要把资本利益、商业利益放在人的生命之上。这是美国制度最大的问题,在资本力量、社会力量、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资本力量独大。
主持人:我们可能看到的都是执政人物、执政团队的非理性,但其实真正要看到的是它整个制度深层次的决策非理性。
范勇鹏:你讲这个“非理性”,很多事情本身看起来是非理性,但把它分解成一块一块具体的利益集团,都有它的利益,都是理性的。
主持人:而且是某个利益集团的“理性”占了上风而已。
范勇鹏:所以这是美国的制度问题,它讲得很好听,说我能够让各种各样的利益在我的制度里边得到多元的反映,实际结果恰恰会导致组合起来一个非理性的结果。其实美国所有的政治精英都知道今天美国最大的问题是分裂。拜登在就职演讲里边讲,红蓝之间、城乡之间,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都要弥合这种分裂。那么弥合分裂,如果用一个理性的方式,应该是双方都要妥协,都要让步。但你看他虽然主观上很想,但上台之后做的事情都是在朝着一个方向倾斜。
像种族问题,去年因为弗洛伊德事情发生骚乱,作为总统上来之后,你应该去抚平种族之间的裂痕,但是他作为一个民主党总统,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去年5月接见弗洛伊德的家人,然后通过《乔治·弗洛伊德警察执法公正法案》,这马上引起老的白人群体和警察群体的反对,其实是在拱火,进一步导致矛盾激化。美国这种制度,就会导致换谁站在这个位置上都做不好。
张维为:美国既得利益集团,对美国整体利益的损害,我们看得非常清楚。阿富汗战争花了2.3万亿美元,结果养肥了军火集团。我们过去十年,消除最后将近1亿人的绝对贫困,用了2500亿美元,将近你的十分之一。他们这笔钱拿来可以消除全世界的贫困,如果采用中国模式的话,可以消灭美国的极端贫困,可以让所有的美国大学生免费上大学,结果他就不愿意做,就是要打这个仗,极端不理性。
主持人:政治人物不仅没有办法能够弥合这种分裂,某种程度来说,因为有这样的党派制度存在,他本人就是这种分裂进一步加深的根源,换了谁来做总统,可能都是这样,他只要站在自己的党派利益出发,一定没有办法制定出对广大群众来说是真正助益的政策。
范勇鹏:说白了就是它没有一个代表国家、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我再举一个例子,各个选区选举的时候,比如民主党在这个选区占优势了,那么你应该给少数派的选民也有表达的机会,但它采取的是赢家通吃的方式。最近有好多官司在最高法院打,都是什么官司呢?叫“Gerrymander”,“重划选区”。它一旦在一个选区得到优势之后,通过划那个弯弯曲曲的选区,让我的优势永远巩固下来。最后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对方对你越来越恨,越来越对立。
这种东西最后要破局,要解决,只能有一个能够代表大家所有利益的公正的人站出来,但美国的政治里边没有这样一个政治力量。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朝鲜宣布再次为开发侦察卫星进行重要试验
2022-03-06 08:16 朝鲜现状 -
意大利外长访问卡塔尔,望缓解能源短缺
2022-03-06 08:14 乌克兰之殇 -
万事达卡和Visa卡暂停在俄业务
2022-03-06 08:13 乌克兰之殇 -
普京签署命令:两天内确定对俄实施不友好行为的外国名单
2022-03-06 07:33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增确诊3.9万例、死亡765例
2022-03-06 07:32 美国一梦 -
乌情报总局:一名参与首轮会谈的乌方成员因公殉职
2022-03-06 07:26 乌克兰之殇 -
伊朗首次公开两处大型地下军事基地
2022-03-06 07:25 伊朗局势 -
乌方代表团确认:7日举行第三轮俄乌谈判
2022-03-06 07:25 乌克兰之殇 -
-
“欧美挺乌克兰,代价来了”
2022-03-05 22:57 乌克兰之殇 -
他们儿子在乌克兰大发能源财?真相是…
2022-03-05 21:56 乌克兰之殇 -
克宫发言人:普京不是演员
2022-03-05 20:13 俄罗斯之声 -
驻法大使:有人说中国变傲慢,那是习惯了曾经“打不还手”的中国
2022-03-05 19:58 中国外交 -
美媒采访乌克兰“新纳粹市长”,网友一眼看穿背景
2022-03-05 17:47 乌克兰之殇 -
他被质问:西方每天花7亿美元买俄能源,还想击败普京?
2022-03-05 16:35 乌克兰之殇 -
芬兰总统访美:形势改变,芬兰拟讨论加入北约
2022-03-05 16:10 乌克兰之殇 -
俄修法严惩假消息,BBC和CNN选择走人
2022-03-05 15:48 乌克兰之殇 -
俄裔学生灵魂发问,结果被澳媒直接赶出去了…
2022-03-05 15:37 乌克兰之殇 -
在乌俄军宣布“停火”,开放通道以便居民撤离
2022-03-05 14:55 乌克兰之殇 -
“除非被枪指着,否则星链不会封禁俄罗斯媒体”
2022-03-05 13:35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损失惨重的100天”,他俩会掰吗? 评论 59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评论 245“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评论 76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评论 102尴尬!“特朗普上回庆百日的美国工厂,已迁至中国” 评论 165最新闻 Hot
-
“美国负债超33万亿美元,没钱补贴欧洲了”
-
“纺织业是过去式,美国不需要”,业界怒了
-
男频一哥身陷“霍去病”危机?别回头!戏说时代结束了
-
“上台100天,说100个谎√”
-
特朗普吹破天,白宫备忘录没敢提对华关税…
-
加拿大人突然对华更友好:中国制造比美国制造强多了
-
“拜登这损招反逼他人找中国买”,特朗普想修改…
-
“应让各国明白,没中国,特朗普不会宽限90天”
-
15箱中国货海上漂,“死忠粉”傻眼:我哪知道特朗普是纯疯啊
-
“死磕”海底挖矿:美国落后,中国就高兴了
-
我驻智利大使质问:美国怀疑中国,那美国自己呢?
-
“我想当教皇”
-
巴基斯坦警告: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将在36小时内动武
-
美国新驻华大使: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特朗普“忠诚”
-
白宫怒批是“敌对政治行为”后,亚马逊和沃尔玛怂了
-
法国也来,要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