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二十一期:只许美国人爱国,却反对中国的爱国主义,双重标准要不得
关键字: 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我的祖国【中国人有宝贵的家国情怀,在汉字中“国家”的写法跟其他语言是不一样的,一个字是“家”,一个字是“国”,这是一个基本的定义。这个概念本身就表达了中国人对国家的独特感悟。
近日,东方卫视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每周一晚21:30持续热播。每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从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比较中西文化,建构中国话语。
在6月10日的第二十一期节目中,张维为教授解释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比较西方民族主义与中国爱国主义的概念区别。
观察者网整理节目演讲与对答部分,以飨读者。】
最近我们国内不少地方都有闪唱的活动,唱得最多的是耳熟能详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可以说是美得令人心醉,唱出了绝大多数普普通通中国人的真实情感。
这使我想起另外一首优美的爱国歌曲《我的祖国》,这首歌曲也曾经引起一起舆论“事件”。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2016年底,当时观察者网刊发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报道: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在香港大学做了一个演讲,她演讲的主题是“一首歌,一个时代。”她要在场的听众回忆一下自己年轻时候听过的启蒙歌曲。
我记得当时在场的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他不紧不慢地说,我的启蒙歌曲好像是《我的祖国》,也就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没想到当时整个会场就开始唱起来了,而且歌声越唱越响。我们知道,龙应台女士本人是不认同人民共和国的,也是不认同红歌的。第二天她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有时候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罢了”,也就是说这无非是一个简单的、美丽的旋律而已。
现场听众齐唱《我的祖国》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但比较尴尬的是什么呢?她做讲座的时候,提到她自己的人生启蒙歌包括《绿岛小夜曲》,这也是一首曲调优美的情歌。大家可能知道,绿岛是当时台湾国民党政府关押政治犯的地方,但龙应台说这首歌曲不只是一首简单的情歌,而且也是一种对威权政治的抗议。所以她的文章引来了一些议论,就是说她采用了双重标准。
换言之,我们在谈这类问题的时候,不能采用双重标准。
《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是多数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它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源于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觉得这首歌几乎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这首歌里的家就是我们无数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这首歌里的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战争永远结束了西方大国可以任意欺负中国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元帅所说的,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电影《上甘岭》截图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是一个文明型的国家,文明型国家的“爱国主义”有自己的特点。比方说,中国人有宝贵的家国情怀,在汉字中“国家”的写法跟其他语言是不一样的,一个字是“家”,一个字是“国”,这是一个基本的定义。中国人对国家的理解是千千万万个无数的“小家”和国家这个“大家”的关系。这个概念本身就表达了中国人对国家的独特感悟。
与西方社会不一样,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一整套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从“舍己为家”到“保家卫国”,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国同构”文化传统。这种把家和国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西方比较少见。
从个人来讲也是一样,中国人可以为自己家庭做出很多牺牲,一般西方人难以理解。我并不是在判断这是好还是坏,这只是客观的描述。我曾经看到一个美国记者在中国做采访,写了一份很长的报道,其中有一个细节,一个小小的故事。他到深圳采访一位女工,那位女工跟他讲,她找到第一份工作以后连着几个月,把每个月工资的一半都寄给父母。这在中国文化中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我们永远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但这位记者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么自己的工资不完全是自己的,一半是属于家人的,他觉得这非常费解,这个概念对他而言很新奇。
实际上,心存对父母的感激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父母并不一定要你的钱,甚至还会通过很多方式来帮助你。但这种儿女情长的伦理是多数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传承。
由此延伸到个人、家庭与国家的关系。《我的祖国》唱的就是一种“家国同构”。歌词里边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记得这首歌曲的作者,特别令人尊敬的乔羽先生曾接受过记者的采访。记者问他,你为什么不说长江、不说黄河呢?乔羽先生说一条大河更好,因为长江只有长江一带的人比较熟悉,黄河只有黄河边上的人比较熟悉,而一条大河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心中都有自己故乡的河。所以,“一条大河波浪宽,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这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有明媚的阳光。”他就这样把家和国联系在一起了。
中国人的这种家国情怀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因。从中国近代史来看,中国人有超强的“国破家亡”的集体记忆,这是一种非常悲壮的记忆。鸦片战争后的一个世纪里,中国经历了这么多的西方列强入侵,这么多的战争创伤,这么多的战争赔款。我们的首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占领过,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被占领过,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被占领过,还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这些惨痛的经历给中国人带来“国破家亡”的集体记忆。国家完了,中国人的家也完了。像美国这样的国家,自独立战争建国以后,它的本土几乎没有遭受过外敌入侵,二次大战时期被日本人偷袭的夏威夷远离美国大陆。对美国人来说,可能2001年发生的9·11袭击,是美国大陆遭受到的第一次直接袭击。
抗战时期,还有一首很有名的爱国歌曲叫《松花江上》。词曲的作者张寒晖,他当时在西安,看到日本军队占领东北后,几十万东北普通百姓流亡到了西安。他有感而发,做了这么一首悲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我那衰老的爹娘。”
我想这背后也是“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这就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国同构”,这样一种中国人深层的心理结构。
- 原标题: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二十一期:中国人的爱国主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徐杨
- 最后更新: 2019-06-14 10:02:30
-
“得到”遭遇第一层天花板:3000万用户,日活不足百万
2019-06-14 09:13 -
败者为王!李宗伟:一个屡败屡战的战神
2019-06-14 08:19 羽坛快讯 -
英语开考了,高考生还在宾馆睡觉!家长:学校应担责
2019-06-14 08:08 高考 -
拿下关键战!李影破门 女足1-0南非迎首胜
2019-06-14 08:00 中国足球 -
孙宇晨的发家史:从第一桶金3亿美元到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2019-06-14 07:48 疯狂比特币 -
美籍专家受聘清华,首位外籍副处长待遇公布
2019-06-14 07:39 -
科创板开板首日,证监会副主席、上交所理事长连夜做客央视
2019-06-14 07:33 中国经济 -
北京一男子持刀扎伤6名过路群众,伤者无生命危险
2019-06-14 07:17 依法治国 -
民航局确认:部分波音737系列机翼零部件存质量问题
2019-06-14 07:17 波音危机 -
杀害章莹颖后,嫌犯购买下水道疏通剂和垃圾袋
2019-06-14 07:15 -
伊朗最高领袖会见安倍:不接受特朗普口信
2019-06-14 06:57 伊朗局势 -
香港暴力骚乱致80人受伤 各界呼吁回归法治和理性
2019-06-14 06:57 香港 -
李强调研上海市委军民融合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2019-06-14 00:19 上海观察 -
台军否认自己是“草莓兵”,网友:挑最强的去朱日和比比?
2019-06-13 23:08 台湾 -
刘鹤、李强出席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共同为科创板开板
2019-06-13 22:40 上海观察 -
中外金融大咖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李强应勇同他们聊了这些
2019-06-13 22:31 上海观察 -
中央扫黑除恶第16督导组下沉督导上海浦东周浦镇界浜村
2019-06-13 22:27 扫黑除恶 -
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
2019-06-13 22:15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开始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
2019-06-13 22:03 中国外交 -
《破冰行动》导演:剧组没人跟你谈创作,说N遍他们也不明白
2019-06-13 21:40 上海电影电视节
相关推荐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评论 112“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评论 45美国全球封杀华为昇腾芯片?“无理且自大” 评论 260“特朗普最大的中东外交豪赌” 评论 60拿错剧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讲:美国不再说教了 评论 195最新闻 Hot
-
欧盟“更硬”了:税率得大幅低于中英
-
特朗普点名库克:忍了苹果在中国很多年,你居然又往印度跑?!
-
美政府有人不满:又想拉黑中企,还要不要跟中国谈了?
-
“10名干部违规吃喝1人酒后死亡”被通报,信阳市委表态
-
欧阳娜娜遭台当局点名
-
宁波象山县政府大院“门面寒碜”,网友:这才是应该有的本色
-
“中国伙伴可以用我们的工厂,英国再不支持就晚了”
-
“我俩不见,这事没戏”
-
万斯将出席教皇利奥十四世的就职弥撒
-
莫斯科地铁重现斯大林大型浮雕
-
“中美暗流涌动:一个稳推战略,一个急着交易”
-
“美匈关系有一条红线,就是中国”
-
“锈带衰落赖不着中国,但两党不敢认”
-
刘晓庆回应被举报涉嫌偷税漏税
-
“到北京了”,美方公布简历
-
普京不来,泽连斯基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