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诊2024中国经济】 张军:今天公众对经济发展的认同感,越来越和福利与社会保障有关
最后更新: 2024-05-09 05:17:07在邓小平的亲自敦促之下,4月18日,李鹏总理亲自到上海宣布浦东开发开放的决定。与深圳如火如荼的改革相比,当时的上海落后了:整个城市也没有什么活力,浦西灰蒙蒙的,浦东还是农田。现在高楼林立的魔都与当时的情况相比,真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浦东开发办公室是1990年5月3日挂牌,办公室选在浦东大道141号。为什么选这个地方?担任浦东开发办主任的夏克强后来解释说,这个号码谐音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指的是我们说话算数。
我在《改变中国》中,专门有一章写了浦东的开发,还是非常精彩的。浦东开放领导小组成立之后,上海市相关领导先去南方4个经济特区和7个沿海开放城市考察取经。考察带来的启示是,帮助浦东在政策上施行所谓的“三为主”政策,即,三资企业为主、以出口为主、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主;此外,上海也意识到还要培育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包括证券、资金、技术、房地产、劳务、生产资料等要素市场,使得要素市场能够在浦东聚集,产生巨大的市场能量。
浦东开发开放,中央就给政策,不给钱,如何筹资,让地方自己去动脑筋。浦东开发资金需求量很大,如何解决融资问题,变成一个很现实的难题。早在1980年代,上海借鉴香港经验,在土地批租制上所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浦东开发开放中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
上海当时的土地批租,是通过组建政府的开发公司进行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规范土地一级市场、放开土地二级市场,形成“资金空转,批租实转,成片开发”的开发模式。
“资金空转,批租实转”的含义是,先由市财政局按土地出让价格开出支票给开发公司,作为政府对企业的资本投入并由工商局验证;开发公司再将支票背书付给市土地局签订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合同,并同样经工商局验证;市土地局出让土地使用权后,从开发公司所得的背书支票再全部上交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将土地收入的4‰归中央,上交给国家财政。这样财政投入只是拨款凭证,空转了一圈又回到财政,是空转;但是土地则实际上是到了开发公司手里,这是实转。
与划拨土地不能有偿转让不同,空转到手的土地,能够在国有公司开发之后,进入土地二级市场,通过以地合资、以地集股、以地抵押和以地招商等方式,与国内外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大规模筹集资金。
因为当时土地批租的法律还不完善。为了合规,上海就搞出了这么一个“土地空转”的做法。土地批租制度后来日渐成熟,成为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工具。
后来,有一些经济学家,包括我个人都总结说,中国改革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分权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创新。
通过激励盘活资源 带动经济飞速发展
观察者网:回顾中国45年改革开放奇迹,很多学者曾经探讨过“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有些学者说做对了价格,有的说做对了产权,有的说做对了激励,您怎么看?
张军:我认为还是做对了激励。有了激励,地方就有动力去改革,价格也好,产权也好,都是改革的产物。这些新的制度出来,为的是促进经济增长,因为那个时候我们闲置的资源很多:土地闲置,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劳动力闲置,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困在农村等等,必须要有一套新的制度可以驱动这些资源,创造收入和财富。
所以那时候无论改革还是开放,最重要的就是要能让经济更快增长,也许一开始不可能面面俱到,设计好全局的方案,但按照邓小平的说法,为何不让一部分地区先行一步动起来呢?条件好的,区位有利的沿海地区可以先行开放。
你可能会说,没有资金怎么盘活这些闲置资源,所以要开放啊,我们就准许和吸引海外华人和外国人来中国投资,他们会带来资金、带来技术,带来订单,他们在中国投资设厂,这样就盘活了我们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
中国利用了海外资金、技术和市场,盘活了闲置的土地、人力资源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1980年代后期,特别是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在吸引外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比较务实的做法。外资进中国,有两种类型,一是做加工出口的,完全出口导向,最初以三来一补的方式,后来逐步升级;另一类是跟中国本土企业合资建厂,提升我们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但以内销为主。那时候国内市场是靠关税保护着的,但我们通过合资企业方式可以给他们开放内销市场,不过我们有一个要求,就是合资企业所用的中间品零部件,要在规定时间里逐步实现本土化。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以“市场换技术”,现在来看,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要不然,如果我一开始就全部开放市场,允许发达国家的东西进来,我们原来自己的企业可能大部分都会垮掉。
就这样,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实际上外资一方面推动了我们外向型经济部门的发展,促进了出口,挣得了外汇。另一方面,以进入中国本土市场为目标的外资通过与我们组建合资企业,帮助我们的本土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中间品零部件的本土化条款,培育了我们本土的供应链。
所以,中国之所以现在能有这么强大的供应链系统,跟当时的“市场换技术”是分不开的。俄罗斯、乌克兰这些转轨国家当年没有这么做,他们开放了市场,结果本土企业基本都垮掉了,包括乌克兰尖端的装备制造业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做对了激励,在分权的安排下,地方政府有更多的政策创新空间,总是会突破现有的条条框框,选择对发展有利的政策。利用海外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盘活了我们闲置的土地、人力资源 ,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大量的资源闲置,怎么找到盘活资源的机会?这个机会正好与对外开放、利用资本主义的长处来发展我们自己的思路相契合。所以,我们当时鼓励合资、鼓励三资企业,鼓励供应链的本土化,包括搞“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战略,即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都是突破左的思潮和框框的政策创新。
今天中国面临不一样的挑战:失衡
观察者网:今天的中国经济形势非常不一样了,我们强调国际国内双循环,强调扩大内需,当然了,我们的外部环境也不那么友好了。
张军:今天的情况不一样了,今天我们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再是资源闲置的问题,而是失衡。
中国积累了足够多的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而且我们的供应链很发达,在技术上进步得很快,但是因为政策长期偏离“黄金法则”,过度鼓励了投资,而对家庭的消费支持不够,导致国内消化能力有限,我们面临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和经济失衡。
现在随着经济开发程度的提高,我们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开始上升了,原来我们享有的优势正在快速减退中。虽然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是有相对优势,但我们的短板也在不断暴露出来,服务业发展不足就是一个严重的短板,这将对未来的就业产生长期影响。
还有,现在很清楚,人口数量出现负增长,人口结构发生巨大转变,少子化和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负担越来越重,生育率越来越低,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
这成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与改革开放初期的问题已经完全不同。碰到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我认为,我们当下的经济发展政策要进行系统思考,因为时代变了,阶段变了,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变了,政策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发展模式和财政支出模式必须改变,才能更好应对和适应这样的新变化。
当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我们就需要改变一些政策来延缓生育率的下降,要用补贴政策来鼓励生育,比如用住房补贴和免费托育。中国现在的生育率比日本还低,要有紧迫感。
现代人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越来越多,医疗、养老服务和所谓“银发经济”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孩子少了之后,职业竞争和内卷就会变得更严重,如此等等。总体上,这些问题都跟家庭单位有关。
所以,我觉得今天中国经济跟40年前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天社会或公众对经济发展的认同和感知,越来越跟家庭有关、跟福利和社会保障有关、也跟整个经济当中有没有更好的能力来提供公共服务有关,跟我们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关。
观察者网:用一个有点老套的提法,就是以前我们追求把蛋糕做大,但是现在大家可能更关心经济发展怎么惠及每个人、每个家庭。
张军:现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增长的问题了。而且因为人口结构的转变,经济增长必然也会放缓。40年前,中国只要改革开放,就存在一个帕累托改进的状态。帕累托改进是一个福利经济学概念,是通过资源配置达成一个没有人受损、大家都得益的状态。
但是今天不一样了,尽管我们积累的资本和财富跟4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不等于我们能够在现有的政策框架里,解决中国社会当下面临的最艰巨挑战。除了要更环保的生态和更安全的食品、饮水之外,怎么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怎么鼓励生育?怎么满足社会上对养老和老人健康的需求?怎么解除大多数家庭在养老育儿等问题上的后顾之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简单说,这些问题都是经济失衡造成的,需要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改变政府财政支出的方向。
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级工厂,我们什么东西都可以造,但是我们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养老的问题,基础教育内卷的问题,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说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经济很难发展下去。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260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37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93“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4最新闻 Hot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