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诊2024中国经济】 张军:今天公众对经济发展的认同感,越来越和福利与社会保障有关
最后更新: 2024-05-09 05:17:07【编者按】2024年1月22日,《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发布,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在刚刚庆祝完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10周年不久,该政策的推出引发广泛关注。
几乎在同时,金融监管总局宣布,近期一段时间,中国已经推出了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的措施,取消了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外国资本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金融业的相关限制措施目前已经完全清零,等等。
凡此种种,都是对海内外所谓“中国改革结束”论、“中国闭关锁国”论的有力回应。本期【问诊2024中国经济】,我们邀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聚焦改革开放进行时,为高质量发展破题。
1月16日晚餐时间,在上海虹口区一家西餐厅,观察者网对话了刚刚在附近上完课的张军教授。我们谈及改革开放45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热播剧《繁花》,以及当下中国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不同于45年前的改革开放新挑战时,如何破局。
【对话/观察者网 高艳平】
解放了思想,也就解放了生产力
观察者网:当前中国经济处在一个转折时期,似乎内忧外患困难重重,但是我们回头去看中国过去四十五年走过的路,可能更加不容易。您一直以来对改革开放的进程高度关注,也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的书籍。从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哪些改革,或者什么样的瞬间让您觉得“好悬”,“还好我们走对了,选对了”?
张军:现在回头看,我觉得中国就是抓住了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简单地说,真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百废待兴;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然后又复出。他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很务实的领导人。邓小平反复讲的一些话现在大家觉得耳熟能详,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非常了不起的,没有人敢那么说。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再比如,“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等等。
在此之前,对所有新生事物都要问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把姓社姓资看得比吃饭还重要。我在《改变中国: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以下简称“《改变中国》”)中讲到地方农业制度变革时提到一个细节,1980年安徽第一书记万里即将进京担任副总理前夕,有位农口的老干部要到安徽调查包产到户的事,与万里有过一段争论。农口的老领导认为包产到户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万里问,“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你要什么”?老干部说,“我要社会主义”;万里回答说,“我要群众!”
所以,在这种所谓大是大非问题上,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超越了姓资姓社的先验问题,他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认为,邓小平的最大贡献就是扫清了我们的思想障碍,解放了思想,从而解放了生产力。正因为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够走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之路。
中国当时面对的一个思想障碍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处在比较封闭的状态,跟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没有什么贸易往来,更没有投资,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技术和市场来帮助发展我们自己的经济。而在国内搞计划经济,限制了市场交易行为,也压制了底层的活力和创造力。
邓小平为什么觉得向发达国家对外开放那么重要?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高层掀起了出国潮。邓小平去了日本和新马泰,这些地方充分利用外资进行经济发展的经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在《改变中国》中也特别写到,邓小平到新加坡后,李光耀向邓小平介绍了外商投资对新加坡的好处。新加坡几乎没有什么资源,1960年代独立的时候贫穷不堪,为什么就能够发展起来?很重要的就是开放市场、利用外资,利用外国的技术,也就是善于借用外力来发展自己。
这就有了后来的国家计委和外贸部的《港澳经济贸易考察报告》,以及后来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1982年,特区成立三年,成就斐然。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批评,认为社会主义改造30年后,允许外资进入中国并投机倒把,这是倒退,等等。
经济特区的起点:深圳蛇口工业区
后来小平和一些中央领导同志就去南方调研,调研下来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因此,党中央很快就决定再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7年,为了解决外汇短缺,国务院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政策思路,向中央建议,决定扩大开放的范围,140个市、县纳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决定在这些地区大力吸引外资,搞合资企业,让外资带着技术带着资本进来,鼓励发展“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出口加工产业。这就是后来我们常说的“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来历。
虽然1980年深圳特区就成立了,并且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在广东和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省份展开,但直到1988年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来之后,特别是1992年小平南巡以后,开放政策才有更大的突破,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才开始北上,涵盖整个东部沿海,就不仅只有广东福建了,长三角地区和渤海湾地区也融入开放大潮了。
地方政府始终扮演着政策创新主体的角色
《观察者网》:通常我们说“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最近大热的电视剧《繁花》也对浦东开发开放不久的1993-1994年上海浓墨重彩,大家从这部剧里看到了1990年代先富起来的一批中国人的拼劲,也看到了陆家嘴建设中的东方明珠。浦东的开发开放意义重大,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意义在哪里?
张军:意义我想就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样本,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为什么说地方是政策创新的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有很多,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地方政府始终扮演了政策创新主体的角色,这是分权,特别是财政分权的产物。为了经济发展,地方要面对和解决实际的问题,不得不设法去突破原来的体制约束和政策瓶颈。
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见证者——外滩27号。图为中山东一路27号上海外贸大楼原址近貌
讲到上海的浦东开发开放,必须要回到1990年。从1988-1994连续七个春节,邓小平是在上海过的。1990年他在上海过年的时候,就和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谈到浦东开发开放的问题。
透过人民网发布的一篇《揭秘:邓小平如何力排众议扶持“黑马”朱镕基》,我们能够了解到其中一些细节。当时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报告已经出来了,但是由于江泽民同志不久前由上海市委书记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为了避嫌,不敢上报。
于是,邓小平决定亲自去做工作,他对中央的领导说,“我本来是不管事的,我现在要说话,上海要开放。”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