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军:那些曾经对深圳的批评
最后更新: 2020-10-15 07:42:42其实,根据我的记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不仅仅是陈文鸿,其他一些经济学家也对深圳特区有相似逻辑的批评。这里让我想起1992年9月我初到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时与华大伟教授的一场对话。华大伟教授不幸在2007年8月病逝于英国。我前面曾经提到,华大伟先生在那个时候正在从事关于中国特区和沿海发展战略的研究。我到了萨塞克斯大学之后就去办公室找他。他对我说,那个时候正在为世界银行准备一个评估深圳特区的背景报告。他拿出了一些他写就的有关的文章。他对我说,希望我能帮助他收集一些资料和数据,同时也能参与他的这个项目。我问他对特区的基本评价是怎样的。他直截了当地说,经济特区是一个扭曲的环境。它像磁石一样把内地的资源吸引过去,在短时间里产生耀眼的光芒。
正在这个时候,在成都的《经济学消息报》的主编高小勇先生与我联系,希望我在英国期间能为《经济学消息报》写点评论文章或者开一个专栏。我答应了并开始动手写一些评论。有一次我对华大伟建议,也许我可以把他关于深圳特区的文章编译出来,在报纸上发表。于是《经济学消息报》不久在第一版就发表了华大伟的文章。题目是《发光的并不都是金子》(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他说这是他在中国的报纸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那是1993年。
他的这个观点,我当时并不十分同意。我认为他总是无法摆脱西方主流的概念和框架来审视中国,因而在研究中国问题上总是持批评态度的。不过,他对中国非常友好,这些批评也显然是善意的。我们从那时候起就成了很好的朋友,每年在中国和英国多次见面。我还策划并编辑出版过一本他的研究文集。只是我们之间并没有任何研究上的合作。
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再次来到深圳。
总之,在深圳特区建设的最初阶段,尤其是特区的试验在党内和政治上还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深圳遭遇到这些来自学术界的批评自然就备受关注了。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1992年1月的“南行”中才再一次来到深圳,发表一系列针对深圳特区试验的讲话,而且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之前的那场争论的火药味。
邓小平1992年1月19日再次来到深圳。他在深圳参观过程中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1月23日邓小平在深圳开往珠海的快艇上还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出现问题也容易纠正和改变。”
他最后说:“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3
不搞争论,那是政治上的务实和策略。但争论的过程确实让更多的人去思考了这样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局部性的改革和试验改革,尽管有其策略性的意义和价值,的确会产生局部与整体经济体制的落差,如果处理不当,将引发普遍的“寻租”现象。事实上,在一些经济学家批评深圳特区的管理体制时常常会用发达国家的“企业园区”(enterprise zones)或者国际上流行的“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s)作为参照组。深圳特区在当时显然已经超出了“出口加工区”的概念,也不再是完全封闭的管理体制。不仅如此,深圳特区还在鼓励和促进与内地省份和内地企业的经济联系(所谓“内联”)上大做文章。这本来是一个推动深圳特区的善意想法,但在实际上诱导出了越来越严重的内地企业利用深圳这个特区而寻求“直接非生产性寻利”(UDP)现象。这算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清楚地记得,1993年我还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时,我的同事陈志龙教授也参与到华大伟教授的研究项目中,并受邀专程来英国考察“企业区”,了解英国一些老工业地区实施特殊政策待遇的“企业区”(类似于我们的“开发区”)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后来他回到上海写了不少内部研究报告递送政府部门。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央政府酝酿多时的关于扩大开放地区的政策也出台了。在我的印象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早期那种备受关注的寻租现象逐渐消退了,说明在深圳和其他一些地方的特区试验所产生的局部扭曲效应基本消失,更大范围和地区的体制趋同在加速发生着。这就是特区试验的目的。
注释
1.欧阳薇荪,《于光远谈邓小平与深圳特区》,http://www.hznet.com.cn/kjdt/hzkj/2004/0004/hk2404t02.htm。
2.转引自[韩]朴贞东著,《中韩经济特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页。该书在1997年还出版了英文版:Jung-Dong,Park,1997,The Speical Economic Zones and Their Impact o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Praeger Publisher。
3.转引自苏东斌主编,《中国经济特区史略》,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107—108页。
《深圳奇迹》,张军主编,东方出版社
- 原标题:张军:那些曾经对深圳的批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汇丰银行4年来首次落选中国美元主权债承销商
2020-10-14 14:08 上市公司 -
美企开始“交作业”,三大股指普跌
2020-10-14 10:02 股市 -
疫苗研发,中国为什么一开始就布局5条技术路线?
2020-10-13 08:1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审批权下放,深圳获更大土地自主权
2020-10-12 16:46 中国房市 -
中兴7nm芯片商用之际,中芯国际7nm制程“取得突破”
2020-10-12 14:51 上市公司 -
富士康再卖阿里巴巴股票,这次赚了1.21亿美元
2020-10-11 13:10 股市 -
专访浪潮张帆:科技创新没有回头路,百亿投资打造湖北“第二极”
2020-10-10 11:27 -
25省国庆假期旅游收入:15省超百亿
2020-10-10 07:51 -
商务部: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1.6万亿
2020-10-09 10:25 商业 -
恒大公告:38天销售1416亿
2020-10-09 10:21 中国房市 -
降杠杆后,上坤地产再交招股书
2020-10-07 22:15 中国房市 -
苹果官宣新品发布会,再度暗示iPhone12
2020-10-07 10:07 上市公司 -
“台湾DRAM教父”合同到期后离开紫光,坂本幸雄接任
2020-10-05 21:50 上市公司 -
日媒称中芯国际“储粮过冬”,从欧美日大量采购关键设备
2020-10-05 13:37 上市公司 -
联合国系列高级别会议上,习近平重要讲话有这些“一以贯之”
2020-10-04 16:08 中国外交 -
专访洪泰基金盛希泰:注册制对各方都好,湖北有迎头赶上的需要
2020-09-30 17:38 金融圈 -
“复杂国际环境下,怎么保证超全球50%的猪肉消费?这事非常重”
2020-09-30 10:08 上市公司 -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阮富仲通电话
2020-09-29 23:24 中国外交 -
京东健康拟赴港上市,去年营收108亿
2020-09-27 21:34 上市公司 -
3500家美企,向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
2020-09-26 19:55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