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德斌:经济还是中韩关系的压舱石吗?
【导读】 8月24日,是中韩建交30周年的纪念日。站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中韩关系如何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是各界非常关注的话题。
面对世界的变局,韩国的对华战略及态度有何变化?经济是否仍是中韩关系的压舱石?如何看待中韩普通民众在网络上的摩擦?
围绕相关话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教授做出了如下解读:
观察者网:今年是中韩建交三十周年,所谓“三十而立”,中韩两国都很关注这个特殊的年份。在您的观察中,韩国主流媒体与智库对于中韩关系当前的状态,做了怎样的评估?他们如何看待中韩关系的前景?
詹德斌:虽然三十周年很重要,但我个人不太倾向于用人的“三十而立”来比喻国家间关系。至少从中韩关系的角度来看,三十而立来描述当前的中韩关系既割断了中韩数千年的历史关系,一个“立”字的界定也给双边关系过度的压力。换句话说,我们还是应该历史地看待中韩关系建交三十年。这个三十年只是大韩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三十年,是两国悠久的历史关系中很短的、最近的一个部分。
就当前的中韩关系而言,韩国学界、媒体界总体上比较忧虑,基本上认为中韩关系处在一个转型期,而这种变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中美关系的变化和中国的快速崛起,所以过去韩国遵循的“安全美国、经济中国”的做法肯定行不通了。韩国方面认为,因为外部力量的变化导致中韩关系的变化,所以韩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选择压力,而且韩国自身可控的能力和空间越来越小,这自然会导致中韩关系将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
偏保守的韩国智库和媒体(他们也处在优势地位)更多地将中韩关系今天所处的困境归咎于中国,指责中国壮大之后开始做所谓“中华主义”的梦,不尊重韩国的主权,越来越不把韩国放在眼里,所以这部分人主张中韩关系能否健康发展,韩国未来要获得中国的尊重,取决于韩国能否进一步加强同美国、日本,以及所谓志同道合的国家的关系,与此同时韩国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度,以防止中国用经济力量来“要挟”韩国。总体来看,韩国主流媒体与智库对中韩关系的未来不是特别乐观。
8月24日,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在首尔会见韩国统一部长官权宁世,图自“中国驻韩大使馆”微信公众号。
观察者网:现在,两国普通民众在网络上似乎彼此有些情感上的不融洽,甚至说是纷争对立。在您的观察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香港《南华早报》在评论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一位韩国学者的观点:“韩国民间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并不是固化的,而是流动的。”您赞同这个判断吗?
詹德斌:韩国民间对华的负面情绪当然是流动的,这是人的情绪变化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放在国家间也是一样的。特别是韩国人更加急躁,对一件事情情绪反应特别快,所以情绪起伏更剧烈。我最早使用“铝锅性格”来描述韩国人的民族性,当然韩国人不喜欢我这么说,而且抗议过。当然,既然韩国民众对华认知是流动的,也就是说是可以改善的,这一点我们需要有信心。
中韩关系的前15年中,中韩之间的民间关系总体上是友好的,但这种友好又是不对称的。前半期中国公众对韩国总体上是仰视的,认为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是学习的对象,但这种印象主要来自影视剧,而不是亲身经历,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民众的购买力还是非常有限,中韩民间交往主要是韩国人来华。
反过来看,韩国对中国就是俯视的,韩国总体上认为中国是落后的,用韩国的工资在中国可以过着奢华的生活,也瞧不上中国的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因为整个冷战时期,韩国都是清一色的反共教育。这个时期去韩国读书的留学生经常遭到歧视,莫名地被问起中国是否有这个,是否有那个。
这些年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韩国人还没有回过神来,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强国,经济实力、军事能力、技术水平、大众文化、自信心等都大幅上升,2008年以后韩国就成了中国人扫货的地方,广东省的GDP都已经和韩国持平,去韩国旅游、留学的人很多,对韩国的认识更准确实在了,所以中国人不再像以前那样仰视韩国了。
2015年春节前夕,首尔明洞迎来大批中国游客,图自人民网。
对很多年轻人而言,中国人看待韩国甚至已经从仰视转变成俯视了,但韩国人却还停留在俯视,或者不愿意仰视,哪怕是平视中国的状态,所以这导致两国民众的认知存在逆转。与此同时,韩国人心中燃起了对强大中国的担忧,再加上两国很近,沙尘暴问题、海上捕捞问题时常发生,历史问题、文化宗主权争议不断,特别是韩国年轻一代人是民主化之后成长起来的,也是在接受涉华负面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本身缺乏对中国的经历,更容易受到舆论和教育的左右,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的中国更加有抵触情绪。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欧洲成了西方的‘第三世界’”
2022-08-25 23:17 欧洲乱局 -
拜登减免数千亿美元学生贷款,引发美国“公平”大讨论
2022-08-25 23:05 美国政治 -
刺杀安倍嫌犯身世引同情,收到大量慰问品、现金
2022-08-25 22:28 日本 -
罗马教皇谴责谋杀俄罗斯记者,乌克兰不满
2022-08-25 22:22 乌克兰之殇 -
普京签令:俄军扩军13.7万人
2022-08-25 22:20 乌克兰之殇 -
澳前防长:不能否认中国崛起,但...
2022-08-25 21:19 -
金砖国家国际论坛主席:俄印双边贸易,不再需要美元
2022-08-25 21:15 俄罗斯之声 -
台当局明年预算规模史上最大,军费5863亿创新高
2022-08-25 20:06 台湾 -
伊朗:已收到美方关于取消制裁“最终文本”的回应
2022-08-25 19:22 伊朗局势 -
所罗门群岛政府反击了
2022-08-25 19:12 -
外媒访台军预备役:上战场很快就会死,不关心解放军动向
2022-08-25 18:18 台湾 -
中银航空租赁:17架飞机滞留俄罗斯,上半年净亏损3亿美元
2022-08-25 18:12 -
印度就“误射导弹”革职3人,巴基斯坦:不满意
2022-08-25 17:54 印巴冲突 -
为感谢约翰逊,乌克兰人将他名字刻在地砖上
2022-08-25 17:36 乌克兰之殇 -
盯梢美国航母半年 俄海军光荣级巡洋舰离开地中海
2022-08-25 16:52 -
前英国驻缅甸大使在仰光被捕
2022-08-25 15:41 缅甸局势 -
美日指责我军台岛附近军事演训,国防部驳斥
2022-08-25 15:25 台湾 -
美国将七家中国相关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中方是否会反制?
2022-08-25 15:25 中美关系 -
卢卡申科官方周边店在莫斯科开张
2022-08-25 15:16 俄罗斯之声 -
“土以外交关系正常化得到了巴勒斯坦的支持”
2022-08-25 15:04 巴以恩仇录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2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0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2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