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瑟夫·奈:妖魔化竞争对手是一个巨大错误,意味着你的头脑并不清楚
最后更新: 2025-05-08 08:54:32编者按:
据哈佛大学官方网站信息,“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于当地时间5月6日去世,享年88岁。
一年多前的2023年8月,约瑟夫·奈教授曾借中文版新书《软实力与中美竞合》出版之机,就中美热点话题接受了观察者网的对话。其在对话中继续倡导中美竞争性合作,并提醒中美两国要在核控方面展开合作,避免滑入战争,也建议两国扩大多层次交流以避免妖魔化对方,凡此种种,观点颇具建设性。但是,在台湾问题、俄乌冲突以及“一带一路”等议题上,他仍是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支持者,与我们的认知存在明显分歧。
观察者网重刊对话全文,以示缅怀。
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提出者、前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
【对话/观察者网 高艳平】
观察者网:我们想从您家收养中国广西女孩的故事开始。如果您不想回答,我们可以忽略这个话题。她今年有23岁了吧?您能告诉我们她近况如何吗?她是否对您对中国的态度、观点和研究工作产生过影响呢?
约瑟夫·奈:当我儿子和儿媳发现他们无法生宝宝时,他们就申请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7个月大的时候就来到我们家了。现在她快大学毕业了,她是个很优秀的女孩。他们一家人目前住在旧金山,我一年能见到他们两三次。
她给我们全家人都带来了温暖,我们非常爱她。她的到来肯定会影响我们一家人对中国的感受,但是,我对中国的感受并不是由我的孙女麦琪决定的,而是由一些更宏大的政治问题所决定,不过她的确在这方面产生了某种影响。
中美大国竞争还会持续十年左右
观察者网:很高兴听到她的近况,我们进入正题,从您新出版的《软实力与中美竞合》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您一直强调中美关系的竞争性合作,并且提出软实力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也反对中美之间的新冷战话语。这些跟中国对中美关系的立场很接近。然而最近几年中美关系日渐紧张,面临脱轨风险,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约瑟夫·奈:我们可以从历史角度来看待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我们一共经历了三个为期二十年的周期。
还记得吗,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实际上是处于战争状态的。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与毛泽东会晤之后,我们基本上是一种合作关系,我们共同对抗苏联。从19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十年,我们之间的接触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此后一直到今天,我们开始了第四个周期,第四个周期的主题是大国竞争。看一下前三个周期就知道,以大国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第四周期可能还会持续十年左右。
大国竞争并不一定是零和博弈。美中两国在一些领域是有共同利益的,维护全球经济健康、保持金融稳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领域,如应对气候变化、抗击大流行病以及防止核扩散等。
2021年3月的中美战略对话,堪称中国首次直面对美竞争的宣言书
因此,即便在大国竞争时期,我们仍有许多领域是需要合作的,这就是我把美中关系称为合作性竞争关系的原因。我们必须面对竞争存在的事实,但这并不应该妨碍我们展开合作。
中美核武管控合作做得还不够
观察者网:今年4月您重新提到1986年写的《核伦理》这本书。对比1980年代时,您说,“时代不同了,但基本的核威慑适用性悖论仍然是一样的”。如何理解这句话,当前的中美紧张关系和1980年的美苏对抗有何异同?
约瑟夫·奈:在美苏核竞赛时期,美苏两国花了很长时间才制定出行动规则(指1972年美苏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 (Treaty on the Limitation of Anti-Ballistic Missile Systems)。两国的军备竞赛,导致了局势的高度紧张,此后两国逐步走向军控并建立起磋商机制。
不过,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核竞争还没有达到美苏当年那样激烈的水平。中国目前正在充实其核武库,我认为华盛顿和北京都已经认识到,两国并不需要拥有同等规模的庞大核武器来建立威慑。
一般来说,如果有一两枚核武器在美国的城市爆炸,就足以威慑美国人;对中国来说也是如此。所以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制定规则来管控核武器,避免走向失控。截止目前,我认为美国和中国在制定此类规则方面做得还不够。我希望这可以成为中美两国展开合作的一个领域。
拜登政府的表现比特朗普好
观察者网:您在2020的著作《道义问题?从罗斯福到特朗普总统的美国外交政策》中建立了一套美国总统道德决策的记分卡。就美国对华政策而言,按照您的评判方法,什么决策算得上道德决策?能否举美国对华政策的正反例子说明?
约瑟夫·奈: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看总统的动机或目的,再看他们使用的手段,以及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后果。看看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其目标并非改变中国或制服中国,因为这种目标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势必会引发冲突。
国务卿布林肯最近就说,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是竞争性共存,这一政策对美中双方都有好处。如果你看看美国使用的手段,我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卷入与中国的直接军事对抗。再看执行该政策的结果,一段时间内,美中两国能够对全球经济和本国发展做出贡献,并且避免了对两国、甚至全世界造成威胁。
至于特朗普政府,我发现他在陈述自己的目标和执行政策的时候经常糊里糊涂。我想拜登政府做得更好。
对俄制裁带来去美元化风险,是值得的
观察者网:许多评论人士认为美国的软实力下降了。乌克兰战争就是一个例子,至少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美国的软实力在此次危机中被明显削弱了。一方面原因,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来推动俄乌和谈。相反,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巨额军事援助。另一个原因,美国将美元武器化,并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这导致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去美元化浪潮。
然而,您最近在接受《世界报业辛迪加》对话时提到拜登总统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处理得不错。您能再解释一下这个观点吗?在2009年的一篇“巧实力:融合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文章中,您提到:美国在冷战中巧妙运用巧实力,最终苏联解体、柏林墙被推倒。那么在您看来,美国将如何展现自己巧实力,来推动解决俄乌危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2025-05-08 08:42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愿意出面
2025-05-08 08:33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2025-05-08 08:00 -
为了向中国游客讲解苏联红色景点,我做了很多准备
2025-05-08 07:54 -
耿爽:坚决拒绝美方指责抹黑
2025-05-08 07:48 中美关系 -
巴基斯坦军方:印度袭击已致巴方31人死亡
2025-05-08 07:08 印巴冲突 -
傅聪:个别国家将一已之私凌驾国际公利之上,不得人心
2025-05-08 06:48 -
普京:“胜利日停火”生效
2025-05-08 06:37 俄罗斯之声 -
商务部:扩大芬兰优质产品和技术进口
2025-05-07 23:16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2025-05-07 23:02 巴以恩仇录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2025-05-07 22:29 德意志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2025-05-07 21:38 拉美左翼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2025-05-07 20:55 德意志 -
“国旗是信仰是方向” 中国排面三次亮相莫斯科红场
2025-05-07 20:40 中俄关系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2025-05-07 20:34 美国政治 -
李在明重审延至选后,若当选能否免于受审引关注
2025-05-07 19:53 三八线之南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2025-05-07 19:36 中美关系 -
“中方这次对印度的行动,向外界释放两个信号”
2025-05-07 18:57 龙象之间 -
习近平离京赴莫斯科访俄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25-05-07 18:35 中俄关系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2025-05-07 17:51
相关推荐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7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4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1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5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8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