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永定、张斌等:三季度经济数据有哪些亮点和隐忧?下一步发力靠货币还是财政?
最后更新: 2020-10-20 13:24:29
Q:当前工业生产继续加快,但是从9月的PPI数据来看,同比下降2.1%,跌幅再次扩大。工业复苏能否持续?从核心CPI连续三个季度保持0.5%的低位增长,反映出当前总需求仍然不足。下一步,要如何拉动内需?
张斌、朱鹤:过去的历史经验表明,通胀水平与经济景气度、企业盈利、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工资以及政府税收紧密相关。当前PPI与核心CPI偏低,CPI也在快速下降通道当中,需求不足是当前宏观经济总量意义上的最大矛盾。我国拉动内需的政策空间还比较充足,无论是货币还是财政政策都有空间。此外,通过深化都市圈建设、开放服务业等领域的改革对提升需求也有巨大空间。
货币政策应保持偏宽松方向
Q: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上半年货币政策保持了较大的宽松空间,下半年有所趋紧。您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现阶段,物价走势是否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未来在货币政策方面,还要进行哪些调整?
张斌、朱鹤:疫情爆发以后,市场正常运转受到严重破坏,市场自发的信贷扩张力量也难以为继。部分企业收入大幅下降,贷款能力和意愿大幅下降。部分居民收入受到影响、买房和消费也都受到影响,这些也都会让居民消费信贷大幅下降。企业和居民的信贷扩张受阻,如果不及时采取手段,全社会的收入下降和流动性紧缺会形成恶性的负面循环,在疫情冲击之外再对经济形成严重负面冲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宏观经济管理当局非常坚决地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既有降低资金成本的利率调整,也有支持信贷扩张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短期需求和后续的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三个季度新增社融规模已经大幅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水平。社融扩张并没有带来显著的通胀压力,更没有带来普遍的房价上涨压力,资产价格的涨幅也有限。这与过去几轮信用扩张的表现都有所不同。
这背后可能的解释有两个,一是新增信贷中有一部分用于弥补疫情造成的现金流缺口,没有形成新增购买力;二是新增信贷的通途主要用于消费和补贴,新增投资的规模并不大,没能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无论哪种解释,都表明本轮信贷扩张规模虽然很显著,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大水漫灌,更可能是后劲不足。
本轮信贷扩张的主体也与之前不同。企业部门是信贷扩张的主力,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增加贷款,而这主要得益于疫情以来金融政策的力量。政府发债规模比去年也显著增加,且主要集中在二三季度。反观居民部门,消费贷款当月新增规模在过去两年里持续下降,其中主要是住房贷款。疫情以来消费贷款略有增加,但增速有限。居民经营贷款在疫情之后显著增加,这部分贷款主要对应了个体工商户和普惠贷款,因此同样是受益于政策的力量。综上可知,本轮信贷扩张的主要是政府在发力,市场自发的信贷扩张力量依然比较弱。
进入下半年以后,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方向的调整。目前市场利率水平已经全面回到2019年上半年的水平,随着信贷支持政策的调整未来信贷增长也大概率放缓。目前物价水平仍然偏低,企业和居民部门主导的市场自发复苏力量仍然较弱,我们认为货币政策还是应该尽量保持偏宽松的方向。在具体的政策工具运用下,可以优先考虑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信贷政策还是要本着正常的商业原则。
全年经济增速或达到2%-2.5%,仍需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
Q:四季度和全年GDP增速预计会达到多少?财政政策在进一步支持经济复苏方面,还需要如何发力?
余永定:如果四季度经济增速能达到5.4%,全年经济增速就可以达到2%左右。但如果要实现全年2.5%的经济增速,与之相对应的四季度经济增速就要高于7%。理想状态下,全年经济增速如果是达到2.5%,这样的经济增速也会带来两个问题:
其一,是否能够比较好地完成全年就业目标。在经济增速明显低于潜在增速的情况下,就业距离合意水平将有较大差距。2.5%的经济增速实际上不足以创造900万的新增就业岗位。虽然前三季度新增就业898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的99.8%。但是,根据过去的就业弹性进行分析,想要新增900万就业,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是3%多。因此,在经济增速较低的情况下,对于当前完成就业的质量如何,是值得进一步考虑的。
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是经济增长,没有经济增长的就业不是一种高质量的、合乎经济效率的就业。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好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但是如果仍然明显低于潜在增速水平,那宏观调控就应当发挥更大作用,对就业起到稳定效果。
其二,今年财政收入目标是21万亿,财政赤字目标是3.67万亿。21万亿的财政收入目标的前提是,我国全年的名义增速达到5.4%。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只有0.7%,预计今年的全口径通胀率不会超过1%,如果实际增速达到2%-2.5%,名义经济增速也才3%多。因此,在达不到5.4%的名义增速目标条件下,很难完成21万亿的财政收入目标。而为了抗疫,各种必要的财政支出不能减、也不应该减,因此,在此情况下,财政状况很可能恶化,而如果要避免财政状况恶化,政府面临一个自然的选择就是压缩财政开支,不让财政赤字进一步上升,结果就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下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两害取其轻,即便财政状况恶化,政府也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前投资增速仍然较低,应该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实际上,当前公共服务投资的需求很强,尤其是在城市交通、轨道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
要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除了储备项目之外,最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有没有钱,这才是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经济增速下降,地方政府的税收减少,但防疫支出又很高,所以地方财政面临更大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但发债融资也可能会抬升利率,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央行就应该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购买国债,即中国式QE。
在《中央银行法》限制下,央行不能直接买国债,但可以绕道购买,这是所有国家都在做的事,我们国家也可以做。
在全球经济恶化的情况下,如果我国能实现可持续的、更高的经济增速,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会变得更加势不可挡,不受世界经济增速的影响,也就可能把当前面临的挑战变成一种机会。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增长目前情况比较好,但还有可能更好。除了继续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改革和开放外,我国还应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争取实现全年经济增速达到或超过2.5%。
疫情后,消费不可能大幅反弹,不可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消费占GDP的比例太低、投资占比过大,所以我国当前才要做一些调整,但消费是在短期解决经济不平衡的一个因素,只有投资才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投资应该发挥更好的作用。
张斌、朱鹤:四季度仍然会面临需求不足压力。全年GDP增速大概在1.5%-2%。受财政预算约束的影响,财政政策短期内没有太大空间应对下行压力。接下来需要货币政策密切注意经济复苏的节奏,尽量能在经济出现明显转弱的信号之前出手,多运用价格手段,比如降低短期市场利率的方式,重塑市场自发恢复的力量。
标签 经济复苏- 原标题:余永定、张斌等:三季度经济数据有哪些亮点和隐忧?下一步发力靠货币还是财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徐俊 
-
《为了和平》第三集:血性迸发
2020-10-20 11:18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发改委回应芯片项目烂尾:个别地方盲目上项目
2020-10-20 11:08 -
9月,香港这一数字暴跌99.7%
2020-10-20 10:49 香港 -
北京新增1例境外输入:曾出现新冠抗体阳性
2020-10-20 10:1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1微克蓝”背后有一张美丽答卷
2020-10-20 10:04 -
决胜脱贫攻坚擦亮“人民至上”鲜明底色
2020-10-20 10:02 -
警方通报、湖北高院回应
2020-10-20 09:56 -
中毒9人全部死亡 国家卫健委发提醒
2020-10-20 08:48 食品安全 -
国家卫健委:新增19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0-10-20 08:3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湖北省高院副院长张忠斌办公室内自杀身亡
2020-10-20 08:28 -
明确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城镇户籍子女可继承
2020-10-20 07:51 聚焦三农 -
战士帮牧民找牦牛在边境走失 我军:印方同意移交
2020-10-20 07:19 龙象之间 -
我军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展开高寒山地拔点战斗演练
2020-10-20 07:13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 -
日本人气儿童糖浆紧急召回775万瓶,国内电商有售
2020-10-20 06:57 日本 -
钟南山:经受长假考验,疫情得到很好控制
2020-10-20 06:5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事关新冠疫苗国际合作,李强与德国拜恩泰科公司创始人视频连线
2020-10-19 23:05 上海观察 -
上海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秋冬季防控重点
2020-10-19 23:04 上海观察 -
在港珠澳大桥钓鱼,11人被警示教育
2020-10-19 22:37 依法治国 -
习近平: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2020-10-19 22:03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港中大女生称获德国难民身份,“但曾遭难民营职员性侵”
2020-10-19 21:56 香港
相关推荐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27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85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89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