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专访余永定:和经济增长比起来,贬值和经济质量是次要问题
最后更新: 2020-05-31 13:20:09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决定于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分别于今天(15日)和25日下调0.5个百分点。针对央行可能降息的举措,和此前市场对货币供给的疑惑,观察者网专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请他从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的金融基本面。
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有限
观察者网:最近央行采取多种措施释放流动性。舆论评价有两个原因:短期因素是缓解年底缺钱的压力;长期因素为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在您看来,哪种因素占主导?目前,中国经济需要多少钱?
余永定:央行降准释放流动性是为了缓解年底支付压力还是释放货币宽松的信号?我觉得很难说。但对中国经济增长来说,现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主要原因并不一定是缺钱,而是缺乏信心。
举个例子,日本企业有很多钱,但不在日本国内投资,因为它觉得投资回报低、有风险。于是把钱存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把钱存到中央银行。不只日本,美国欧洲在经济危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存在这个现象,它们经济衰退导致企业没有信心,不想花钱投资,更不想借钱投资。
2009年中国刚推出4万亿计划时也出现过这种现象,企业不愿去银行借钱投资。当时,为了完成信贷指标,各级商业银行根据总部要求去劝说企业向自己借钱谈判。在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下经济开始回升,企业才有了争取贷款的积极性。所以,我说现在首先不是钱的问题。
为了使企业有贷款欲望,政府必须先要创造企业想投资的环境。政府能做什么呢?我想没有什么好办法,还是需要政府搞基础设施投资。经济下行时,投资回报率不高,企业没有参与的积极性,只有政府投资才能带动私人企业参与投资。
比如政府出钱修地铁,需要很多配套工程,像商铺需要拆迁等等,私人投资可以介入、承接这类项目进行配合,这在经济学上叫挤入效应。而一旦政府搞建设,私人企业就会有意愿投资,这时便产生了融资需求。
钱从哪来?首先由财政出。一旦财政的钱不够、出现亏空,就产生财政赤字。赤字应该通过中央发国债、地方政府发地方政府债券来解决。不能地方政府直接让融资平台向银行借钱,这种融资方式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容易产生不良债权,最后还是要由国家兜底。
对于国债,如果人们愿意买,那国债的利息不会太高。但如果没人买,国债利率就会飙升,一旦出现利滚利政府就没法控制,这是最大的问题。中国现在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还没到这个地步,居民是乐意购买国债的,商业银行也会买的。国债利率不会飙升。
央行降低利息率不但可以直接刺激经济增长,而且有助于压低利息率,降低国债的资金成本。目前,央行通过降准,释放了数千亿元的流动性。流动性增加、钱多了,利息率就降下来。理论上,贷款的可获得性增加了、利息率下降了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在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市场悲观情绪严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的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有限。
在当前情况下,货币政策必须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更具体说,财政政策应该负起宏观调控的主要职责。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只有在看到公共投资为企业赢了创造了强烈的外部效益之后才会跟进,加大投资力度。这就是所谓的“挤入效应”。
另一方面也只有当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也得到抑制,银行放松银根后,资金才会流入实体经济而不是留在资产市场控制、制造资产泡沫,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才能发挥作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央行当前不能过分担忧人民币贬值
观察者网:您的意思是希望央行释放流动性是为企业增加投资做准备。最近公布的CPI、PPI出现双降,的确有市场人士呼吁央行降息,以防经济出现通缩。您认为,央行降息的可能性有多大?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尚有空间,中国央行单方面释放流动性会改变中美间的利差,进而增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出于保持汇率稳定的考虑,央行是否会对再次增加流动性有所忌惮?
余永定:当前CPI增长速度很低,PPI甚至可能重归负增长。前面我已经说过,制止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跌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首要问题。防止通货收缩也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央行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就不能过分担忧人民币是否会贬值。
的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肯定会对人民币贬值形成压力。我们常说“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一国想要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要么进行严格的资本管制;要么得让汇率自由流动。当然,自由浮动并不等于完全不干预。但干预仅限于抑制汇率波动的幅度,而不是把汇率固定在某个水平上。否则就很难有独立的货币政策。
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至于说对汇率的担忧,有人担心一旦人民币汇率跌破某个点,就会造成心理恐慌,进而令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造成金融系统不稳定。我认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汇率是一种价格信号,它本身有调节机制,不需要对它做过多干预。
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元贵了。举个例子,有人觉得美国房子比中国的便宜10%,因此想买。结果此时人民币贬值了10%,那再到美国买房和在中国买房就没有区别,何必非要用人民币兑换美元去美国买房呢?出国旅游和留学也是一样,如果人民币出现贬值,人们可能觉得美元贵,就不出国旅游、留学了。这时购买美元的人变少,人民币汇率会再度趋于平稳,而非加速贬值。
当然,外界的担忧也并非完全没道理。汇率是一种资产,可以用来投机,的确可能有人会越贵越买、越低越抛,或者看到汇率存在贬值压力而兑换成美元,兑换成其他更稳健的货币。但目前中国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人民币持续贬值,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此外,我们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也有资本管制。如果出现资本外逃,我们是有手段遏制的,以避免对经济造成冲击和威胁。
如果一定要把汇率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当汇率承受持续的贬值压力时,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这浪费了很多外汇储备,没必要。我们应该尽早停止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事实上,央行在2017年之后已经停止了常态化干预,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谁最不高兴?是美国。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出口有好处,特朗普要发动贸易战、加关税,人民币贬值是可以抵消这种负面影响的,国内出口商会高兴,对中国经济增长也有好处。当然,我们并不打算把贬值作为进行贸易战的武器,但我们也没有必要死守一个点位,如7元人民币兑1美元。
人民币贬值有利有弊,对目前中国而言,只要不失去控制,就是利多弊少。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三连升” 合计涨近千个基点创近半年新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奕含 
-
为了华为,台积电聘两名白宫说客
2020-05-30 20:53 大公司 -
特朗普“靴子落地”,中概股普涨
2020-05-30 11:59 中美关系 -
梁振英点名汇丰:一周多了,还未就国安法表态
2020-05-29 16:54 香港 -
几乎天天买,恒大2年后重启回购潮已耗资近15亿港元
2020-05-29 14:04 上市公司 -
美方威胁制裁香港,明晟作出选择
2020-05-29 12:11 金融圈 -
浦发银行拟出资100亿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2020-05-29 08:55 金融圈 -
小摩高位减持康希诺过半持股,涉资近12亿港元
2020-05-28 17:21 上市公司 -
美光调高业绩预期后股价大涨,华为许可已6次延期
2020-05-28 10:17 上市公司 -
李翠枝谈争议提案:我国跨境电商奶粉质量安全存很大隐患
2020-05-27 14:24 上市公司 -
中韩“快速通道”开启,三星、LG等大厂员工涌入
2020-05-27 13:46 中国外交 -
史上首次!深交所同时向3只A股发出外资持股预警
2020-05-27 13:19 上市公司 -
美国欲打压华为,三星、台积电芯片代工竞争升级
2020-05-26 17:50 大公司 -
“疫情后许多外企会在华扩张供应链,而非搬走”
2020-05-26 17:05 中美关系 -
这8种机制,习近平非常重视
2020-05-26 16:1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芯国际向周子学、赵海军、梁孟松等8名董事授出购股期权
2020-05-26 11:46 金融圈 -
伊利回应涉跨境电商奶粉争议提案:希望规范市场,保证安全
2020-05-26 11:16 上市公司 -
科创板首单并购重组审核通过!
2020-05-26 09:05 金融圈 -
溢价或超1倍,华润35亿获重庆首家地方资管过半股权
2020-05-25 16:47 金融圈 -
国开行3600亿融资总量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20-05-25 16:42 香港 -
刘世锦:我国无需实行负利率
2020-05-25 10:39 中国经济
相关推荐 -
“中国40天没从美国进口LNG,澳企却拿下大单” 评论 114英法威胁俄罗斯:小心点,我们还有很多牌可打 评论 358想得挺美:收中国的钱,反哺美国“冠军” 评论 261多家美企施压中国供应商降价,“中方不会容忍” 评论 402最新闻 Hot
-
“欧盟8000亿欧元国防计划或让赤字爆炸,这个希腊熟”
-
“中国发现NASA反应堆缺陷,探月竞赛天平倾斜了”
-
特朗普关税无力阻挡?“中国车拥有我想要的一切”
-
“中国40天没从美国进口LNG,澳企却拿下大单”
-
“我父亲为你父亲举办了英雄的葬礼,而你却让他进了监狱”
-
这个南太岛国从加拿大转向中国,反对派炸了...
-
加拿大总理首访,选了英法两个“可靠”盟国
-
哄特朗普改口,共和党人故意说:这么做会让中国变富…
-
俄军官:已控制库尔斯克州几乎所有定居点
-
SpaceX确认龙飞船已脱离国际空间站:将带回两名滞留宇航员
-
日媒紧盯:中方又要出手了?
-
英法威胁俄罗斯:小心点,我们还有很多牌可打
-
想买中国钴又不想交美国税,“这样总行了吧”
-
特朗普要承认克里米亚为俄领土?
-
“美国喉舌”遭“断粮”后找欧盟,不料…
-
事关DeepSeek,美商务部邮件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