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之光:帝国主义在当代有一个名字,叫……
美国与英国的两个法案,代表了帝国主义通过强制与干涉而形成的全球等级秩序。在这种秩序结构下,人被当做没有意志的消耗品,可以被管理、安排与任意移动。当看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清除”巴勒斯坦人时,当看到美国为他们的“盟友”送去昂贵的美国武器时,当看到英国“安全地”向卢旺达运送那些不被需要的人时,我们发现,那个曾经迷惑过我们数十年的“自由国际秩序”显出了它本来的面目——一个从16世纪资本主义全球扩张时便开始形成的殖民帝国主义全球秩序。
这种以市场为中心的秩序既将人作为一种资源,也将“多余的人”视为一种障碍。用各种方式实现对人的强制是这种市场中心秩序的基本治理术。这种强制,远不止将人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不止是对人的生命的控制与弃置。它本质上再现和增强了一群人对另一群人,少数的市场获益者对绝大多数的人,世界少部分地区对大部分地区之间的等级制度。
在资本主义的历史中,这种对人的强制既表现为对印第安人与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屠杀、对非洲黑人的奴役、对中国印度契约劳工的压迫,也通过战争、挑衅、干涉主义、难民处置、以及对巴勒斯坦人的屠杀延伸到当代。
今天,英国向卢旺达遣送难民,被描述成为一个“经济发展”项目。美国对以色列、乌克兰的“援助”,也同样被视为一种保护全球和平与经济利益的行动。同样,这种以经济发展、国际安全、全球稳定为理由的霸权行动,也是18、19世纪资本主义帝国的自我辩护词。
英国向卢旺达“遣送”难民,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发明。实际上,那种希望将有色人种、移民、难民、甚至社会底层、贫困人口离岸化处理的思路,是殖民帝国主义者的基本治理模式。
大西洋奴隶贸易是人被强制迁移的最有力的提醒。殖民者将奴役的黑人送去远离本土的殖民地种植园,强制他们进行劳动,建设白人自己的“定居者殖民地”。除了对奴隶的经济剥削外,对印第安人的肉体移除对于美国的土地并购、扩张和建立也至关重要。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博尼费斯印第安工业学校墓地。从1819年“印第安人文明开化法案”开始,美国实施一系列旨在所谓同化印第安人的法律政策,在全国范围设立或资助寄宿学校,强行安排印第安儿童入学。有学者估计,150多年时间里,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多达4万名印第安儿童死亡。新华社发(曾慧摄)
在英国本土,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殖民者从17世纪初开始从爱尔兰人手中夺取土地。在苏格兰高地和岛屿上,从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英格兰的霸权者们强制驱逐了苏格兰的佃农。这些清理的方法包括,迫使苏格兰佃农们因为贫困被迫迁徙到更贫瘠的土地,也包括死亡和迫使他们移民到帝国的其他地区。
在18、19世纪,随着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本土罪犯、穷人送去海外殖民地则成为了欧洲资本主义帝国的常用做法。它即是一种惩罚、威慑人口的手段,也是资本主义帝国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用来管理贫富分化,以及大量城市赤贫人口的重要途径。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英国向澳大利亚强制运输本土罪犯的操作。这既反映了一种资本主义式的“脱贫”手段,也是动员“冗余劳动力”,帮助英国进行海外殖民地扩张的手段。
在这种霸权秩序管理的空间中,存在多重形式的法律安排。1899年,卢旺达“正式”成为德国帝国殖民地的一部分。随着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战败,卢旺达在当时国联的“安排”下,成为比利时的“保护国”。
这个时代的卢旺达,由德国和比利时共同进行着“间接统治”。所谓“间接统治”就是在卢旺达原有的社会秩序结构中,扶持一批亲殖民者的力量,然后用这批力量实现对当地的统治。这种治理逻辑将社会等级视为一种必要的统治工具。种族分类在这一殖民统治需求下被引入了殖民地。卢旺达胡图族与图西族的划分,便在这个背景下被从一种阶级关系转化为一种本质主义的种族范畴。
以市场为中心的帝国主义秩序还将空间转化为可被剥削的对象。对20世纪初的德国和比利时来说,卢旺达是生产咖啡与茶等经济作物的土地。对21世纪的英国来说,卢旺达是接纳英国不需要的难民的收容所。就像对美国来说,乌克兰是消耗俄国,消费美国武器的市场,印太地区是遏制中国、维护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前线。就像对以色列来说,巴勒斯坦是需要被清理的场所。在帝国主义者眼里,这些空间中的人,都是需要被移动的、强制抹除的、市场利润的障碍。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群人,在一场全世界人民都亲眼目睹的种族灭绝惨剧面前,反复念叨着为凶手送去屠杀武器的世界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努力将一个陈旧的殖民帝国主义秩序,拼命包装成为一个自由的、普遍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秩序?
也许,在前些年,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那么明晰,帝国主义的现代面具还多少能掩盖住他们背后的腐朽嘴脸。那么现在,在巴勒斯坦人民的鲜血下,在美国被逮捕的师生们的抗议声中,在艾伦·布什纳尔英勇自焚的火焰之上,在被强制遣送至卢旺达的难民眼睛里,我们,整个世界的期盼新秩序的所有人们,便一定能看到答案。也一定能看到那也许尚未真正显现的,通往未来的新世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美国务院多部门提交备忘录:以色列可能违反国际法
2024-04-28 08:21 巴以恩仇录 -
俄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进行巡航导弹发射演习
2024-04-28 07:30 俄罗斯之声 -
王毅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电话
2024-04-28 07:29 中法关系 -
澳大利亚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亿澳元援助计划
2024-04-28 07:29 乌克兰之殇 -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2024-04-27 22:32 巴以恩仇录 -
呵呵,布林肯辩称“芯片出口管制不是为了遏制中国”
2024-04-27 20:09 中美关系 -
抗议领袖被翻出个“旧视频”,哥大火速禁止他入校
2024-04-27 18:50 美国一梦 -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2024-04-27 13:14 观察者头条 -
美国是怎样一刀一刀制裁伊朗的?
2024-04-27 09:14 -
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吹风:“过剩”的不是中国产能,而是美国的焦虑
2024-04-27 08:33 中美关系 -
中方:发展到今天,让人怀疑反对国际调查另有隐情
2024-04-27 08:11 -
“美国施压日韩荷再收紧对华限制,这次把手伸向工程师”
2024-04-26 23:56 美国一梦 -
-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2024-04-26 22:47 中美关系 -
不满加沙政策,美国务院第三人辞职
2024-04-26 22:33 美国一梦 -
印度学者拱火:美国忙不过来,日本别管远方的乌克兰,先关注台湾
2024-04-26 21:46 日本 -
-
印度外长又狂怼尼赫鲁
2024-04-26 21:06 龙象之间 -
变调了,“美政府决定不制裁”
2024-04-26 20:43 巴以恩仇录 -
佩洛西甩锅普京,扎哈罗娃:这是对美国人的侮辱
2024-04-26 20:26 俄罗斯之声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41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3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8最新闻 Hot
-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