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我为什么主张给老百姓发钱?
最后更新: 2022-12-28 09:22:43我们很多地方政府发放的消费券会圈定一些定点的商家名单,其目的是希望商家也让利一部分。但是我觉得这个方法很不好,会造成新的不公。有财力参与消费券活动的一般都是财大气粗的商家,他们其实是乘机沾了国家的便宜。如果能够对消费券的使用不加限制,消费者可以买任何东西,反而可以对那些濒临破产的小微企业起到扶持作用。
消费券还可以给予一个使用期间,就明确告诉老百姓,比如半年之内必须花掉。
很多人总是担心一给老百姓发福利,他们可能就储蓄了。我认为还是忽略了当前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新消费趋势,现在年轻人很多都是借钱消费,校园贷就是这么流行起来的。
通过投资拉动经济,我们过去搞得很成功,但从中央政府批钱到立项,再到建成运营,需要一个过程。地方政府拿到中央给的钱之后,还得到市场上去借钱,如果启动不了,就会面临一堆负债,投资的效果不会马上显现。而且投资还受制于市场预期的下降。
另外,为什么政府更愿意去搞投资,而不是发钱给老百姓消费?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造高铁最终目的是为了老百姓出行更方便,这其实就是一种公共用品消费的升级,那么发钱给老百姓直接消费为什么不行? 我觉得,可能还是我们的思维定势问题,因为我们埋头苦干70多年投资搞建设的思维很难转过来。
疫情爆发以来,各个地方发放了各种名目的消费券,但力度还是太小了。比如一个省发放了4亿元的消费券,听起来数目不小,但其实只占这个省GDP的万分之一,对经济不会有太大影响。
当然,很多地方政府面临财政困难,消费券可能也是咬着牙在发。这就需要中央政府下决心,发一笔专门的消费国债,来促进消费刺激经济。我们国家还从来没发过消费国债,2020年发过抗疫国债,但不是用在扩大消费上的。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中国要理性应对
观察者网:我们再来聊聊国际大循环。您的新书《经济的常识》里面多次探讨“警惕鼓吹中美脱钩背后的利益企图”。过去三年,中美关系跌入冰点,脱钩论此起彼伏,但是您一直还比较乐观。从前一阵子习总书记和拜登的会面传递的信息,以及德国总理访华等一系列动作看,可能跟您的预计颇有吻合。2023年,您认为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会有好转吗?
姚洋:“警惕鼓吹中美脱钩背后的利益企图”,这句话是我在2020年中国疫情刚爆发之时讲的。那时候,有很多人觉得一些西方国家要跟中国脱钩,那我们也要做好脱钩的准备。那时候美国已经启动了在高科技领域和中国的竞争。国内就有一批人开始说,我们要自力更生,搞自主技术,特别是要研发高端的芯片。当时我就认为,要警惕这背后有利益集团。
回头来看,我的预判对了。2022年夏天,国家查处“芯片大基金”涉嫌腐败案件,牵扯到了高级别的官员。我们都崇敬科学家,但是科学家也是人,这意味着他们也有为自己利益呐喊的动机。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说,为了自主创新,为了“中国芯”努力的人就是坏人。
“脱钩论”是一个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越说就越会成为现实。
我们跟美国的知识界有很多交流,我们中国的学者会说,你们美国人玩不起,看到中国科技强大了,就卡我们脖子。他们回应说,你别光指责我们,是你们中国人要和我们脱钩。
我们在高调宣传自主创新的时候,美国就认为,中国要搞自主技术,想把其他国家排除在外,就是想跟我们脱钩。这促使美国下定决心去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吸引制造业回流。反过来,中国也会更加强化自己的认识,觉得美国人就是想置我们于死地。这是一个矛盾互相加深的过程。
观察者网:所以您提到不要过分夸大美国的技术封锁?您还提到美国在高科技如芯片行业的封锁,我们有杀手锏,为什么?
姚洋:是的。过分夸大美国的技术封锁,随之而来的是更加高调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有外溢效应的。其实,我们很多领域都在搞进口替代,这是个正常的过程,即使我们不去喊,我们国家的技术在发展,都会发生进口替代。比如我们的上海微电子在芯片设备,还有平头哥半导体在软件设计领域都在做自主研发,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我们没有必要去高调地说。
中美科技脱钩对全世界都不利,对中国不利,对美国也不利。美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对我们的封锁,步步紧逼,已经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了。
台积电的CEO张忠谋说,全球化已死。现在台积电已经将全球核心工厂搬去美国,即便是美国掌握了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与工艺,企业生产了一大堆芯片,没有用武之地。因为芯片行业是靠销量赢得竞争的。如果销量达不到一定规模,创新就极其艰难。
美国现在要求美国企业给中国芯片断供,那等于是断了自己企业的财路。中国科技企业当然要受损。
今年8月份开始,拜登政府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出售14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现在美国在讨论,这个封杀的范围是否要再扩大到40纳米或者更低端一些的80纳米。如果美国人真要对80纳米以下芯片制造行业下手,就是意味着美国想要把中国的整个芯片行业给彻底击垮。但是如果美国真这么干,我坚信我们在中低端芯片的制造,完全可以自己干出来,那美国封锁中国的希望就落空了。
那我们如何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我觉得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自由贸易和互利共融,要争取其他国家比如日本、欧洲站在我们这一边,让他们离不开我们。
中国是全球化的支持者,在行动上也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我们拥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我们欢迎全球各地的企业都来中国投资;我们研发技术也是,不是关起门来,而是让所有的国家都来参与,让他们谁都离不开我们。那美国最后想孤立中国还得费点劲。
其实中国这几年在美国的技术封锁上表现得很有耐心,没有还手,但是美国人欺人太甚。如果他们继续变本加厉地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比如说要求80纳米以下的芯片生产设备全部向中国禁售,那我们退无可退了。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反击,我们也有杀手锏,比如我们就可以禁止向美国出口稀土。
但是,处理中美科技战,我认为中国应该主动争取更好的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二战之后的美苏两霸,两国的军事竞赛将整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都拖入了对抗。后来到了70年代,双方都觉得这样下去会两败俱伤,于是他们就开始坐下来谈,建立了一些规则,开启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
我想,当年美苏争霸争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最后都能坐下来谈。中美关系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即使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还是想要跟中国合作的。所以中美之间有坐下来谈判的空间的。
那么中美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能不能理性地来谈一谈,高科技领域应该怎么竞争。比如美方不能禁止美国企业出售民用产品给中国;中国的芯片产业政策补贴,可以对中国和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等等。我觉得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新景气周期就要到来 调控应慎行
观察者网:在《经济的常识》里有一段2021年的演讲,您说,中国经济新的景气周期就要到来,并提了几个原因,其中包括中国经济过去十年的调整已经到位等。您还坚持这个看法吗?
姚洋:我还是坚持这个看法,我觉得现在大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太低了。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还在5.5%,那么未来几年,如果是政策不出现大的波动,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景气周期。
主要原因就是,自从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一直在下滑,中国经济在经历结构调整。
2016年,中国经济曾经出现过小阳春,但短暂的经济复苏并没有持续下去,然后就是三年疫情。这五六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一直处在低位运行。
经济运行是有周期的,有低谷就会有上升。疫情期间,虽然很多中小企业倒闭了,但是也为新的企业腾出了空间。只要中国经济开始复苏,比如明年能够出现积极向好的局势,我觉得接下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就不会太低,甚至高出潜在增长速度也是完全可能的。
疫情防控放开之后,我估计到1月底最迟2月份,各地疫情可能就结束了。从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会有较明显的复苏,全年达到5.5-6%的增长。
按照我们2035年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我国人均收入要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那么这15年间,我们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至少要达到4.7%。但这并不容易达到。
即便是2023-2024年,中国经济达到7%的增速,2020-2024这5年的平均增长率还不到5.5%。
观察者网:今年以来,您在不同的场合谈到中国经济韧性十足,在您看来中国经济哪些韧性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度过眼前难关,达到预期的增长目标?
姚洋:过去十年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转型升级成为主流;企业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注重研发和创新已经成为主流。我国在中等技术领域已经进入世界第一阵营,在部分高科技领域也进入世界第一阵营,一些领域还引领世界,如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些都是我国经济韧性的体现。
中国新能源车亮相卡塔尔世界杯
观察者网:您对中国经济比较乐观。那么明年中国经济要开创新的局面,进入新的景气周期,我们需要注意的风险因素是什么?
姚洋:我比较担心的还是政策的波动。政府看到经济稍微过热,房地产起来了,又开始宏观调控,其他经济学家也有类似的担心。
我估计2023年我们的通胀目标还会定在3%。我认为3%就太低了,我们能不能容忍通胀率达到5%?这样可以给大家一个信号,就是中国政府可以容忍经济稍微过热,因为经济过冷了这么多年了。当经济景气周期处在上升阶段,应该多观察一段时间,不要轻易出台紧缩政策进行调控,重复2021年对房地产、网络平台的整顿覆辙,造成对市场信心经济预期的打击和削弱。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美加学者劝告加政府:面对中国别强势增加军力,除非你想打仗
2022-12-27 22:24 -
打车小程序入驻抖音,能撬动网约车现有格局吗?
2022-12-27 17:1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以“安全”为由,美官员重提强制出售TikTok美国业务
2022-12-27 16:49 观网财经-海外 -
手机寒冬,苹果推“跨年福利”清库存?
2022-12-27 13:38 观网财经-消费 -
-
入华集中隔离取消,国际机票搜索量暴增超8倍
2022-12-27 11:4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前11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降3.6%,统计局解读
2022-12-27 10:08 观网财经-宏观 -
增长8.4%,2021年GDP最终数据公布
2022-12-27 09:43 观网财经-宏观 -
明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6%,如果达不到原因有一个……
2022-12-27 07:25 -
招聘收120元考试费?茅台:不再收取
2022-12-26 21:39 大公司 -
为何《阿凡达2》救不了电影市场?
2022-12-26 17:56 中国电影 -
首家央企设立数据产业集团诞生,有何用意?
2022-12-26 16:21 观网财经-科创 -
东莞全域放开住房限购
2022-12-26 14:27 观网财经-房产 -
香港机房故障,阿里云致歉:将尽快处理赔偿事宜
2022-12-26 12:58 观网财经-科创 -
非洲最大产锂国收紧原锂出口管制,中国矿企未受影响
2022-12-26 12:39 观网财经-海外 -
特斯拉上海工厂停产?官方回应:不完全准确
2022-12-26 08:33 大公司 -
连续两年,华为专利授权收入将超过支付费用
2022-12-24 14:27 华为 -
国家统计局:12月中旬生猪价格环比降17.3%
2022-12-24 10:36 消费 -
英特尔拆分图形芯片部门,加速与英伟达、AMD抢订单?
2022-12-23 20:11 观网财经-科创 -
全国房价重回两年前,哈尔滨、太原等29城比两年前还低
2022-12-23 17:32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16“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83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29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7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4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