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提升国内消费,重点不在增速,而是解决这两大群体的“尴尬”
最后更新: 2021-03-13 15:09:24观察者网:想到了一组对比,去年中国消费的两个端口发力巨大,一个是拼多多,下沉市场扩张迅速,另一个是中国成为去年全球奢侈品市场中增长最快的。
姚洋:对,这是不正常的现象。拼多多卖的东西大多价格低廉,质量也相对次一些,而另一方面高端市场,都是非常奢侈的产品销售,就是缺了中间这一部分。我们要培育一些国内品牌,为中国的中产阶级来生产。
观察者网:但这个现象本身,也说明了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也出了问题。
姚洋:那问题大了,说起来多了。当然,我首先要说,从2006年建设和谐社会开始,再分配的力度还是大大增加了,这点是要肯定的;对农村居民的补贴,对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补贴都大幅上升,这是取得的成绩,但仍有很多制度性障碍在里头。
最简单的,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太大了,不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别也太大了。再比如,子女上学的差距也很大,不光是中小学的差距,连上大学都有。上三本学校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而且要为此交高昂的学费。在中国,好的学校交的学费很少,大多是公立学校。可见这是倒挂的。别的国家也有倒挂现象,但他们很多不好的学校都是私立,公立学校倒挂现象很少。类似的情况很多,都亟待改变。
2020年中国成全球奢侈品市场唯一正增长国家 资料图来自FT
观察者网:既然提到乡村振兴,也想问一下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央地财政的问题。报告提出地方财政的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安排3.5万亿专项债务。过去几年中央一直强调不再兜底地方债,但像近年来热门的区域发展战略、乡村振兴,花钱的地方还是非常多。一是发展资金从哪里来,另一个是地方要投钱,大家又有些担心会不会回到过去的投资老路、重复浪费建设等,有什么手段可以规避吗?
姚洋:乡村振兴确实需要花一些钱,修桥补路,也要对农村居民社保做一些补贴等等。但也不能一听乡村振兴,就认为是政府一家的事。我觉得乡村振兴还是要从经济入手,要振兴乡村的经济。
其实我对农业农村部唐仁健部长在两会部长通道上的讲话是不太满意的,光讲农业,没讲农村。不是说农业不重要,农业当然重要,但不能光讲农业,还得讲农村发展。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早就不依赖农业了,现在很多人好像都不提这一点,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20年前,超过一半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来自非农就业,到今天可能有80%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来自非农就业。当然这个数据是平均而言,不排除主粮区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
所以,乡村振兴光搞农业能振兴吗?为什么要改名叫农业农村部了,意思就是不仅要搞农业,还得搞农村问题。
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到农村去看看,还有不少无业人员。怎么解决?还得靠工业和服务业,但发展工业服务业不能像以前那样遍地开花,每个村都搞。现在提出发展“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城为核心的经济,因为交通都很方便了,农民也逐渐富裕起来,起码能买得起一辆摩托车,骑摩托去县城工作就很容易。甚至不少农村地区的人都开着车,像我老家那样一个中等发达县,好多家庭都有小轿车,有人就开车到县城工作,也就15分钟,这个通勤时间比大城市好多了,可见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具体如何把县域经济或县城经济给做起来。在此,我一定要说明,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高科技发展,高科技很重要,但不是每个城市都应该发展高科技,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绝大多数城市,应该老老实实搞点传统产业。我走到任何一个城市调研,当地领导就说,我们这里上市公司太少,没有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屈指可数,也没有高科技企业。但是,大家想过吗,全国300多个城市都搞高科技,能搞得起来吗?就像我们发展芯片产业,每个城市都想做,那不是瞎搞嘛。
发展是要因地制宜的,老老实实做点当地能做的传统产业。其实传统产业也有很多朝阳产业。不能因为政府把高科技一抬高,所有城市都一哄而上。现在政府成立那么多引导基金,都想做高大上的东西,但很多都做不成,因为没这个能力。
换句话说,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很多方面,我觉得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带来就业,能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就是高质量发展,这是最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如果说高质量发展弄了半天,结果老百姓收入没上去,那发展的意义在哪里?我们说不忘初心,初心是什么,就是让老百姓富裕,这才是最根本的。现在很多地方一味追求所谓的高大上,把最重要的初心给忘了。
要想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就要提供较高质量的就业。以前他们在田地里头干活,效率不高,干一年一亩地也赚不了一千块钱,但如果去工厂工作,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像我老家多的能有五六千,这不是很好嘛。
观察者网:这里提到的“县域经济”与过去发展的乡镇企业有什么关联吗?
姚洋:肯定不一样,乡镇企业是村村冒烟,县域经济是集中到县城。首先环境污染可以减少,更容易控制环境质量,其次交通等公共设施也会提升,再者还有产品销售是面向全国的。过去我们搞乡镇企业,很多企业的产品主要是提供给周边地区的人,特别是食品加工企业。现在分工越来越明确,物流也迅速发展起来,所以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站在全国角度,通盘考虑。其实,这一点和我们过去的经验还是比较匹配的,就是产业集群,可以成建制地将一些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观察者网:从经济大循环角度来讲,除了消费,还有一个方面是投资。从去年底的数据来看,2020年国内整体投资状况有所回升,但没有想象得那么快,而且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恢复最快的是房地产部门。现在经常讲投资乏力或投资不畅,那问题是出在哪里?是意愿不大,还是融资渠道有问题,还是当前投资项目比较少,尤其是在一些创新科技领域?
姚洋:投资这个问题很复杂,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公共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还有一部分就是企业投资。
关于基础设施投资,去年国家发了很多专项债,估计有些发下去之后可能还没立即转化成投资,或者由于各种管理问题导致发下去的资金还没用完。
至于企业投资比较低迷,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整体经济还处于恢复期,大家先把自己的产能用起来,才会再去扩大产能,所以要立即增加投资不现实。但是今年有可能会恢复一些企业投资,如果未来预期比较好,大家就会去投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美股中国美妆第一股”首份财报:营收大增,亏损26.9亿
2021-03-12 17:45 上市公司 -
挤走韩企后市场回暖,TCL华星去年净利骤增151%
2021-03-12 17:28 上市公司 -
中美半导体产业技术和贸易限制工作组成立
2021-03-11 14:42 -
2021两会|陈康平: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标准建立
2021-03-11 13:28 2021两会 -
“最具挑战的一年”,国泰航空去年亏损超200亿港元
2021-03-10 17:14 上市公司 -
唐山一级红色预警,铁矿石暴跌10%
2021-03-10 11:07 金融圈 -
定价10万!TCL新款旗舰电视抢跑Mini LED技术
2021-03-10 09:45 上市公司 -
电信运营商回A第一枪,中国电信拟申请上交所主板上市
2021-03-09 17:30 上市公司 -
美图“吃螃蟹”:买4000万美元比特币、以太币
2021-03-08 22:58 疯狂比特币 -
商务部长:中国政府已经核准RCEP
2021-03-08 18:22 2021两会 -
“从负债100万元到存款300万元,我是通过理财做到了”
2021-03-08 08:49 -
受海外债市暴跌影响,中国2月外汇储备下降57亿美元
2021-03-07 14:04 中国经济 -
李小加:建议创建“滴灌通”,将全球过剩流动性引入中国中小企业
2021-03-05 22:59 2021两会 -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3日起施行
2021-03-05 18:08 -
去年超额完成城镇就业1186万人,今年1100万为何“压力很大”?
2021-03-05 18:04 宏观经济 -
2021两会 | 中化宁高宁:保障粮食安全、打赢种业翻身仗
2021-03-05 16:28 2021两会 -
2021两会 | 新希望刘永好:猪芯片是当前猪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1-03-05 15:37 2021两会 -
曲线入职米哈游被判赔百万,两名腾讯前员工违反竞业协议遭起诉
2021-03-05 10:59 大公司 -
周延礼:建议推动衍生产品统一立法
2021-03-05 10:15 -
美专利巨头故意妨碍小米起诉,武汉中院发首个跨国禁诉令
2021-03-04 22:04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这个前苏联国家正在外交大转向:愿深化对华关系不设限 评论 119“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评论 258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评论 213“2027年起,整个产业将拱手让给中国” 评论 126“不如申请成中国一省” ,德国锂企竟如此激将欧盟 评论 126最新闻 Hot
-
“即使特朗普下台,美国政策也不会变,中日韩要合作”
-
“船到桥头自然直”,印外长回应美议员
-
俄海军副总司令阵亡
-
“在越南的中国制造商松了一口气”
-
他倒戈后就躲起来了,电话都不接,同僚评价:聪明
-
“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
“印军将全面排查中国产零部件”
-
美国和盟友闹掰?“本质没变,中国需高度警惕”
-
斯塔默不吱声,英财相当场落泪,“哭崩”市场
-
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
莫迪表态:金砖是重要平台
-
“还想阻挠大陆武统?美国太晚了”
-
受贿数额特别巨大,齐同生被提起公诉
-
“美国占一半,中国分四成,欧洲...”
-
李在明最新涉华表态
-
叫完“爸爸”又被白宫整活,北约秘书长:惊喜且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