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开彬:中国的博士培养应在哪些方面学习美国?
最后更新: 2021-12-10 12:22:562.国内的绝大多数学校要求文科博士生发表2篇C刊论文后才能毕业,这一规定不符合学术规律,应该取消。
目前已有清华、北大、上交大取消了这种规定,应该在全国取消为好。
前文已经指出,国内的博士生学制普遍只有3年,课程只有1年,而且课程的深度和阅读量都非常不够,以这种学术基础就开始匆匆忙忙去写2篇资格论文,其质量可想而知。我在带博士生的过程中也深有体会。
各高校的这种不合理规定,主要是为了学科评估提高论文数量的需要,并不能真正有利于培养博士,培养文科博士的第一要务是先把博士课程体系建设好,让博士生把基础打牢。
取消发论文才能毕业的强行要求,并不是不鼓励学生发论文,而是让学生扎扎实实花2年打好基础后才开始写,效果会更好。
美国的高校没有强制要求文科博士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而是强调博士毕业论文必须有创新,这样学生反而更能安心读书,专心把基础打牢,以后做起研究来更得心应手。
3.国内的博士招生制度需要改革,以确保透明公开地选拔最优秀的学生。
国内的博士招生,通常是一个博士生导师每年有一个招生名额,考生只能报考同一所学校的一个导师,决定权百分之百在导师个人。这不利于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也会造成不公平的结果。
举个例子,如果报考导师A的考生有10位,报考导师B的考生只有3位,那么,报考导师A的考生被淘汰的概率,要远高于报考导师B的概率。
这种情况在国内各校各学院都普遍存在。更何况,国内还存在很严重的人情关系因素,也容易造成录取不公(曾有好几个考生想送科研经费或送钱20万买我的博士招生指标,但都被我一概回绝了。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没有收过任何考生的一分钱,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宴请)。
美国是怎么做的呢?我在美国任教时也参加过博士生录取。
博士项目的秘书初筛候选人材料,将成绩绩点、GRE、托福等硬性条件不符学院最低要求的考生先排除,然后将符合要求的所有考生的毕业学校、成绩绩点、GRE、托福分数情况列在Excel,将每个考生的申请信、推荐信、论文样稿以PDF文档给每位考生单独建个文件夹,然后由博士项目的主任建立一个所有招生委员可以登录的邮箱,共同进行线上审核。
招生委员会分两种形式,一类是由博士项目主任在征求所有导师意见的基础上组成一个委员会进行审核,二是所有导师参加审核,我工作的学院就是以第二种形式进行的。
博士项目的主任会根据申请人在申请信中表达的研究兴趣以及提到的几位教授,将每个考生的审核一一通知导师们。
只有当两位导师愿意接受同一名考生时(一位愿意作为主要导师,另一位作为后备导师),才会确定录取该生。
如果第一位审核的导师淘汰某位考生,后面第二位审核的导师往往也会这样做,这位考生就被淘汰了。
无论是愿意录取还是淘汰某位考生,每位导师都必须在EXCEL表里备注自己的看法。所有导师都能看到其他导师对每位考生的评语,确保透明和公正。
录取之后,再由博士项目主任召集所有导师开会,对所有被录取的考生进行排名(综合依据GRE和学生的研究背景),按学校给的奖学金名额,排名靠前的若干考生给奖学金,排名靠后的则没有奖学金。
通常,美国学生如果没有奖学金,一般是不会读博的,毕竟学费和生活费几年下来是很大一笔开销。
录取的考生一般会有10来个,给全额奖学金的一般会有7个左右,将近20个博士生导师,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拿到奖学金不能来,大家也自然接受这个结果,毕竟录取和给奖学金的程序是很透明的,也比较公正。
4.国内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的依附关系过强,不利于博士生的培养,必须打破。
国内的博士生自录取和入学起,就与导师形成了固化的排他性依附关系,有的导师让学生做各种杂事,从写课题、编教材、翻译教材和著作,到各种会议接待、报账等等,不一而足,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而学生也不便拒绝,因为觉得不能得罪导师。
学生发表的论文,即使没有得到导师的任何实际指导,也得把导师署名一作,基本上看不到博士生与其他导师合作署名发表的情况,否则会被看作是对导师的不敬。
这非常不利于博士生从其他导师那里获得学术上的指导,毕竟,每个导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能力都有局限,只有从不同导师那里获得一些学术上的指导,才能共同培养出更优秀的博士。
美国的文科博士,录取时不确定导师,只是分配一个临时性的导师,学生在第一年里,通过了解教授们的学术和个性后,基于双向选择,可以在第一年结束前才确定导师,而且在做博士论文前都可以基于研究兴趣的改变而换导师。
博士生与非导师的教授平时讨论学术问题的情况很普遍,与他们共同署名发表的情况也普遍,导师都是保持着开放心态,很多导师都存在与非自己指导的博士生联合发表的情况,也有很多导师并不和自己指导的博士生共同发表。也就是说,共同署名发表完全是基于共同的研究兴趣,而不是仅仅基于导师与学生的依附关系。
美国的文科博士生导师也不会让学生帮助自己写课题和编教材、编书,更不必搞报账、参加各种接待,博士生只需要专心学习,做好助教工作(美国教授的学术生活简单,安心做自己的研究,不像国内这么浮躁,各校争相办各种会,各色人马四处游走,把本该简单专注的学术搞成了满是俗气的江湖)。
国内固化的师生关系,妨碍了学生与其他导师的合作,不利于其成长。
5.国内的教授在学术上没有美国的教授投入,不能给博士生起到学术上的示范作用。
国内的很多教授,一旦当上教授后,就很少做研究了,论文基本上都是博士生写的,自己贡献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有的还不懂学生做的研究也照样一作。
美国的教授,普遍都是非常热爱学术才进入学术界,把学术视为自己的生命。
美国的教授做学术都是亲力亲为,授课认真,从不缺课换课,更不会请别人代自己上课,他们始终让自己保持在学术和教学第一线。
国内的人可能难以想象,美国的很多教授基本上都有过在办公室熬夜写论文的情况,国内我至少没有见过谁这样。
在美国读博时,有一天早晨我去系上,见到我非常敬重的一位教授在洗手间刷牙,一问才知道他在办公室熬夜赶东西,后来也撞见几次这样的情况,也见过另一位我很敬重的教授在办公室熬夜过。自己在美国工作后,忙起来偶尔也曾在办公室熬夜做论文。
国内的教授很少有这样投入学术的,他们将大把的时间花在各种应酬上。有什么样的教授,给学生的示范当然是不同的。
96岁清华教授坚守讲台73载 学生从“20”后排到“00”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然,国内的教授工资过低也是让他们难以像美国的教授那样专心于学术的原因之一,国家有必要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写完这些,心里略为释然。希望学者们和教育管理者能看清中美两国博士培养的差距,对我国的博士培养制度和惯习作出根本性的改变,为国家和世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者。
可喜的是,国内没有欧美和港澳新加坡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中,也开始冒出一些优秀的学者,但他们也是在去美国的研究型大学访学上过其博士课程后才取得巨大的进步(如人大的刘海龙教授、暨南大学的刘涛教授、复旦的白红义教授、西安交大的吴锋教授),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国内的博士培养需要学习美国。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配合粤港澳三地通关,“香港健康码”正式开通
2021-12-10 11:37 香港 -
“抢甘蔗事件”老人的家人:满意处理结果,不想再被打扰
2021-12-10 11:33 -
36年前决定与台“断交”的,也是他
2021-12-10 11:20 台湾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37例,其中内蒙古24例浙江5例
2021-12-10 09:0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谁在挑起台海紧张局势?这三篇文章分析得很透
2021-12-10 08:15 台湾 -
-
“刺死辱母者”于欢出狱一年:拒绝签约直播带货,凑钱开零食店
2021-12-10 07:15 疑案追踪 -
绍兴新增初筛阳性感染者3例
2021-12-09 22:2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太空授课的显示屏配置,厉害了
2021-12-09 22:12 航空航天 -
台湾35天零本土破功:一P3实验室研究人员确诊,疑不慎接触病毒
2021-12-09 21:58 台湾 -
福建南平一蓄水钢坝放水致2人落水身亡,相关责任人被刑拘
2021-12-09 20:52 -
-
孙卓户籍为何在黑龙江?养母:当时请娘家帮忙落户
2021-12-09 20:21 -
香港公务员学院今日成立,港澳办:要着力培养公务员的爱国意识
2021-12-09 19:41 香港 -
交警直播查酒驾“翻车”后停播,唐山警方通报
2021-12-09 19:10 -
德国手游广告将大陆标为“西台湾”,果然我们又“崩溃”了呢…
2021-12-09 18:21 -
-
深圳遭遇建市以来最严重缺水,节水办:少洗1分钟澡可省8升水
2021-12-09 18:04 -
“英雄团长”祁发宝昏迷期间一直拳打脚踢
2021-12-09 17:33 龙象之间 -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第一案”一审开庭
2021-12-09 17:11 依法治国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再回应:不想跟中国发生战争 评论 0美媒惊呼:美国高校,这么快就跪了?! 评论 134“耗资230亿美元挑战中国制造,仅四年就凉了…” 评论 157“中美博弈胜负取决于四点,中国都占优” 评论 91“伙计们,你们让自己卷入了一场战争” 评论 7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再回应:不想跟中国发生战争
-
对华关系,欧盟还在挣扎:很吸引人,但…
-
美媒惊呼:美国高校,这么快就跪了?!
-
“半场就开香槟的美国油气业,现在却直挠头”
-
在这个问题上,“无论美国做什么,欧洲都必须与中国合作”
-
网易云音乐致歉
-
为了造更多坦克,欧盟想找回“钢铁初心”
-
美国靠不住了,北约急得给“差生”加作业
-
“耗资230亿美元挑战中国制造,仅四年就凉了…”
-
“西方审批十年还没下来,中企都发货了,怎么比?”
-
“中美博弈胜负取决于四点,中国都占优”
-
黄仁勋罕见道歉:我错了,但…
-
德国1/3的火车永远晚点,“欧洲应该把钱花到更有用的地方”
-
美专家献计:抢在中国前头,逐个击破…
-
马斯克将听取对华开战简报?特朗普紧急辟谣
-
特朗普动手:欧洲、中国都比我们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