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一一”核灾何以爆发?——战后日本的核电体制研究
关键字: 日本核电核灾战后两个战略性的掩饰——原子能与安保
抛开“核武装牌”的效果不谈,原子能体制恰恰诞生于这个时期的核武装大潮中。日本的核能力沿袭了《我国外交政策大纲》的主旨而生根发展。科学技术厅之下设立了反应堆核燃料开发事业团体,作为未来制造高纯度钚的项目,旨在开发核废料处理工厂与高速增殖炉的技术。为了将作为核武器搬运手段的火箭技术开发统合在国家战略之下,在科学技术厅下又设立了宇宙开发事业团体。为了“保持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及经济潜力”不被识破,“核燃料循环”计划也于这个时期提出。
藤田指出,这是为了把“钚开发”“作为能源政策的一部分向国内外进行宣传”,而不使人以为这是在为制造核武器做准备。虽说如此,快中子增殖堆也是生产高纯度钚的设备,如果连这也要伪装的话,就有藏头藏不住尾的感觉。
如此这般作为国家安全保障核心的原子能体制,穿着能源政策的外衣现身,形成了坚固的利益集团,称霸于社会。然而这样的逻辑若一旦成立,核电将不得不在现实中发挥给社会和产业供给商业能源的产业机能。为了“保持制造核武器的经济及技术潜能”的原子能产业这一说法就难以说得过去了。就算是打消了“钚难道不是为了核弹头吗”这样的“怀疑”,也不得不实现核燃料循环,所以在技术上无论多么不合理,都需要建设、运营快中子增殖堆。所保持的核能力也不得不整合为能源政策来进行解释。
但事实上,若关闭核燃料循环这一“文殊菩萨”迟迟不动,燃料处理就无从顺利运转,也就没有处理废弃物的成型方案。原子能就这样在作为民营产业都欠缺实现条件的情况下——原本就没考虑善后这一点暴露了核电与军事的共同点——不得不作为国策来推进。原子能也不得不继续被曝光在各种回答不了也不能回答的质问之下。
于是对公民社会进行洗脑就成了原子能产业生存的条件。为了将这种不可能的事情做到底,就要让多数市民相信“原子能清洁、安全、便宜,是不可或缺的能源”,必须提前封锁质疑,不能给异议留任何机会。为此就产生了依据电源三法,用补助金收买核电站所建地区的社团,不惜重金收买媒体、专家、艺人、知识分子的必要性。作为地区垄断企业,本来没有必要做广告的电力公司却支付着天文数字的广告费用,这一事实自311后东电停止了广告费支出时才被媒体揭露出来。
这样的宣传不仅仅掩饰了核能发电对环境、人体的危害,真正想掩饰的是核能发电存在的理由这一秘密,换言之,核能发电并非单纯作为能源产业而存在这一事实。这是硕大的战略性掩饰。
这里还有必要关注一下另外一种战略性掩饰。自民党政权从19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一直有意识地在政策上从日本本土政治中抹去“安保”这一争议点。
对于战后政治来说,“日美安保”是核心的政治议题。1950年代,决定割让冲绳的旧金山和约与确定美军驻留的第一次安保条约的搭配签订,强行将国家舆论分成了两派。旧金山议和意味着美国对日占领结束,那之后以砂川斗争为始,反基地斗争广泛开展,日本出现了判定安保违宪的伊达判决,由此美国甚至要直接介入最高法院、企图推翻这一判决。进而在1954年,日本出现了多数草根民众行动起来的废核运动。1959-1960年,日本出现了反对岸政权缔结新安保条约,这也是战后规模最大的政治斗争,甚至激化到美国总统访日被迫取消。无论对美国还是对于把与美国的一体化作为政治支柱的自民党政府,将这一议题从全国政治中抹去是比什么都要好的上策。
为此,让民心远离安保政治是十分必要的。接替岸的池田勇人内阁为此打出“收入倍增计划”,由“经济成长”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的美梦将民众意识中的“安保”淡化了。
但从国内政治中消除安保的最有效方法则是将安保实体——美军基地从本土转移到冲绳。冲绳学者新崎盛晖指出,在1960年的安保改定与1972年的冲绳返还时,日本本土的美军基地大幅缩小,而相应地,在冲绳的美军基地的绝对面积及比例却大幅扩大。在反抗运动蓬勃兴起、新安保条约被冲击的1960年代,本土的美军基地减少到了原来面积的四分之一,但是在冲绳的美军基地面积却增加了两倍。1960年代本土和冲绳的美军基地面积基本相同,但从美军同意返还基地以后的1969年开始,本土的美军基地骤减。到74年,本土美军基地与冲绳基地的比例达到了1:3。今天美军基地的四分之三集中在仅占全国面积0.6%的冲绳,这种局面是伴随着基地返还的过程而形成的。
由此,6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70年代初,广义上新左翼的政治斗争被镇压并且从内部崩溃后,安保在本土的中央政治斗争中不再是被追究的争议点,但运动和斗争并没有被消灭。80年代面对美苏新冷战的激化,数量多且规模庞大的反核运动又广泛开展起来。反基地斗争也不屈不挠地持续着,组织起针对海湾战争时期向海外派兵、新日美防卫方针等让日本参与战争的抗议行动。然而,在主流媒体那里,安保是不可触碰的禁忌,一旦触碰,则会被当作危险人物或过时人物被孤立。
“安保”被强行发配到冲绳,在日本本土几乎不存在了。但是相反在被强加上基地负担的冲绳,“安保”遭到了激烈的持续抵抗。从1995年美军强奸少女案开始全岛出现的抗议行动,到今天冲绳所展开的抵抗运动,都快速具备了直逼美国与大和民族两重殖民地支配核心的性格。安保掩饰结构由此嵌入了深深的裂痕。
无论如何,这个时期在这两个战略性掩饰的守卫下,安保、冲绳、原子能这三种要素在强势的美国霸权体制中被矛盾地统合到了国家安全保障的结构中,非核三原则(附加核密约)则起到了将这个危险结构与国内宪法体制进行勉强整合的纽带作用。
这三要素的组合方法如下:美国依然将冲绳作为美国可自由使用的军事殖民地,其管理全权委托给日本,因此免去美国的统治责任;日本则将冲绳作为国内殖民地,对冲绳负有(包含基地在内的)统治责任。这种组合的交换条件是,可以得到美国的战略体制(核保护伞)“保护”的保证。并且,日本在其保护下,在强化作为美军战略羽翼之一的自卫队的同时,在核能体制堡垒之下可以保持独立的核武装技术、经济基础,并且可以继续强化这方面能力。这种结构作为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结构,在冲绳复归时被确立下来。而让人吃惊的是,其中的主体内容持续到了今日。
- 原标题:“三·一一”核灾何以爆发?——战后日本的核电体制研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6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85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