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士存:美军来得越频繁,越容易造成“擦枪走火”
观察者网:从您的讲解来看,感觉美国可能采取的动作还是比较多的。而且本月,美国派出了“里根”号和“尼米兹”号两艘航空母舰在南海演习。对于疫情依旧严峻的美国而言,此次向南海出动双航母,有什么特殊意义么?
吴士存:在时隔6年之后,本月初美军一周内两次在南海开展双航母演习,其背后主要有三重意思:
第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美军在南海军事行动的“报复性反弹”。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3-5月份,美军三艘航母到关岛实施整体隔离,美国一度出现在西太平洋“没有”航母的局面。一旦从疫情中缓过气来,美国便想通过密集的双航母演习来弥补此前行动的不足。
第二,在遭受疫情重创之后,美国需要通过炫耀超强的军事实力向本地区盟友展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仍然有能力在本地区抵御中国威胁、为盟友和伙伴国提供安全保护”,同时“一旦有情况需要,美国仍然愿意提供安全保护”。
第三,美国试图通过双航母演习来向中国示强,是其“炮舰外交”的表现。
美国出动双航母赴南海演习,视频截图
观察者网:您觉得面对美国的示强动作,中国可以做些什么呢?
吴士存:对于美国的武力炫耀,中国当然不缺相应的反制措施,美国也深知这一点,因而其双航母不可能鲁莽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
因此,当务之急对于中国而言,我应该做到:
第一,要保持定力,不能乱、急不得。中国尤其是不能跟着美国走,不能被他带节奏,不能随美起舞,这是最重要的。美国在南海实质性行动上不会有太多新招数。
第二,要稳步推进我们自身的能力建设。美国之所以敢在南海甚至中国家门口耀武扬威,本质上还是中国在南海方向上的威慑力还不足以震慑美国的单边挑衅行为。所以,中国要整合现有海上力量,着眼未来海上战争形态的变化,做好南海形势变坏的准备,致力于通过能力建设形成威慑力,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第三,要继续加速推进中国-东盟“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使南海的和平稳定建立在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之上。
第四,稳定中国-东盟的关系非常重要。美国并不乐见中国与东盟关系向好发展。今年上半年,东盟已经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已连续11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东盟关系的稳步提升是防止美国搅局南海的重要保证,这将有助于稳定南海局势。
观察者网:关于东盟国家还有两个问题想问您。虽然东盟国家可能心里清楚美国并非他们的真盟友,但是,一些声索国是否依旧会借此机会故作糊涂地充当美国的马前卒,以期占到中国的一些便宜呢?
吴士存: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声明实际上是给南海地区国家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有一些国家可能会为误以为美国会在一些问题上面支持他们。蓬佩奥点到了万安滩(中越之间)、一些菲律宾实际控制的岛礁(中菲之间),甚至讲到了南康暗沙、北康暗沙、曾母暗沙(中马之间),以及文莱专属经济区、印尼的纳土纳群岛等等。在这些问题上面,蓬佩奥是支持这些国家的。那么有一些国家就可能会误以为,他们在这些地区采取单边挑衅性行动,美国会支持他们,就可能会铤而走险。
我觉得会有一些国家可能做出误判,以为可能因为有美国的支持,他们采取挑衅性行动,中国不会采取强烈的反制措施,我觉得,这就是美国蓬佩奥的声明可能导致南海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的问题所在。
观察者网:近年来在南海纠纷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尤其与越南和菲律宾这样的声索国之间取得了哪些共识?还有哪些问题是暂时没有谈拢的?
吴士存:共识很多。一方面,建立了多个双边磋商机制。中越之间90年代双边政府磋商机制就已经建立了,中马目前也正在商讨建立双边政府间的磋商机制。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2017年已经建立起来了(双边机制),而且已经开过5次副部长级的中菲政府层面南海问题磋商机制会议。所以,共识是大于分歧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要看到。之所以南海没有出现大的乱局,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还是保持一定程度的克制的,一些单边行动通过外交渠道磋商,就能够暂停、搁置下来,这些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多边层面也有诸多共识。比如说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不采取可能导致南海局势复杂化的行动等等,大家还都保持克制、遵守“DOC”,为“准则”磋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觉得这是最大的稳定因素、积极因素:双边机制有效运行,多边机制又有共识。
有分歧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南海问题涉及到岛礁领土争议和划界主张争议,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所以说一点分歧没有、不出现问题,这也不现实。问题不断,也可能成为一个常态。但是,管控危机、在可能的情况之下推进低敏感领域的合作,也是可以做到的。
观察者网:您怎么看待菲律宾外长7月12号发表声明说“南海问题没得商量”?
吴士存:菲律宾在南海仲裁裁决出炉之后,官方态度其实没有表示过放弃仲裁裁决。我们不执行,菲律宾也没说它不遵守。因为我们不接受以仲裁裁决为基础的主张和行动,杜特尔特政府只是出于改善中菲关系的现实需要——他知道中国的态度是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是不可商量的——中菲之间南海问题磋商不以仲裁裁决为基础,或者说暂时把裁决搁在一边,杜特尔特到北京来见习近平主席也不会提这事。杜特尔特只是说中菲讨论南海问题的时候,把裁决搁在一边,但他从来没有说放弃仲裁裁决,从来没有说他不遵守。
事实上从裁决出炉之后,这4年来菲律宾在这方面搞了不少的动作,甚至要修改宪法,把仲裁裁决纳入菲律宾未来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就是试图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坐实仲裁裁决。所以,你看杜特尔特这段时间以来,始终围绕仲裁裁决动作不断,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仲裁裁决完全对菲律宾有利,完全对中国不利,也就是百分之百接受了菲律宾的主张和诉求,百分之百否定了中国在南海的合法利益和主张。所以没有一个菲律宾政客敢轻易放弃仲裁裁决。
在仲裁裁决出炉4周年,菲律宾外长发表了一个公开的声明,立场强硬,首先要考虑这背后的美国因素。为什么菲律宾外长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讲,美国因素在起作用。6月1日(菲律宾)宣布暂停终止菲美之间的《访问部队协议》;6月9日菲防长登上中业岛;然后7月12日菲外长发表声明,重提仲裁裁决的有关内容,要求中国遵守裁决等等。所以可以看出,美国因素、以及杜特尔特进入执政后期——6年总统任期,2022年就到期了,菲律宾国内“亲美”势力的力量在增长,杜特尔特在国内的影响和执政基础在削弱。再加上南海的大环境,菲律宾认为现在可能中国处在相对不利的国际大环境,这时候对中国强硬一点,它认为是低代价、无成本,诸多因素,使得它的外长抛出了这么一个滑稽的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白紫文 
-
驻英使馆:若中方人员遭制裁,一切后果英方承担
2020-07-21 07:37 不列颠 -
英国暂停与香港引渡协定,我驻英使馆表态
2020-07-21 06:53 香港 -
阿斯利康公布新冠疫苗中期结果:参与者有“强大免疫反应”
2020-07-21 06:51 新冠疫情与世界大变局 -
美国新增53136例,累计确诊381.4万例
2020-07-21 06:29 新冠疫情与世界大变局 -
美国务院内部人员多次举报蓬佩奥“可疑行为”,屡屡碰壁
2020-07-21 00:09 美国政治 -
英国宣布暂停与香港引渡条约
2020-07-20 23:31 不列颠 -
巴西公民部长确诊,系该国第4名感染新冠的部长级官员
2020-07-20 22:2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联邦法官一家遇袭,或牵扯一桩敏感大案?
2020-07-20 17:09 美国枪击案 -
美国防长称中国是“首要战略竞争者”,外交部回应
2020-07-20 16:40 中美关系 -
通宵谈判至凌晨,仍陷僵局
2020-07-20 16:08 -
彭博专栏作家煽动用极端手段破坏伊朗核计划,伊朗驳斥
2020-07-20 15:58 伊朗局势 -
沙特国王入院接受健康检查
2020-07-20 14:44 -
印首富宣布成功研发5G:献给莫迪“自力更生的印度”
2020-07-20 12:09 5G -
“中国是首要对手,然后是俄罗斯”
2020-07-20 11:00 中美关系 -
英美加指责俄窃取疫苗成果,俄大使:胡说八道
2020-07-20 10:45 俄罗斯之声 -
德国口罩自给自足失败,德媒:还得靠中国
2020-07-20 10:20 新冠疫情与世界大变局 -
若英国制裁中国官员,中方会怎样? 我大使回应
2020-07-20 10:15 不列颠 -
蓬佩奥到访前,英国给香港“最强烈暗示”
2020-07-20 09:11 香港 -
驻美大使:对美国而言,必须作出一个根本性选择
2020-07-20 09:06 中美关系 -
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在日本发射升空
2020-07-20 07:18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18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42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64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100最新闻 Hot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