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凯:“1027行动”至今,缅甸局势究竟如何?该怎么看待这轮内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亨凯(伍庆祥)】
“中方反对缅甸生乱生战,反对域外势力干涉缅内政,反对任何企图离间中缅关系、抹黑污蔑中国的言行”。
2024年8月14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访问缅甸,在与缅甸领导人敏昂莱会见时做了如上表述。
但在缅甸官方媒体报道中,这句话却只剩下了中方反对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对城市民房的破坏性攻击。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4日,缅甸领导人敏昂莱在内比都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中国外交部
事情还要从不久前的8月5日说起,彼时果敢同盟军宣布对缅军东北军区司令部腊戌市实现全面占领。这既是缅甸建国76年以来,缅军所遭遇的最大军事挫败,也是缅甸民族地方武装组织获得的最大军事成就。
2023年10月27日,果敢同盟军与德昂民族解放军、若开军成立的“三兄弟联盟”向缅军发起代号“1027飓风行动”的攻势,在2个多月后攻下了老街分区指挥部,成功“收复”果敢地区。今年1月13日,缅方与“三兄弟联盟”在中方的斡旋之下,于云南昆明签署了“海埂停火协议”。
6个月后,“三兄弟联盟”中的德昂民族解放军于6月25日向位于腊戌东北军区司令部与曼德勒中部军区司令部之间的瑙秋、胶脉等市发起攻击。6月29日晚,腊戌东北军区向步步逼近的果敢同盟军发射数枚炮弹。至7月3日,腊戌东北军区与果敢同盟军为首的联盟军正式重启战火。
东北军区于1972年成立,由于曾成功击溃当时的缅共军并压制住缅北众多民地武组织的辉煌战绩,而被誉为军中的“红太阳”。当众多学者专家都认为果敢同盟军无法攻克实力强大的东北军区时,东北军区却在重启战火的一个月后迎来了“日落”时刻。
果敢同盟军攻占腊戌外媒
战火改变腊戌华人
腊戌是缅甸掸邦北部的重要城市。在缅甸当代统治系统中,掸邦作为缅甸面积最大的省邦,被划分为掸北、掸东和掸南;腊戌既是掸北首府,也是东北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
腊戌地处滇缅公路的起点,是连接中国云南与缅甸曼德勒的交通枢纽。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腊戌长久以来就有大量华侨华人在此定居。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腊戌人口约60万人,而华侨华人约占30%至60%。腊戌是个多元民族聚居地,除了华侨华人,还有掸族、缅族、克钦族、南亚裔等主要民族生活其中。
由于地处战略要道,腊戌对战争并不陌生,历史上缅共和许多民地武都在腊戌周边与缅军发生过战事。腊戌和战争总是很接近,但又总是幸运地处于战争外缘,直到今天才首次成为战争中心。
缅甸自1948年独立后不久,国内就爆发了民族内战,出现了诸多民地武与政府抗争至今。70多年来,虽然部分民地武曾在特定民族地区对缅军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但缅军始终保持着军事上的优势。
2021年2月1日,缅军接管国家政权后,引发全国抗议,和平的抗议行动后来转变为武装抗争。许多反军方人士成立了人民保卫军,人民保卫军与民地武结合后,将缅甸内战带入了截然不同的阶段。战争不只是局限在少数民族生活的山区和边境地区,而是向内地蔓延开来。在被称为“1027飓风行动”第二波的“腊戌之战”,对腊戌华人的政治观和战争观产生了巨大冲击。
有学者曾断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一名腊戌华人表示,“这次战争才让我明白,政治和战争是完全不一样的。政治是我们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战争是我们能不能活下来的问题。政治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战争会影响我们的生命。”这名华人,是自大勐宜地区迁移至腊戌生活的人,而大勐宜地区已经在1027飓风行动第一波中被三兄弟联盟所占领。而现在的他,已迁至缅甸中部的曼德勒市生活。
华侨华人与果敢人虽然在民族文化上同宗同源,但在缅甸有着不同的政治地位。1897年2月4日,中英在北京签署《续议缅甸条约付款》,将原属清朝的果敢割让给了当时殖民缅甸的宗主国英国。1962年,中缅签署边界条约,承认果敢归属缅甸。于是,生活在果敢地区的果敢人被缅甸官方认定为135个原住民之一。而生活在果敢之外的华侨华人则被认为是外来移民。
缅甸身份证有多种,持有粉色身份证才算是“真正的缅甸公民”
根据缅甸1982年出台的《公民法》,缅甸公民被分为三等,所有原住民都是天然的一等公民,而被视为外来移民的华侨华人和南亚裔人则在族群层面上只能获得二等或三等公民身份。但讽刺的是,在现实层面,根据缅甸人口普查显示,果敢地区仅有11%的人拥有一等公民身份证。
生活在腊戌的广大华侨华人和果敢人并不了解上述复杂的公民身份及其背后的制度性歧视,而是都把自己视作“汉人”不分彼此。然而这次战争也改变了这一境况。当果敢同盟军以“反对大缅族主义”为由将战火引自腊戌后,受到战火影响的腊戌华人对“大缅族主义”也进行了反思。有人在网上表示,缅甸并没有果敢所说的“大缅族主义”,原因在于“我们比‘老缅’过得好”。虽然这种推论并不合理,但忠实地反映了这次战争使腊戌华人对果敢人和缅族人的看法有所改观。
“让”还是“不让”,这是一个问题
当7月3日,枪炮声在腊戌市外响起时,是否抛家舍业、逃离腊戌,成为广大腊戌人面临的一个问题。
腊戌华人对”逃难“一词采取了避讳的态度,而是使用了“让”这一隐晦而不失尊严的词汇。一些年轻朋友们会互相鼓励“还是让一下吧”。实际上,战争发动的次日——7月4日,已经出现大量车队逃离腊戌的现象了。
但当许多人最终决定“要让一下”的时候,发现自己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家里老人不愿“让”。许多老人无法舍弃一辈子的辛苦积累,并且抱着侥幸心理,不愿离开。于是,对众多年轻人来说,也造成了两难的道德困境:是要将老人留在危险之地,自己带着孩子离开,还是全家都陪着老人继续留在这危险之地?许多家庭的亲子关系甚至为争论“让”与“不让”而产生了裂痕。
一旦决定“让”出腊戌时,首先需要选择目的地。位于缅甸中部的曼德勒是缅甸第二大城市,有中部军区驻守,经济发达,是首选之地。其次,是位于掸南的东枝,东枝同时还是掸邦首府,周边没有战事。再来就是当阳镇,位于腊戌周边,也是华人和果敢人的聚居地,优势是地理位置极其接近且可能有亲朋好友可以投靠,劣势是与战争也只是一线之隔。但不论选择哪个方向,都要先踏上同一条线路,从腊戌西南口出城,抵达南兰村后各奔东西。
在腊戌的出城通道上,大量汽车排队等待。缅甸金凤凰报
选好地点后,交通工具将是第二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家里拥有汽车的可以自驾,而对于没有汽车的家庭,就必须面对已升至天价的车费。原本从腊戌至曼德勒或东枝的车费仅仅为缅币3万块左右(按实时汇率,约合66元人民币),而现在已飙升至60万缅币(约合1318人民币)。【观察者网注:据缅甸金凤凰报2023年7月17日消息,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3-2024财年收入标准,缅甸被列入中低收入国家名单——该定义从1136美元开始计算。缅甸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210美元,在东盟国家中,柬埔寨、东帝汶、老挝、菲律宾、越南等国也被列入中低收入国家名单,但越南与缅甸的人均收入差距高达2798美元。】
有了交通工具后,车队需要在凌晨4-5点就驶至城门口排队并等待,因为不知道前方是否安全和放行。常常由于前方没有方向,很多车队在中午12点左右返回家中,第二天继续排队。而成功出城后,原本只要2小时左右从腊戌至南兰村的路程,将变成耗时2天。这两天夜里,车队只能在路上原地过夜,只有少数老人有机会寄宿在村里的寺庙中。由于战争导致通信讯号中止,在抵达南兰前,腊戌居民几乎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直到第三天,“让”出腊戌的民众才能抵达自己的目的地。
而无人留守的住家和店铺,或在炮火中不幸焚毁,或被不法分子洗劫一空。腊戌共有12个保(即区或街道),5保、9保、10保、12保等因为有军营驻扎,所以是战况最为激烈的地方。而5保同时也是赌博与吸毒情况较为严重之地,因此,位于5保的人去楼空的住房和店铺自然就成了赌博与吸毒人员的目标,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砸开无人的住房和店铺大门,将所有值钱物品洗劫一空。许多屋主和店主是在路人拍摄并流传开来的视频中,才知道自己的房子或店铺已被搬空。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涉案金额超千亿!特大经济犯罪嫌疑人张某某被引渡回国
2024-08-23 11:22 -
商务部听取业界专家意见建议,涉提高大排量燃油车关税
2024-08-23 11:15 -
哈里斯正式接受提名:将规划新的前进道路
2024-08-23 10:55 -
新政府上台,尼泊尔解禁TikTok
2024-08-23 10:42 -
加拿大铁路公司使了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
2024-08-23 10:40 -
“美对华恼火,就会从我们这里买?瞎扯”
2024-08-23 09:31 观察者头条 -
中使馆:请中国公民暂勿来乌
2024-08-23 08:55 乌克兰之殇 -
普京:乌军试图袭击核电站,有关机构要说话算数
2024-08-23 08:01 俄罗斯之声 -
泰国一小型飞机坠毁,载5名中国乘客
2024-08-23 06:46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提醒
2024-08-23 06:39 -
“151名印度议员涉嫌针对女性实施犯罪,执政党涉案人员最多”
2024-08-22 23:03 印度惊奇 -
数万人冲击印尼国会,这一修订案被搁置
2024-08-22 22:39 -
美国军营水污染恐致癌:约100万人受影响,超54万人索赔
2024-08-22 22:19 美国一梦 -
五角大楼禁令被推翻,美法官裁定:不能拒绝艾滋感染者入伍
2024-08-22 22:02 -
李强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2024-08-22 21:14 中国外交 -
值得关注!中俄投资、金融领域合作又有新进展
2024-08-22 21:10 中俄关系 -
“我将致力于改善与美欧关系,但有一个前提…”
2024-08-22 20:09 伊朗局势 -
这个加勒比国家要改国徽:哥伦布有关的,删!
2024-08-22 19:49 -
中国不丹边界问题专家组第十四次会议举行
2024-08-22 18:47 中国外交 -
总统坠机三个月后:伊朗媒体称另有原因,军方强烈否认
2024-08-22 18:37 伊朗局势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05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