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凯:从民族冲突到恐怖袭击——缅甸若开邦之困
关键字: 昂山素季缅甸若开邦罗兴亚人罗兴伽人缅甸恐袭【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亨凯】
近期缅甸局势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8月25日,缅甸西部若开邦与孟加拉国毗邻的貌都、布迪洞、亚迪导等三市的30个哨站和一个国防驻扎地同时受到近千人的袭击,造成10名警员、1名士兵、1名出入境管理局官员死亡,9名士兵及众多百姓受伤,袭击中暴徒还抢走了6只枪支。另一方面,政府军也击毙了77名暴徒,活捉2名暴徒。
当天,缅甸政府宣布,发动了此次袭击的ARSA(若开罗兴伽拯救军,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为极端主义恐怖组织。军方也称,查获了许多印有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标志的压缩饼干等物资。目前,零星的袭击还在持续发生。这次袭击发生在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为首的若开事务顾问委员会向缅甸提交最终报告后的第二天。也是自2016年10月9日的袭击后,若开邦第二次受到大规模恐怖袭击。
8月27日,在缅甸若开邦孟都地区,人们聚集在袭击现场 图/新华社
8月27日,在缅甸若开邦孟都地区,一处遭袭击地点升起浓烟 图/新华社
2016年10月9日,貌都的三个哨站都遭到了恐怖袭击,造成9名边防军警死亡,哨站的48只枪支、6624颗子弹、164个弹夹、47柄刺枪被尽数抢走。在接下来的1个多月内,缅甸警方/军方和暴力团伙交火9次,击毙恐怖分子69人,抓获302名嫌犯;同时也造成19名军警牺牲、11人受伤。暴乱中有277栋房屋被烧毁。
这两次若开袭击事件,标志着自2012年以来的若开邦原住民和孟加拉移民/罗兴伽人之间的民族和宗教冲突彻底转型升级为恐怖袭击事件。不过,若开邦的冲突事件,有着更深层的社会结构、历史和文化矛盾。
本质:非法移民与恐怖主义
若开的民族与宗教问题由来已久。它的再度爆发与缅甸的体制大转型密不可分。若开邦地处缅甸西部,与孟加拉国和印度毗邻。因此长久以来就有南亚裔穆斯林群体进入当地生活。这个群体自称为“罗兴伽”人,其意为“去往若开生活的人”。“罗兴伽”人是缅甸目前最大的一个穆斯林群体,然而,对于这个群体在当地生活的历史和民族身份却有着重大争议。“罗兴伽”人以及西方支持该群体的学界和政界认为,该群体在缅甸居住已有1300多年历史,但缅甸学界和政府认为,缅甸没有罗兴伽民族,所谓“罗兴伽”人是在1825年英国占领缅甸后迁移至当地的孟加拉群体。
之所以对“罗兴伽”迁移缅甸的时间如此重视,并引起巨大争议,是因为缅甸《1982年公民法》规定,只有在1823年起就将缅甸作为长居地的民族群体才属于缅甸原住民,而原住民生来就有缅甸公民身份。缅甸《1982年公民法》规定公民有3种,即公民、客籍公民和归化公民。虽然,根据《1982年公民法》,有一些“罗兴伽”人已获得各种公民身份,但均不被视为原住民,而是外来移民,因此无法获得完整的公民权利。缅甸目前法定有8大民族和135个支系民族/原住民。
由于大量“罗兴伽”人迁居若开邦,对当地若开族和缅族等原住民的生计造成挤压。因为宗教信仰所造成的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些村落随着“罗兴伽”人的增加,一些若开原住民选择了搬迁,进一步造成“罗兴伽”人在逐步吞噬若开“领土”的现象。因此“罗兴伽”与当地原住民的矛盾由来已久。
早在社会主义纲领党时期,时任缅甸领导人奈温就曾在1978年进行过“普查”孟加拉人的“龙王”行动和“神鸟”行动,迫使20多万“罗兴伽”人逃回孟加拉国。后来在与孟加拉国经过协商后,缅甸于1992年-2005年重新接纳了23万“罗兴伽”人。据官方说法,目前若开邦邻近孟加拉国的貌都和布迪洞等冲突中心,“罗兴伽”人口已超过80%以上。
在军政府时期,慑于军政府的强硬及媒体报道的管制,“罗兴伽”问题一直消失在大众话语之中。然而,随着2010年,缅甸展开改革步伐、举行全国大选,2011年首个民选政府上台,解除媒体管制,军队退出一线国家管理工作后,“罗兴伽”冲突于2012年再次爆发。
2012年5月28日,由于一名若开女子受到3名“罗兴伽”人的强奸及杀害,一若开民族文化保护组织称此事是穆斯林为消灭若开民族而进行的阴谋,呼吁民众保卫民族及反击。6月3日,300多名情绪激动的若开民众在一长途车站袭击了载满穆斯林的汽车,造成10名穆斯林宗教人士死亡。随后,若开族与穆斯林群体展开互相报复,冲突蔓延至若开邦首府实兑市。同年10月,再度发生冲突。
根据当时的若开邦骚乱调查委员会的报告,2012年的两次冲突共造成了192 人死亡(若开族58人、“罗兴伽”134人)、265人受伤(若开族148人、“罗兴伽”117人)、8614栋房屋被烧毁(若开族2055栋、“罗兴伽”6559栋),还有32座清真寺及22座佛寺被烧毁、超过10万人无家可归。2013年“罗兴伽”冲突自若开邦蔓延至缅甸中部曼德勒省的密铁拉市及我的家乡东北部掸邦的腊戌市,造成40多人死亡,数个清真寺被烧毁。
2016年10月以来再度发生“罗兴伽”暴力冲突看似一样,实际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暴力对象不同。之前的冲突模式,均是个别“罗兴伽”人与个别原住民进行了“暴力伤害”后,引起广大社会向整个“罗兴伽”发起联合暴力“反抗”,冲突双方为“罗兴伽村民”和“原住民村民”。
然而,本次冲突却是“境外恐怖组织” 鼓动/要挟“罗兴伽村民”联合、主动向缅甸警方发动的暴力攻击。事件的性质从民族之间的暴力冲突转变为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不久,就有恐怖组织在国外视频网站上发布视频,宣称自己就是冲突的制造者。缅甸官方的新闻公布指出,恐怖组织进入“罗兴伽”聚居的村子,胁迫村民一起发动恐怖袭击,不配合者被恐怖分子斩首处罚。由于是针对缅甸军警发动的袭击,因此本次事件也有众多军、警牺牲,这也是与此前的多次冲突相异的现象。
总而言之,若开问题是从大量不同宗教信仰的非法移民造成社会结构变化进而促发社会不满,随着暴乱的累积,暴民/平民与恐怖分子结合,形成一种“平民恐怖主义”;其目标从争取平等生活权力进一步变为“宗教民族圣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49“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66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3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4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中国在古巴进行间谍活动”,我大使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