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纵横:美国这几年太多动荡,根本原因是培养了过多文科生?
最后更新: 2022-09-15 07:35:09被持续外推的期望
精英生产过剩理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的“期望值上升的革命”概念:
1960年代,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者认为共产主义为何对第三世界国家有巨大的吸引力,以及在法国、美国、俄罗斯、和墨西哥相继爆发的社会运动。1969年,詹姆斯·C·戴维斯(James C. Davies)用以上案例来说明他的J曲线假说。这个模型显示出人们不断不断上升的期望、满意度、与革命性动荡之间的关系。他提出,在人们的预期不断上涨及满意度不断提高时,将发生发生革命拐点,因为期望持续上升而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让人无法接受,为人们反抗没法兑现承诺的社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这个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托克维尔。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尽管社会发展20年后停止了,但至少比20年前要好。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生气?
在金融界,一些经济学家在玩弄“外推预期”的概念。他们认为当一个趋势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人们会认为这个趋势背后有着某种结构性的过程,这种趋势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对于向上流动、财富快速增长、或者房产稳步升值的人来说,“向好”本应是正常情况。
但目前的事实证明“向好”并不“正常”——房价企位平稳甚至下跌、收入达到上限、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经济学家迈尔斯·金博尔(Miles Kimball)和罗伯特·威利斯(Robert Willis)将“幸福只是现实和期望之间的差异”的看法正式化。外推预期变得不切实际:除非调整预期,无法持续的增长趋势终究会让人们失望。
许多人以此解释在2019年、2020年在全球大规模爆发的抗议运动。世界银行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拉丁美洲]爆发的抗议浪潮并非因为条件恶化,而是社会发展的预期太高。人们要求的公平和平等远远超出现实。智利的抗议活动最激烈,而它的经济增长从2010年代中期就持续放缓了:
视线转回美国,自90年代初强劲的生产率在2005年急剧放缓。房价——中产阶级财富的一大决定因素——在2006年趋于稳定,2007年开始下跌。经济在大萧条中崩溃了。
对于精英阶层,尤其是文科精英,大萧条之后的几年是一个特别残酷的耳光。中低收入的美国人在大萧条后收入基本停滞,中上层阶级收入依然稳步增长。而毕业生会以此判断自己的阶级,并怀揣阶级跃升的期望。而这也是过去20年间如此多的年轻人涌入文科的原因:他们期望找到一个有着丰厚收入、并符合个人兴趣的职业。
而蒂姆·厄本(Tim Urban)指出,原本“职业”与“个人兴趣满足”并不全然相关,只是近些年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他有点嘲弄地描绘了受过高等教育的千禧一代的职业期望:
厄本有些刻薄,我不认为人们应该为自己抱有很高期望而被嘲笑。试想一下现在的文科生,他们在大学里过着知识分子的生活,读了数十本书、有着对社会、历史、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想法,并花了很长时间与聪明的人辩论。而且很多还是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背负着父母过上好生活的期望。而且他们一直被告知,大学是进入社会前20%的入场券。最重要的是,几乎每个人都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做让自己感到满足的工作,做有益于世界的事,做利用到大学知识的事。
但他们毕业后,没人再需要新的律师,杂志和新闻编辑在衰落,大学没有招聘。他们最好的选择是进入研究生院“多掷几年骰子”。或者进入科技公司做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于此同时他们还背负着还贷压力,一纸文凭在老家腐烂。他们没有权利,也没法傲慢地拒绝这个现实。
所以我认为,这可以解释美国精英为何在2010年代后期发起社会运动。
美国精英的反抗
文科生的职业生涯在大萧条后受到的冲击最大,但实际上美国绝大多数年轻精英们,无论学文还是学理,都受到了波及。十年来的种种民意调查显示,大学生比高中学历的同龄人更不快乐,尽管挣到的钱要多一点。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伯尼·桑德斯的社会运动迅速在全国爆炸。但这种所谓的“社会主义”运动无法被称作“无产阶级运动”——参与者有很多人是即将成为、或期望在所属行业内成为管理层的年轻精英。而这一运动最激烈的两个诉求是减免学生债务和推广免费大学。
2018年,在与雅各宾派作家MeaganDay的辩论中,我指出很少有美国人在经济上一贫如洗,她反驳说最关键的不是贫困,而是“失望感”,并拿自己两次无薪实习的经历加以佐证。而她并不是个例,我见过不少拥有大学学历的社会主义者和我讨论“工人阶级”时,其实在指他们自己。
实际上,2010年代末的青年骚乱远远超出他们自诩的“社会主义”的范围。60年代骚乱的很多是城市贫民,而现今的参与者很多受过不同比例的高等教育。他们借此表达对精英社会停滞发展的不满。而且如果这些所谓的“精英”岗位停止增长,新一代的向上流动一定会受到老年人的阻碍,基于人口统计数据,他们大多是白人和男性,也就是现在运动被主要攻击的对象。
而这些就业不足的精英们在扰乱社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他们有才华、有人脉、有时间组织运动,并能清晰地传播激进思想。教育的两极分化反而使很多没上大学的人没法加入这些本属于他们的“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问题来了,聚集了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反叛者的社会无疑很危险,我们该如何避免更激烈的震荡发生?
重塑美国年轻精英的期望
简单的数学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两种选择来安抚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努力改善现实,或降低他们期望。
我首先说,改善现实非常困难,但美国正在努力。拜登政府的产业政策旨在启动更快的经济增长,很多进步人士正在讨论一个“富足议程”,来降低美国人的平均生活成本。但是除非出现1990年代的科技繁荣和廉价石油,否则增长的速度仍很缓慢。而且还需要克服许多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我认为更可行的策略是降低期望,使之更贴近悲观的现实,我称之为“期望重塑”。有人把“文科热”看作衡量经济乐观情绪的一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到经济逐渐悲观:年轻人抛弃了文科,转向了更实际的学位。而我不得不指出一点:过度乐观、拥有大量文科生的千禧一代可能很快被Z世代取代,而Z世代的期望很低,几乎与70、80后X世代的父母持平。
政府和大学也必须参与维护稳定。他们应该缩减学生的债务负担,避免他们毕业后对工作下太多的赌注。大学也不应被描绘成“淘金场”,也不该与“高智商”简单地划上等号。大学更应该做的是提供职业咨询,让学生为现实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而政府应该加大职业教育、免费社区大学、学徒制等种种计划,使工人阶级的生活更加体面——进而缩小大学“精英”与非大学同龄人的差距。
当然,重塑期望,只是暂时缓解。我们的后代依然会对自己的未来形成推断性的期望,但这是未来人该解决的问题。放眼现在,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平息我们这个年代的纷争动荡。
- 原标题:“我们美国这几年太多动荡,根本原因是培养了过多文科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杨珈媛 
-
“狼群”出征海外,国产片金字招牌还灵吗?
2022-09-14 16:02 中国电影 -
这种变化,与其说是中国的悲哀,不如说是日本的不幸
2022-09-11 09:00 -
云南省体育局原局长洪正华被双开:打探、窃取检举控告材料
2022-09-09 10:17 廉政风暴 -
《壮志凌云2》老瓶装老酒,“主旋律”影视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2022-09-02 18:51 -
够炫够“中国”,观众却纠结了……
2022-08-31 16:57 观察者头条 -
《速激10》遭拍摄地居民抵制:街头赛车会杀人!
2022-08-27 17:04 -
曾因“风水”被男生换下的她们,现在“杀”疯了
2022-08-25 19:10 观察者头条 -
从游戏Regiments谈乌克兰战争
2022-08-24 18:57 -
7天内总观看量逾5亿
2022-08-23 18:41 -
被投诉“色情暴力”,美国一学区下架审查《圣经》
2022-08-18 11:10 美国一梦 -
韩国离文化强国,只差一点点
2022-08-18 07:55 -
《庆余年》导演新作、中年顶流加盟…竟然就5分?
2022-08-17 18:12 中国电视剧 -
日本建筑里的“盛唐遗存”,值得我们膜拜吗?
2022-08-16 07:47 -
“港乐”新唱,点亮两地家国情怀
2022-08-08 11:35 -
酸黄瓜甩到天花板上变艺术品,标价4万多元…
2022-07-30 10:31 -
夏日祭事件,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什么?
2022-07-30 08:30 -
游戏过家家:和冬晓一起打电动
2022-07-27 18:26 -
《人生若如初见》上线6集后下架,可惜吗?
2022-07-27 07:59 -
日本对风俗业的暧昧,背后藏着什么?
2022-07-25 07:55 -
“狂生归来”还是“江郎才尽”?聊聊周杰伦与华语乐坛
2022-07-22 18:30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