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纵横:美国这几年太多动荡,根本原因是培养了过多文科生?
最后更新: 2022-09-15 07:35:09【导读】 俄裔美国学者、康涅狄格大学教授彼得·图尔钦认为,美国因人口增长和学历增加形成“精英过剩”,而这些“过剩精英”成为社会不安因子。本文原载作者评论网站Noahpinion,原题为The Elite Overproduction Hypothesis: Did America produce too many frustrated college graduates in the 2000s and 2010s?,由文化纵横新媒体编译,仅代表作者观点。
【编译/文化纵横】
精英生产过剩假说:美国在过去20年间是否培养了太多失意的大学生?
有一项数据令人大开眼界:自2010年以来,美国的文科生比例大幅下降。
美国东北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本杰明·施密特指出,美国主修计算机的学生几乎与文科生全部加起来一样多:
转变的原因显而易见:美国大学生希望能够找到高薪或者有保障的工作,囊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STEM领域,医疗领域,酒店等以工作为中心的专业领域,生源一直在上升。
回顾千禧年至10年代初文科热,以及美国过去8年的社会动荡,我想到了俄裔美国学者、康涅狄格大学教授彼得·图尔钦(Peter Turchin)的精英生产过剩理论。他认为美国培养了太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对自己在美国社会的地位抱有过高期望,但现实经济和社会无法满足这些期望,导致他们转向左翼政治和“破坏性”的社会行动。如下是图尔钦理论简短概述:
“精英过剩被认作是美国政治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千禧一代要么失业,要么就业不足,要么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高地位。早在疫情爆发之前,特别美国培养出的博士就已过剩,特别是在就业前景黯淡的人文和社科领域。”
图尔钦的这一论断颇为生疑:他只关注了劳动力供应,而忽视了劳动力需求。但这个理论至少可以解释美国最近的一些动荡,特别是左翼政治的复苏。
本文发表原文截图
文科职业的消失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2006年的美国毕业,手持英语或历史学位,你能做的事有很多:去法学院继续进修成为一名律师,从而拥有高薪、有声望、稳定的工作;你可以去媒体或出版业,满足去东海岸定居的愿望和内心的几分浪漫色彩;如果你想要的只是智力上的刺激和声望,你可以尝试做学术;如果安稳是你的首要目标,你可以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或者为政府工作。
虽然不及理科生,但文科生的职业道路在当时仍算丰富,起码能让一些年轻人没有太多顾虑的选择文科。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如上列出的每一条道路都变得有些困难。
首先从法律行业讲起,这是文科生最为主要的一个去处。从1970年左右开始,美国人均律师数激增,但到世纪之交,它已趋于平稳:
正如《大西洋月刊》前高级编辑乔丹·魏斯曼(Jordan Weissmann)所述,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法律行业就业停滞不前,“计费工时”的下降更导致了收入缩减。上法学院的年轻人供过于求,在遭受了市场打击后,几年后法学院的入学率也随之出现崩溃:
出版业的衰落,不止于康泰纳仕等巨头裁员的轶事。自千禧年起它一直处于衰退状态,在大萧条期间更遭受了骤降:
尽管传统出版业的衰落有一部分归咎于互联网的发展,但数字出版的增长量并不能填补传统新闻、书籍和杂志下降的缺口:
至于学术界,文科终身教授的招聘一直开口很小,但金融危机后它进入了深度下降:
而大学通过雇佣低薪兼职人员来取代部分终身教职节省资金的做法,也无形压榨了雇佣人员的休息时间,以便更内卷地获得终身教职。
至于公务员的工作,也在大萧条期间结束繁荣:
同样的事情也适用于K-12行业,不仅在大萧条后发展停滞,行业本身也不舒适:
过去20年里,文科毕业生的传统职业道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文科报考出现了巨大的繁荣。
精英生产过剩理论认为,这种情况催生了一个易爆的社会环境,并最终在2010年代后期引发了动荡。
- 原标题:“我们美国这几年太多动荡,根本原因是培养了过多文科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杨珈媛 
-
“狼群”出征海外,国产片金字招牌还灵吗?
2022-09-14 16:02 中国电影 -
这种变化,与其说是中国的悲哀,不如说是日本的不幸
2022-09-11 09:00 -
云南省体育局原局长洪正华被双开:打探、窃取检举控告材料
2022-09-09 10:17 廉政风暴 -
《壮志凌云2》老瓶装老酒,“主旋律”影视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2022-09-02 18:51 -
够炫够“中国”,观众却纠结了……
2022-08-31 16:57 观察者头条 -
《速激10》遭拍摄地居民抵制:街头赛车会杀人!
2022-08-27 17:04 -
曾因“风水”被男生换下的她们,现在“杀”疯了
2022-08-25 19:10 观察者头条 -
从游戏Regiments谈乌克兰战争
2022-08-24 18:57 -
7天内总观看量逾5亿
2022-08-23 18:41 -
被投诉“色情暴力”,美国一学区下架审查《圣经》
2022-08-18 11:10 美国一梦 -
韩国离文化强国,只差一点点
2022-08-18 07:55 -
《庆余年》导演新作、中年顶流加盟…竟然就5分?
2022-08-17 18:12 中国电视剧 -
日本建筑里的“盛唐遗存”,值得我们膜拜吗?
2022-08-16 07:47 -
“港乐”新唱,点亮两地家国情怀
2022-08-08 11:35 -
酸黄瓜甩到天花板上变艺术品,标价4万多元…
2022-07-30 10:31 -
夏日祭事件,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什么?
2022-07-30 08:30 -
游戏过家家:和冬晓一起打电动
2022-07-27 18:26 -
《人生若如初见》上线6集后下架,可惜吗?
2022-07-27 07:59 -
日本对风俗业的暧昧,背后藏着什么?
2022-07-25 07:55 -
“狂生归来”还是“江郎才尽”?聊聊周杰伦与华语乐坛
2022-07-22 18:30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9“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4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59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3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