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明:翻译的政治——从一个侧面看80年代的翻译运动
关键字: 80年代翻译界人文思考思想解放中国哲学1] 在文中“80年代”是指1970年代末至1989年为止的那一段时间。
[2] 这里的“社会科学”是广义的概念,包括通常所谓的“人文科学”。
[3] 见陈久仁主编:《中国学术译著总目提要(1978―1987),社会科学卷》,吉林教育出版社,长春,1994年8月初版,第1页。
[4] 例如,在翻译内容上明显地偏重“西方”等等
[5] 包括“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本文由此往下所用的“社会科学”一词,都是在这个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的。
[6] Cheng Fong-ching&Jin Guantao: From Youthful Manuscripts to River Elegy; The Chinese Popular Cultur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1979-1989,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1997, 181.
[7] 《美学译文丛书》从1980年开始筹备,1982年开始出书,前后共计出版50种。《走向未来丛书》从1982年开始计划,1984年开始出书,前后共计出版5辑74种,它并不是纯翻译的丛书,所出74种书中,24种为译作,另有10种署名“编著”的,其中亦有多种包含翻译的成分。《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从1985年开始策划,1986年开始出书,至1995年为止,共出版84种。
[8] 此种人中也包括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被剥夺了其他写作权力,改行专做翻译的人,如周作人、绿原等。
[9] 这个总序刊登在《美学译文丛书》的每一册的卷首。
[10] 此《编者献辞》亦刊登在《走向未来丛书》的每一册卷首。
[11] Cheng Fong-ching&Jin Guantao: From Youthful Manuscripts to River Elegy; The Chinese Popular Cultur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1979-1989,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1997, 110.
[12] 此据笔者1998年2月19日对刘小枫的访谈记录。
[13] 此总序刊登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1990年以前的每一册的卷首。
[14] 李泽厚组织这套《美学译文丛书》的设想,最初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15] 李泽厚在《美学译文丛书》的总序中,一开头就引用这次研讨会的简报:“1980年6月全国第一次美学会议简报说……”这除了交代丛书的缘起,也显然有强调整个美学界的支持的意思。
[16]当然,这里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些年轻人当时尚无李泽厚那样的个人学术声望,他们必须更多地依靠一个集体,才能抵挡住来自出版社的控制。
[17] 因为编委会的成员分处各地,编委会还专门编了一份月度工作简报,供北京以外的编委了解情况。
[18] 这次是挂靠于刚刚从权威的人民出版社独立出来的三联书店。
[19] 据金观涛1998年3月6日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翻译运动经纬工作研讨会”上回忆,办杂志的设想其实更早于出版《走向未来丛书》的设想。
[20] 这套丛书后来以《人文丛书》的名义,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1] 这方面还可以举一个极瑞的例子:在 1989年4,5月中,甘阳经常以《文化:中国与世界丛
书》编委会的名义,为他参与的一些政治活动服务,他显然并不把这个编委会看作纯文化
意义的组织,尽管他的这一做法遭到多数编委会成员的反对。
[22] 关于这一点,亦可以参考Cheng Fong-ching&Jin Guantao: From Youthful Manuscripts to River Elegy; The Chinese Popular Cultural Movement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1979-1989,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1997, 118—119.
[23]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中那三本由中国学者选编的专题译文集的情况有所不同,那其中有许多部分是选自资深翻译家的译作。
[24] 《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的译者前言。卡里特著,苏晓离等译:《走向表现主义的美学》,光明日报出版让,北京,1990年版,第9页。
[25] 沃尔佩著,王柯平等译:《趣味批判》,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1990年版,第279页。
[26] 这主要是出于篇幅的考虑。
[27] 当然,在这种影响力背后,有非常复杂的社会政治因素在起作用,此处无法详述。
[28] 进90年代以后,以营利为基本目的的消闲类读物的翻译,才逐渐占据翻译活动的中心位置。
[29] 80年代以前,只有北京和上海的少数几家出版社可以出版社会科学方面的翻译著作,而现在,可以出版此类著作的出版社的总数,差不多是80年代以前的100倍。
[30] 我觉得,作为一个完整的“族”,它在今天已不存在。
- 原标题:王晓明:翻译的政治——从一个侧面看80年代的翻译运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06-23 09:22:00
-
“李鬼”惊现全国青年美展!
2018-06-22 10:17 -
A级逃犯浙江落网 系“九层妖塔”盗墓者
2018-06-22 07:45 考古 -
大学生请注意,要“增负” 了
2018-06-21 22:17 观察者头条 -
姜文:我要用电影让世界都知道日本人曾做过什么
2018-06-18 17:16 观网看片 -
又要大修
2018-06-12 08:06 -
她在高中毕业典礼上谈性骚扰,然后...
2018-06-11 19:33 美国一梦 -
这个国家够“清奇” 想政府出钱拍色情片
2018-06-10 17:20 -
蜻蜓FM举办蒋勋大陆首次艺术讲座
2018-06-09 23:25 -
河北“狮身人面像”疑重建 埃及再次愤怒
2018-06-09 15:42 -
印尼80多岁老华侨当年年级第一 他聊了聊回国高考
2018-06-08 18:22 中西教育 -
QS世界大学排名 中国高校首进前20
2018-06-07 16:02 中西教育 -
40年高考作文看中国变迁
2018-06-07 14:06 高考 -
到底该叫啥?甘肃文物局:“铜奔马”已用50年,不宜轻易改
2018-06-07 11:44 -
《黄冈密卷》是黄冈中学出的吗?
2018-06-07 07:18 中西教育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宫藏品胜台北” 台北故宫回应
2018-06-06 17:46 台湾 -
中国外卖如何称霸世界?
2018-06-04 09:19 吃货俱乐部 -
人民网评:明星片酬为啥屡“限”屡高?
2018-06-03 09:07 中国电影 -
阿富汗珍宝来华“避难” 爱心接力令人动容
2018-05-29 15:15 暖心闻 -
考古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良渚遗址非一地人力可修建
2018-05-29 09:10 -
南京,让你“吃不完兜着走”!
2018-05-26 08:58 吃货俱乐部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9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1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