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西方中心主义”迈向终结,谁是全球化新的火车头?
最后更新: 2022-06-18 14:16:28【导读】 俄罗斯年度最大论坛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于当地时间2022年6月15-18日举行。来自141个国家13500名代表、43国政要参会,俄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等出席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致辞。
俄顶级智库瓦尔代俱尔部承办主题为“自给自足与合作:政治经济学的新形态”分论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做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文/王文】
谢谢瓦尔代俱尔部再次邀请我。
我们的确没料到,在“全球化”概念提出40年后,还在讨论“自给自足”的问题。这真是世界发展的悲剧,也是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困境。
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下,通过社会分工和协作,社会化生产不断增长,必然会突破一国边界,形成世界大市场。然而,很可惜,现在科技、能源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都出现了裂痕与脱钩迹象,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全球化是否会倒退。
全球化出现倒退可能性的风险,最主要原因是美国的胁迫。近年来,美国拿高科技、美元、贸易当武器,对俄罗斯、中国等新兴国家进行封锁、制裁,迫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考虑“自给自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麻烦制造者。
中国正在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两年前,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简称“双循环战略”。中国希望利用国内大市场的优势,使中国有实力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新,比如,大飞机制造、芯片、汽车发动机等等,减少对西方的依赖,也防止被美国不断威胁,推动更平等的合作。
但中国“双循环”战略,不是重回封闭经济,或者说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也不是要与西方脱钩,而是希望通过国内大市场的优势更好地推进高水平开放,提升经济自主性,比如,扩大进口、再平衡贸易与经济的关系。
在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中,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尤其是数字经济时代,没有人能阻挡经济全球化。从国际贸易、投资、人流、信息的数据看,每年仍在呈现增长的速度。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捍卫者、建设者与贡献者。
目前我们需要思考的全球化变化趋势是,全球化的速度,以及全球化由谁来引领?就此,我想分享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四个观点:
第一,全球化动力的变化。过去,全球化的动力源于西方;现在,已转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2021 年金砖国家同比增长 7.6%,高于5.5%的全球平均增速。金砖国家增长对全球的贡献已经连续10年超过50%。新兴国家的研发投入、服务贸易、基建投资的增长速度都高于西方国家,多种数据说明,金砖国家正在成为全球化新的火车头。
第二,没有国家有能力完全封锁他国。目前看来,西方制裁俄罗斯的战略已经失败。过去40年,制裁没有打垮伊朗、朝鲜,也不可能遏制住中国、俄罗斯的发展。制裁只会暴露西方的自私,以及倒逼新兴经济体更重视在技术、金融上的自给自足。从这个角度看,“西方中心主义”将会终结。未来的全球化会更均衡、更平等、更普惠的全球化。
第三,要有最坏的准备,要有底线思维,但努力避免世界重回自给自足经济。近年来,近年国际秩序出现了封闭、对抗、强权的政治力量。美国印太战略则进一步加剧了阵营化的趋势。目前我们需要努力阻止“完全脱钩”,需要阻止新的世界大战,需要抵御美国霸权的压制,在这方面,新兴经济体须在关键技术上推动国产化替代,在粮食、能源储备上实现必要的自主性,与同此时,也要维持人口、投资、贸易的国际合作上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
第四,需要有更广的视野,防止未来的地球灾难,探索更广的宇宙空间。当下大国关系的紧张,一个被忽视的原因在于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地球的资源不足以支撑80亿人口的现代化生活,国家争夺资源的目标应该转向更广的宇宙、更高的科技领域。人类应该团结,探索太空,探索新型核能技术,创新低碳减排技术,规范人工智能技术,这样既能防范未来的气候危机、病毒危机和粮食危机,也能够拯救人类未来的命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在俄罗斯最大论坛,中国学者疾呼须防止世界大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日本最高法院:政府无需赔偿福岛核灾民
2022-06-18 14:11 福岛核泄漏 -
“世界可以比一比,哪个框架更开放”
2022-06-18 13:28 观察者头条 -
俄罗斯限制惰性气体出口,芯片制造商又遇新麻烦
2022-06-18 12:23 乌克兰之殇 -
“每个人都对中国感兴趣”
2022-06-18 12:15 -
噗,扎哈罗娃这话“夺笋”呐
2022-06-18 11:41 -
一听要掏钱,美欧发达国家不干了
2022-06-18 11:33 -
欧洲近日收到俄天然气供应大幅减少,俄:技术原因
2022-06-18 10:29 欧洲乱局 -
“单极时代走到尽头,新发展中心在亚洲和中国”
2022-06-18 09:50 俄罗斯之声 -
美国新增确诊163210例、死亡345例
2022-06-18 08:30 美国一梦 -
乌克兰国防部首次披露战损:已损失50%重装备
2022-06-18 07:23 乌克兰之殇 -
他为北约峰会预热:将首次在“战略概念”中提中国
2022-06-17 22:08 -
“西方还在按上世纪的方式思考,将他国视为殖民地”
2022-06-17 21:20 俄罗斯之声 -
拜登放言:若不阻止俄罗斯深入欧洲,中国大陆就有胆收复台湾
2022-06-17 19:51 中美关系 -
欧委会提议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俄方回应
2022-06-17 18:56 乌克兰之殇 -
“副总统当时有生命危险,和暴徒距离只有12米”
2022-06-17 18:21 美国一梦 -
沙利文称美对台政策“没有漏洞”
2022-06-17 17:32 中美关系 -
佩斯科夫:经济论坛遭网络攻击,普京讲话推迟一个小时
2022-06-17 17:19 俄罗斯之声 -
这也能原谅?
2022-06-17 16:58 -
乌军:从西方收到所需武器后要炸了欧洲最长大桥,夺回克里米亚
2022-06-17 16:54 乌克兰之殇 -
相关推荐 -
乌兹别克斯坦现大规模抗议,总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评论 213安徽泗县新增本土60+228 评论 64北约为“续命”瞄准中国,我们该如何反击? 评论 395中国三大航一口气订购292架空客,波音:失望 评论 630“德国政府严重低估中国对德繁荣作出的贡献” 评论 398最新闻 Hot
-
俄军控制卢甘斯克州最后一座大城市利西昌斯克
-
北约为“续命”瞄准中国,我们该如何反击?
-
“美国又没法给中国做榜样了”
-
从“伙伴”到“最大威胁”,北约对俄定位为何打脸式转变?
-
中国三大航一口气订购292架空客,波音:失望
-
美国人要为“自由世界秩序”忍受高油价?拜登顾问这话惹了众怒
-
“德国政府严重低估中国对德繁荣作出的贡献”
-
“俄乌冲突结果,有三种可能”
-
8.6%!欧元区国家通胀创记录
-
“从加拿大回香港,我听到大家说这么丝滑就回归啦?”
-
狠砸6000亿美元!拜登能在非洲“取代”中国吗?
-
美民调:28%的美国人愿意拿起武器反对政府
-
土耳其把美国和德国的“声音”掐了
-
印度变脸阻挠,美国通用无法将车厂卖给中国长城
-
美高官找补:制裁针对企业,而非中国
-
俄方:普京已获邀出席G20峰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