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一带一路”令中国获利也是实实在在的
关键字: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研究一带一路智库一带一路故事中国故事再回过头来看“一带一路”,它真不是一年、两年,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的过程,是一代、两代,甚至更多代的进程。如果经过更多战略耐力的过程,再来评价对“一带一路”的一些批判,是不是太浅了?是不是有点像二三十年前认为“深圳、浦东新区必然失败”那样呢?我们不是说,“一带一路”不能批判,但我们对“一带一路”的批判需要有建设性、需要有更多厚重性,需要有更多的长期性,需要有更多的经得起历史考验性,这样才能使“一带一路”走得更远,走得更加平稳。
这是我主旨发言部分,谢谢大家!
陈晓晨:节省时间,开放提问,请大家举手示意,自报家门,希望问题简短,有概括性。
提问:非常感谢您的演讲,这几天的演讲对我们启发非常大,我来自政府部门,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咱们“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一直提得是政府搭台,企业先行,到目前为止,您觉得,您和您同事在整个过程当中,政府在什么方面做得很不够,或者很有欠缺的?因为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感觉还是有非常多的难点和不太好的着力点,企业在做,但是企业的主动性和被动性都是有的,看看您觉得从什么角度?
提问:谢谢王老师,我是来自XX大学。我们在“一带一路”过程当中,如何克服或者面临潜在的风险,比如宗教的风险,谢谢!
王文:感谢!这两个问题有难度,因为峰会马上要开了,还是首先要鼓励一下政府,(全场笑)政府整体上还是不错的。中国政府的政策有过不少错误,但绝对是过去四十年,犯错误最少的大国政府,这一点要有这个肯定。
行业管理部门,比如金融“一行三会”、发改委、工商管理局等等整体上来讲,也都非常努力。现在看来,还是政治体制改革得不够,能够走到那一步,行业管理部门已经尽到很大的努力了。总得说来,有三点好的、三点不足的。
第一,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较好地用好了中国的国家信用。比如国开行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开发银行,资产量超过全世界所有190多个国家开发性银行总和。这是国家信用杠杆功能。
第二,运用国家力量协调和保护国民安全,中国做到了最大的努力。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不会像中国这样,不惜任何代价在利比亚撤侨等工作。每到一个国家去,很亲切的一点是,首先一开机,立刻短信来了,告诉你到这个国家打电话多少钱;第二条短信是外交部门的,告诉你领馆电话号码多少,应该注意什么风俗习惯。有人抹黑中国外交部门,说什么美国人护照后面写着什么类似“你到哪里,美国政府都给你撑腰”,中国护照写着请遵守当地规则。这是不确切的。
第三,行业管理部门整体上还是聚合了一批精英,真正在推动着三四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快速进展。
不足大体也有三点:第一,现在还是政府管得太多,尤其是到海外去,政府做安全保障、整体政策规划方面指引好,其他的就释放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灵活性。换句话说,减政放权还不够。以中交建为例,海外业务,仅用了自己企业10%的资源,获得了企业40%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讲,需要在机制上更多的放活,给予在市场制度下更多的激励。
第二,目前行业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人才交流还是不够,导致行业管理监管部门很多情况下不了解、不能设身处地了解市场前沿的大量具体东西。
我去某非洲大国调研。2002年该国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都垄断在德国人手里。我2014年去的,一位基建公司老总仅39岁,大概2002年27岁时,公司派他去该国,他“光杆司令”开设一个公司,现在拥有两万多名员工,该国80%高速公路、高架几乎都是他一家公司承包。我说,你太了不起了,国家直接给你个大使当,一点问题都没有。(笑)
类似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一带一路”具有我们中国护照的、在海外居住半年以上的,至少有一百万人,多数了解当地,会当地语言。“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别老覆盖欧美国家,覆盖一下“一带一路”这些国家,到行业部门、要职部门担一下职,将大大解决“一带一路”过程当中的人才紧缺的问题。
第三,行业监管部门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知识盲区太大。我有一次在某部门,一位青年干部说,今天才知道阿富汗跟中国是接壤。我说,哥们,一百公里左右接壤的!这个知识储备不足状态是令人堪忧的。
由此看,关于风险,我分享三个观点:第一,目前谈论风险最多的不是企业家,而是学者。学者在谈论风险,是忧国忧民,但企业家比学者聪明,企业家知道风险在哪里,空谈风险,上来就谈法律风险、宗教风险、民族风险、政府的更迭风险,太泛泛了、太浅了。
第二,风险往往跟利润成正比的。风险越大,不是利润更大吗?从商业角度是这么来看的。目前“一带一路”应该鼓励更多的企业家投资,应该鼓励更多的中国国民关注“一带一路”,更多的中国政府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因为“一带一路”而自我提升。看看欧美国家当年殖民,多困难啊,一堆人跋山涉水去非洲去,跟土著斗争,最后创造了欧美国家三五百年的辉煌。对于欧美来说,他们的前辈们是伟大的。虽然他们的殖民主义是需要批判的,但那种冒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的风险,恰恰是我们中国未来崛起的重大的机遇。
第三,最大风险源于我们知识不足,因为我们对“一带一路”陌生,因为我们的无知。陌生产生恐惧,恐惧则滋生风险。中国太需要走向全球了,太需要脚底板下出来的学问,这是我今天跟大家最大的分享点。
谢谢大家!
(结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