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辉耀:中国加入RCEP之后,下一个会是CPTPP吗?
记者:
多边框架除了我们刚才谈到的WTO和CPTPP,还有RCEP等等。
王辉耀:
是的,实际上CPTPP里面就有东盟国家,也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和日本等,他们其实都不同程度欢迎中国加入,没有国家要反对中国加入,他们可能是担心特朗普政府不高兴。
我最近跟美国美国亚洲协会副会长温迪·卡特勒(Wendy Cutler)交流,她原先就是美国TPP的首席谈判代表,她跟我说过很多次,当时制定TPP框架协议的时候,中国离这个标准差距比较大,所以就没有把中国纳入进来,但原来整个TPP设计不是要遏制、防范中国的。
今天早上出席CCG论坛的夏尊恩(Tim Stratford)曾经是美国助理贸易谈判代表,也对我说他们美国贸易委员会当年开会讨论美国要不要加入TPP的时候,他就在现场,当年是文莱、新加坡、智利等几个小国觉得他们去谈FTA力量太小,干脆抱团搞个圈子去跟人家谈,后来才引来美国的兴趣,其他国家也感兴趣了。当时他们的初衷只是想制定一个高标准的自贸协议,而当时他们觉得中国还没达到很多WTO的标准,所以中国暂时进不来,并不是说这个框架是专门设计用来针对中国的。
记者:
所以RCEP和CPTPP两个圈子不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外界曾有一些解读说,美国重返亚太,拉起一个TPP圈子,而中国拉一个RCEP圈子,双方较劲。
王辉耀:
至少美国官员跟我交流的时候,他们不是这么说的。最近美国前代理贸易代表温迪·卡特勒也采访了我,她发表的一些文章描绘TPP的愿景:如果中国作为一个最大贸易国能够加入TPP,那么全球贸易将会得到大的提升。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有推进的可能性。李克强总理也曾经对日本记者表态,对加入CPTPP持开放积极的态度。我们也见了很多大使,他们都对此表示支持。
相比起来, RCEP仍然是侧重于传统的货物贸易关税,当然也是很大的进步,而CPTPP则包括了服务贸易,数据流动等等领域,标准更高。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大使圆桌会
记者:
最新的消息是RCEP已经成功签署,您对此有什么评论?
王辉耀: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减少了中国加入CPTPP的一个障碍,因为原先国内有一种声音说中国连RCEP都没有加入,加入更高标准的CPTPP就遥遥无期。现在我们完成了RCEP的谈判,就可以向更高的标准迈进。
实际上要加入CPTPP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过程,现在我们签署的RCEP都谈判了七八年,如果CPTPP能够在拜登的任期开始之际启动谈判,在他4年任期结束的时候,中国能够加入进去就很不错了。
我觉得加入RCEP的象征意义还是很大的,说明我们拿出了愿意加入多边框架的积极姿态,这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记者:
RCEP主要侧重于太平洋西岸,那么下一步把东岸也带进来,就是CPTPP,能这么看吗?
王辉耀:
是的,RCEP整合了很多东盟国家,如果再加上加拿大,智利,美国等等,就是一个环太平洋的框架,但就像我前面讲的,跟WTO的164个国家比起来,它的范围还是比较小的,十几二十个国家,谈起来贸易改革比较容易。
除此之外,我觉得中欧投资协定应该尽快签署。我们现在正在形成一个全球化2.0版的新“三国演义”,拜登上台对我们来说还是未知数,但是他一定会争取欧盟作为同盟,欧盟也是中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之一,如果我们不和欧盟搞好关系,对中国十分不利。
记者:
但是欧盟方面在自己没有控制住疫情的情况下,现在主张中国打开边境,对我们控制疫情的努力来说,这似乎是比较难接受的一种要求?这是不是需要靠您刚才提到的疫苗峰会来协调?
王辉耀:
如果马上开放边境,确实对疫情防控不太好,同时我们也应该探索怎样在疫情环境下去跟外界交流。
在疫苗出来之后,我觉得我们是可以适当开放的,比如有限开放签证等等。现在某些高端人才,跨国公司高管回不来,其实也影响中国经济。我们抗击疫情做的好,请别人来亲身体验,也是给中国加分的。
如果说中国完全关起门来,不让人家进来,我觉得不太好。之前我们自己的同胞,华人、华侨、留学生都回不来。比如像我们的好多国际学校,基本都面临着倒闭的危险,外教都回不来,家长都要退费,办不下去了。还有美商会会长说他们有1万名高管和家属回不来,连包机都没有,后来才增加了包机,逐渐又允许有中国工作签证的人回来,但现在访问签证还没开放。
我觉得应该探索一个既能确保控制疫情,又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最佳方案。要尽可能在科学允许的情况下,想办法让更多的人能够回来。
另外就是我刚才建议的疫苗峰会,现在生产这些疫苗的厂家都集中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日本、印度、意大利和加拿大。当年的金融危机催生了G20,如今为了应对疫情危机,为什么不能召开一个G10峰会,建立一个机制呢?
我们并不一定要用对抗思维,西方拉一个G7的圈子,我们也可以提倡融合,增加中国,俄罗斯,印度加入一起解决问题,或者至少把这个多边国际治理的新方案提出来,我估计欧盟可能赞成,其他国家也都不一定反对,美国可能反对,但如果拜登上台能想得通也未可知, why not?
再加上拜登对气候变化问题也特别重视,这个G10峰会既能协调抗疫,又能协调碳排放。因为6个最大的碳排放国都在里面,人口也占到全球的50%,如果G10开一个圆桌会形成一致,对世界会有巨大影响,这反过来又能对G20、联合国和WTO的运行机制形成借鉴。
记者:
刚才我们提到的中美欧“新三国演义”,现在RCEP中的东盟已经超过欧洲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另一方面,整个全球经济环境,包括出口,确实还有下行的压力。我们之前提出双循环格局,你对此怎么看?
王辉耀:
原先一些中国企业只生产出口产品,现在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口了,好多企业被迫要转移一部分注意力到国内。另外一方面,中国消费能力已经也提升,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到60%,我们的中等收入群体数量不断扩大,已经达到4亿人,中国的内循环自然需要提升,我们不能永远都去满足国外的出口市场,因为我们现在内需的原动力就很大。中国内生原动力提升的同时,又提升了对国际产品和服务对中国的供应能力。
改革开放40多年后,我们来到这样一个新阶段。
我把“双循环”看成一个8字的两个大圈,而不是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圈,这两个圈都必须快速流通才能循环起来,或者可以看作自行车的双轮驱动,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否则不能行稳致远。
中国的生产力大大增强,可以支撑更高水平的国内消费和国际消费;中国的消费能力也大大增强,可以消化更高水平的国内和国际生产。中国有了大规模的国际消费能力以后,反过来也可以提升国外对中国产品的消费能力,甚至提升人民币的地位,这都是不矛盾的。否则如果只有国外单向消费中国产品,中国没有国际消费的话,外国挣不到钱,也不会有能力可持续消费中国产品。所以如果要科学地去下定义的话,“双循环”实际上是大8字两个大圈的循环。
记者:
最后请您展望一下未来全球局势新的发展方向。
王辉耀: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在用20世纪的治理模式应对21世纪的发展现实。
比如说在20世纪跨国公司在全球兴起,规模比很多国家都大,他们在全球范围的运营收入并没有反哺到所在国或任何地区的人民,比如国际上有很多税务天堂集中了大量资本,美国最顶尖1%的人口差不多占有全国近50%的财富,当前的全球化使这批人获益,使穷者更穷,华尔街里的富者更富,形成马太效应。
这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使中国成了替罪羊。比如中国出口一个苹果手机卖1000美金,中国人可能只挣50美金,但中国出口货物的标价就算在我们的FOB里,算成了贸易顺差。 但实际上中国并没有挣那么多。
全球经济发展已经全球化,而治理模式仍然是本地化,这就是全球化遇到的最大挑战。没有一个世界治理机制,未来还会有矛盾。
尤其是在别人看来,中国很另类,又能控制好疫情,又是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我们现在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还好些,如果还天天强调“中国特色”,强调与众不同,别人可能就听不进去了,这就导致特朗普主义的持续产生,进一步加剧全球范围内的各种民粹化倾向。
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多边主义框架,形成一个比如G10的共同治理模式,还有包括联合国和WTO的改革,都要形成共识。当然现在要形成共识的话,比美国一家独大的时候要难,那时候只需要它说大家听。现在中国这么大,大象跑进瓷器店,不说话也不行,所以必须坐下来协商,积极主动,找出方案。
我觉得经过过去4年的折腾,唯一比较好的一点是让大家意识到,我们原来还有这么多矛盾,甚至都可能为此打起来,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坐下来好好谈一下,好好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从IP共创到赛事构建,《和平精英》生态扩圈进行时
2020-11-15 18:39 上市公司 -
苹果5年后或再度让三星代工芯片,韩媒:别无选择
2020-11-15 13:36 上市公司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千年大运河 流动的文化
2020-11-15 10:02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华为首次召开城市智能体峰会,引领智慧城市发展新风向
2020-11-13 21:00 大公司 -
中芯国际确认四季度收入小幅下滑:美出口管制影响可控
2020-11-12 16:11 上市公司 -
这事儿终于要定了
2020-11-12 11:11 -
周小川:互联网科技巨头掌控大量数据,形成垄断抑制公平竞争
2020-11-11 20:39 -
限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反垄断指南》将深刻影响平台企业
2020-11-11 20:37 网络战线 -
智能汽车业务“降温”,欧菲光高额定增聚焦光学领域
2020-11-10 17:27 上市公司 -
辉瑞公布疫苗消息后,美股枪械板块暴跌
2020-11-10 14:03 上市公司 -
维信诺3亿元转让500余项LED专利,前三季现金流萎缩近8成
2020-11-09 17:02 上市公司 -
中国恒大终止与深深房A重组
2020-11-08 19:26 大公司 -
向总书记报告丨金鞍跃马好扬鞭
2020-11-08 11:5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以“汇丰事件”为诫——警惕中国企业海外金融政治风险
2020-11-08 09:58 华为 -
拜登领先,大麻龙头股一度涨94%
2020-11-07 10:30 商业 -
央行:资金要去实体经济,不要玩“钱生钱”游戏
2020-11-06 19:31 中国经济 -
华为在欧创造经济收益1285亿元、工作岗位22万个
2020-11-06 17:09 华为 -
年轻人关心的这些事,规划《建议》都提到了
2020-11-06 15:48 -
面板价格持续上行,京东方、TCL等加速业务整合
2020-11-06 15:18 上市公司 -
隐瞒iPhone在华需求下滑,苹果面临集体诉讼
2020-11-06 12:34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28“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7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2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4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