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丁楠:谁解放了爱沙尼亚,苏军还是德军?
导读上一篇《为什么是立陶宛?》发出时,原本是打算写个波罗的海国家三部曲,后来打算从不同视角切入,或许这种比较能有新的发现。这篇选取的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主要纪念碑和当地人对它们的态度,甚至是由此引起的冲突,从这个角度看两地的历史进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丁楠】
一、改造一座革命圣山
塔林城东北的芬兰湾岸旁,有座名为“玛利亚”的小山,在前苏联时代曾是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有名的红色纪念地。今天,这里是爱沙尼亚共和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追思在苏联“恐怖统治”和“种族清洗”中遇难的同胞,铭记一个波罗的海小国重获新生的历程。
从1960年始建到70年代扩增,再到2018年落成的遇难同胞悼念园,这座海风吹拂、绿茵铺地的山丘,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积聚起数组造型各异的纪念建筑。它们既彼此矛盾,又相生相伴,统一于爱沙尼亚曲折坎坷的独立进程中,成为塔林城内的一处奇特所在,是我们了解波罗的海民族国家观、历史观、世界观的一面镜子。
从空中俯瞰玛利亚山,拍摄:Robin Roots
玛利亚山成为红色纪念地始于1960年。当时,苏联政府在山坡上修造方尖碑,以纪念一战期间苏俄海军为躲避德军进攻,从塔林转移舰艇到芬兰赫尔辛基和俄国喀琅施塔得(圣彼得堡)的军事行动。由于提前撤离,当1918年2月德军抵达塔林时,俄海军在破冰船的护卫下已基本完成了舰艇和装备转移,为日后防御圣彼得堡发挥了重要作用。
落成于1960年的苏俄海军“冰上航行”(1918)纪念碑
一战期间,爱沙尼亚人起初在俄国统治下抵御德国入侵,试图借政治效忠换取沙皇优待。1917年3月8日,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下台。次年,爱沙尼亚趁苏俄撤退转移、德军尚未登陆之际,于2月24日宣布独立,并依靠西方的军事帮助,迫使苏俄于1920年签署和平协定,承认爱主权不受侵犯。这是爱沙尼亚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独立,2月24日因此被定为该国的国庆日。
塔林市中心自由广场上的独立战争(1918–1920)胜利纪念柱,2009年揭幕,拍摄:Mariane37/Wikimedia Commons
1920至1940年的独立期,被爱沙尼亚人视为民族史上的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时代。在国际关系方面,执政者试图保持政治中立,与苏联和德国分别订立了互不侵犯协定。然而在主导欧洲政局的列强眼中,波罗的海小国不过是随时待宰的羔羊。
30年代后期,随着纳粹德国扩张野心膨胀,苏联和英法都试图将法西斯主义祸水推向对方。1939年,莫斯科和英法商讨联手制德,谈判破裂后,转而同柏林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秘密补充议定书》。后者规定波罗的海地区如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以立陶宛北部疆界划分权力界限,德国将承认苏联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势力范围。
《议定书》签署后,莫斯科随即开始同塔林谈判,迫使后者订立双边互助条约,打开了驻军的大门,并很快占领了爱沙尼亚。1940年,爱沙尼亚申请加入苏联,同年被批准成为加盟共和国。次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10月控制爱沙尼亚全境。当地人视德军为解放者,予以配合支援,招致莫斯科的强烈报复。1944年9月,德军在战场败退,苏联重新建立起对这片土地的统治。
今天,人们在玛利亚山上看到的大多数苏联纪念建筑,都是围绕红军从德国法西斯手中解放爱沙尼亚的主题兴建的。按照当时设计,纪念园的入口和主轴是山脚下的灰石甬道。游览者从甬道上山,来到两墙相夹、垂死挣扎的海鸥雕塑隔断门面前,穿过隔断,即置身山顶的红军烈士陵园。墓地以常青的松柏作背景,与可俯瞰港湾的纪念广场遥相呼应。广场上矗立着石屏风,脚下有长明火坛。
从山顶的烈士陵园回望海鸥雕塑隔断
印有手掌图案的石屏护佑着长明火
苏联解体后,象征革命精神永存的长明火于上世纪末被掐灭,护墙上的砖石近来也摇摇欲坠。与之相对照的是1998年落成的二战德军和爱沙尼亚阵亡将士纪念碑,静立于苏军墓身边,仅采用最基本的十字架造型,外观简朴却又意味深长。
1944年守卫爱沙尼亚德军牺牲官兵纪念碑
进入21世纪,爱沙尼亚开始对红色圣山进行全盘改造。鉴于和俄罗斯有约在先,爱沙尼亚需履行保护境内红军墓园的义务,政府最终决定保留前苏联标志物以警后人,同时打造一座与旧建筑群平行的“共产主义遇难者”纪念园:同样是以山脚海岸为起点,两面高大的亡灵墙夹出一条笔直狭长的甬道,与旁边的苏联纪念碑隔绝,把参观者瞬间带入苦难与哀思的凝重气氛中。
亡灵墙相夹的山上通道
苏联统治时期的遇难者名册
通道尽头是精心养护的山顶花园,寓意天堂和新生。站在园中俯瞰,曾经的苏军墓园和纪念广场野草丛生,与四周精心修剪的花木形成对比。身旁的一座座黑色石碑,分不同主题讲述莫斯科的“恐怖统治”、“反人类罪”和爱沙尼亚人遭受的“种族灭绝”。在这样的语境下,环顾那些肃穆冰冷的苏联纪念碑,后者非但不显得格格不入,反倒与悼念受迫害遇难者的主题相得益彰了。
象征天堂与新生的山顶花园
说来有些讽刺,今天“共产主义遇难者”纪念地的前身,原是苏联时期主持建造的爱沙尼亚争取民族自由纪念园,目的是回顾当地人民从19世纪中叶开始抗击内外反动势力,最终于1940年加入苏联,实现民族解放的历程。对于那份双边关系史上极具争议的《秘密补充议定书》,莫斯科一直否认其存在。直到80年代,苏联出于自身利益需要给东欧松绑,对历史问题的讨论才再度点燃波罗的海国家追求民族独立的激情。
198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50周年当日,来自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地的200万人组成人链,向世界展示反抗苏联占领的决心。11月,爱沙尼亚最高苏维埃宣布1940年加入苏联实为后者的非法入侵。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宣布承认波罗的海三国独立,昔日的红色圣山成为尘封的历史记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美国在叙利亚驻军遭火箭弹袭击
2021-06-29 07:42 叙利亚内战 -
印度在中印边境集结20万军队?外交部回应
2021-06-29 07:41 龙象之间 -
中国代表呼吁人权理事会关注美国强迫劳动问题
2021-06-29 07:13 美国一梦 -
美国新增确诊13935例、死亡141例
2021-06-29 06:5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印度产大米进口量飙涨3000多倍,越南展开调查
2021-06-28 23:34 -
中俄联合声明:应推动五常领导人直接对话
2021-06-28 23:30 中俄关系 -
以色列外长:过去以美关系存在问题,需要修正
2021-06-28 23:11 -
日本多地疫苗冰柜电源插头脱落,有人故意拔?
2021-06-28 23:03 日本 -
伦敦市中心发生严重火灾,约100名消防员参与救援
2021-06-28 23:00 -
就为这,世卫首席科学家在印度或面临死刑指控
2021-06-28 22:35 印度惊奇 -
44℃!美国向西部2000多万居民发布高温警告
2021-06-28 22:15 美国一梦 -
法国地方选举,他俩惨败
2021-06-28 21:01 欧洲乱局 -
南太岛国“亲华”总理败选拒交权,澳大利亚急了
2021-06-28 18:45 -
阿桑奇案关键证人:我为美国司法部作了伪证
2021-06-28 18:12 -
松下清仓特斯拉,套现36亿美元
2021-06-28 17:04 日本 -
中国技术学校培训出的非洲工人,“国家都抢着要”
2021-06-28 16:35 非洲之窗 -
欧洲首个!冰岛解除所有国内防疫措施
2021-06-28 16:2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特朗普卸任后首场集会:扯中国,批拜登,点名“叛徒”
2021-06-28 16:09 美国一梦 -
王毅29日将以视频方式出席G20外长会
2021-06-28 15:54 G20 -
美倒塌大楼开发商曾被控建楼时贿赂当地官员
2021-06-28 15:50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8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05“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45“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8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