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兹拉·克莱因、托马斯·弗里德曼:为什么特朗普可能输掉对华贸易战?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这样总结自己不久前的中国行:“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近日,在和美国知名记者、作家、播客主持人埃兹拉·克莱因的对话中,弗里德曼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这一观点,并以其标志性的犀利视角,尖锐批评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如高关税)缺乏配套战略,反而削弱了美国的盟友关系和工业基础。
在这场对话中,弗里德曼用“健身房理论”解构中国崛起的密码:从太阳能板到电动汽车,中国企业如同在残酷擂台上搏杀的拳手,历经数轮淘汰终成世界冠军。弗里德曼认为,美国两党在对华问题上形成了高度一致的鹰派共识,将中国视为必须遏制的对手,这种敌意驱动的政策不仅过时,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当然,作为一名美国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应该认真对待中国的崛起,通过明智而有规划的政策,迫使中国完成和美国的合作,而不是像现在特朗普政府所做的那样毫无章法,这样只会错失机遇。
观察者网翻译对话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美国知名记者、播客主持人埃兹拉·克莱因对话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视频截图
【文/埃兹拉·克莱因、托马斯·弗里德曼,翻译/观察者网 陈佳芮】
埃兹拉·克莱因:在最近的一篇专栏中,你提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疫情对很多方面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其中被低估的一点是它严重削弱了我们理解中国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托马斯·弗里德曼:疫情期间,几乎所有在华的美国商界高管都撤离了中国。疫情过后,我们又开始了所谓的“脱钩”进程。因此,过去六年里,美国在中国的存在感几乎为零。去年我在中国时,感觉自己仿佛是那里唯一的美国人。无论是游客、商人还是其他人,都几乎看不到美国人的身影。
埃兹拉·克莱因:我注意到你曾提到,在那六年期间,仅有一支国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你在专栏文章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在美国政治中,我们往往因问题分歧过大,而难以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然而,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太多共识。你如何描述美国两党在中国问题上的共识?
托马斯·弗里德曼:从特朗普1.0时代到拜登政府,再到如今的特朗普2.0,在华盛顿特区,说中国的好话几乎成了禁忌。这种氛围导致了对中国的普遍回避:美国企业开始不愿雇佣中国员工,美国大学也出现了不愿送学生去中国留学的情况。
于是就出现了巨大的不对称:中国有26万到27万学生在美留学,而我们在中国的留学生却只有寥寥数千。
从航空航天到新材料,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机器人,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产业升级。这改变了整个中美关系的化学反应。
但中美关系的核心始终是美国企业。从70年代末开始,美国企业一直在中国赚钱。即使中美关系变得不稳定,美国企业基本上都会游说说:“冷静点,没关系,我们仍在这里赚钱。”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觉得他们从中国获得的利益不如预期,不得不转让太多技术,再加上中国自身技术实力的崛起,这三方面因素彻底改变了这段关系。
埃兹拉·克莱因:你提到这些跨境交流、技术交流和学生交流的减少。
我从美国人、商界领袖和其他当权者那里听到的另一面是,他们越来越相信并认为中国一直在对美国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教育乃至政治间谍活动。
对于中国学生在此求学或雇佣中国工人的担忧,源于一种感觉。与此相关的是,有人认为间谍活动是中国崛起的背后原因。基于此,共和党在外交事务上有影响力的参议员乔什·霍利曾说:中国无法真正创新,他们只能从我们这里窃取。
我很好奇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
托马斯·弗里德曼:因为我真的不了解间谍活动,所以我无法发表任何意见。在华盛顿,官员们常会说:“如果你知道我知道的事情,你会更加担忧。”而我的反应是:我希望我知道你们知道的事情,这样一切就会更有条理。
至于中国不能创新的说法,如果你问在美国或欧洲运营的中国企业,他们会告诉你:我们最初来这里,是看中了中国的市场,现在则是因为要接近创新。如果我们不在这里,就无法接触我们领域内最前沿的技术,尤其是在汽车行业。
因为中国意识到自己无法在内燃机汽车领域与美国竞争,所以直接跳到电动汽车和最终的自动驾驶汽车领域。通过让智能手机公司转型成为汽车公司实现这一跨越。疫情后,我再来到中国发现:小米过去是一家手机公司,现在也能造车了;华为也是如此。
小米Su7 Ultra
它们把手机装在轮子上。这么做意义重大,因为当你坐上滴滴,整个体验都是无缝数字化衔接的,手机与车辆完美同步。
最近在中国的时候,我坐了一辆华为的车,同行的还有一位华为员工。他拿出笔记本电脑,拉下车顶屏幕,电脑立即与屏幕同步,他在车上就开始办公。他问我:“你想看点什么吗?”我说:“好啊,给我放伦敦海德公园的保罗·西蒙演唱会吧,我想在去你们园区的路上看。”
大约30秒后,视频就播放了。音效太棒了,我这辈子从没在行驶的车里听到过这么棒的音效。这技术领先我们这儿太多了。
我在那里还见到了大众中国的负责人。他们有一整套“中国专属”的设施,我的朋友、中国欧盟商会前会长约尔格·伍特克称之为“中国健身俱乐部”。除非你和他们一起在健身房,否则你就会被碾压。
埃兹拉·克莱因:这次对话源于一次颇为随意的电话交谈。那时你刚从中国回来,而我刚结束巡回售书之旅。我们原本在聊别的事,后来我问起你的中国之行如何,你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埃兹拉,你根本想象不到我们现在的处境有多糟糕。”
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的,我在中国看到的都是在“健身房”锻炼30年的赢家。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新兴产业出现了,比如太阳能电池板。中国各大城市纷纷决定兴建太阳能电池板工厂,当地政府会给予补贴,可能是本土企业,也可能与外资合作。
结果在极短时间内,假设说,涌现了75家太阳能电池板公司。它们在健身房里疯狂竞争,最终只有五家存活下来。这五家企业实力超群,能够以令外国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价格和创新水平走向全球。这就是为何中国现在几乎掌控了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市场。
但在优胜劣汰的筛选过程中,国内的供应链爆发式增长,以支撑产业的发展。汽车行业如此,机器人领域亦然。五年后,你会看到一个错综复杂的供应链网络。
埃兹拉·克莱因:你描述的过程是这样的:中国政府将太阳能电池板确定为一个产业,通过多种机制,向全国大量注入补贴资金,鼓励企业发展太阳能电池板。这导致了一些非常奇怪的现象。
几年前有个例子,一家陷入危机的大型房地产公司试图转型为电动汽车公司,因为这样能获得大量融资。因此,许多企业只是空手套白狼,不少企业失败了。但在这一过程中,却诞生了一些强大的“国家冠军”企业,中国政府随后会投入大量资源支持它们。
回到“健身房”这个概念上来:在美国,我们把资本主义理解为适者生存。但中国政府并不要求你一开始就非常强健,而是要求你在最后变得强健。实际上,除了一些规模较小的风险投资外,我们要求必须从一开始就具备竞争力。
托马斯·弗里德曼: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我给你举一个完美的例子。福特汽车在密歇根州马歇尔建立了一家电池工厂,资金来自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这家工厂生产电动汽车的电池,但技术却源自中国的宁德时代。实际上,这项技术最初诞生于奥巴马执政时期的美国。当时人们试图在这里扩大规模,但他们失败了、破产了。
后来,一位中国企业家收购了这项技术,将其带回中国进行规模化发展,现在中国企业正在向福特进行技术转让,把它带回这里。这就是你所说的缺乏耐心的最好例子。
位于密歇根州马歇尔的福特电池工厂
埃兹拉·克莱因:当美国两党在某事上达成一致时,我总是感到不安。现在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存在一种观点:不能说中国的好话。
我要说的是,在美国政坛,存在一种近乎绝对的共识:若你怀有政治抱负,质疑“对华开放市场”或“重建中美关系”的正确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后果。
你可以有特朗普式的敌对态度:极高的关税和极具对抗性的言辞。或者你可以有更民主派的敌对态度:拜登政府试图封锁一系列先进技术。
但你不能有的观点是,认为对待中国的正确方式应该是,更多的互联互通、努力将两国关系从悬崖边上拉回来,毕竟现在双方对彼此的敌意不断升级,并且都在为全面战争做准备。
你跟踪这个话题很久了。说说看,你觉得这种共识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是怎么从奥巴马政府时期走过来的,当时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既是为了推动贸易转型,也是为了转向亚洲、加强参与。这其实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竞争方式。然后发展到特朗普1.0、拜登再到特朗普2.0时期,这可能是近几十年来,我们看到的最尖锐的政策变革之一了。
托马斯·弗里德曼:先回到你的问题,给你讲讲我的世界观以及我对整个中国问题的看法。
我认为,就目前世界的发展而言,在后冷战时代,人类面临着三个关乎存续的重大问题。
一是如何管理人工智能。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合作方式,以确保我们能最大化利用这一新物种的优势,同时缓解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当务之急。
二是人类的发展导致了一定程度的气候变化,这需要我们共同应对。
三是上述所有压力的叠加将导致许多脆弱国家的崩溃,进而导致某些地区陷入混乱。这种现象已经显现。
我的观点是,只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前提是它们必须合作。它们可以早早意识到这一点,也可能迟些时候才明白。这个过程可以顺利,也可能充满痛苦。但我相信它们最终会认识到这一点。
对我而言,是否喜欢中国,并不在我的考量范围内。我们正迈向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我称之为工业生态系统的时代。我出生于工业革命末期,那时一个国家若想繁荣昌盛,离不开煤炭、钢铁、铝材、内燃机和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车辆以及电力。
要在这个时代蓬勃发展,你必须涉足所有行业。我认为未来的世界里,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将是机器人、电池、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这个生态系统将成为推动一切的引擎。
因此,作为一名美国人,我认为我们必须在这个生态系统发挥作用,并且能够与中国正面竞争。
这就是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根本没考虑台湾问题,也没去想什么共产主义或资本主义。前不久我引用过一位特朗普政府官员的话,他说中国在全球的目标是推广权威马克思主义(Authoritarian Marxism)。
中国在世界上有很多目标,但传播威权马克思主义不是其中之一。如果说中国试图传播马克思主义,还不如说他们试图推广马斯克主义(Muskism)。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认真对待。
最后我想说的是,鉴于我们需要关注这些行业,所以不得不提到中国:你可以爱它或恨它,我每天都有这两种情绪。但中国人是认真的,他们不像唐纳德•特朗普那样,在过去一周里胡闹,他们通常不会把无能之辈安置在关键位置上。
这些都是我看待这个故事时的偏见。可当我参加华盛顿的辩论,里面的问题总是:你是亲华派,还是反华派?你说过中国的好话,还是坏话?
这些问题让我感到愤怒和无奈,因为这些讨论完全偏离了我所看到的世界,一个我希望美国能够繁荣发展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认为要取得成功,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佳芮 
-
“MAGA巨星”唱反调,“中国制造真的很棒”
2025-04-21 11:54 中国-拉美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2025-04-21 11:52 德意志 -
“美国年轻人坐飞机都得配安慰犬,谁来接手制造业?”
2025-04-21 11:02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2025-04-21 10:43 中美关系 -
尹锡悦受审现场首次曝光
2025-04-21 10:42 三八线之南 -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将访华
2025-04-21 10:41 -
石破茂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
2025-04-21 10:13 日本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2025-04-21 09:22 美国政治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2025-04-21 09:19 观察者头条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2025-04-21 09:02 -
商务部: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
2025-04-21 09:00 中美关系 -
中东最大!中国电建承建沙特国王港项目4号干船坞顺利移交
2025-04-21 08:01 -
以军称袭击加沙救护车队存在“误判”
2025-04-21 06:34 巴以恩仇录 -
30小时已过,俄罗斯复活节停火不再延长
2025-04-21 06:29 俄罗斯之声 -
特朗普大刀砍向国务院?“236年来最大重组之一”
2025-04-20 23:0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菲护卫艇非法侵入黄岩岛领海
2025-04-20 22:27 南海局势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2025-04-20 21:4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福克斯新闻将基辅标为俄属,乌方要求道歉
2025-04-20 20:39 乌克兰之殇 -
恶意炒作“中国黑客干预选举”,韩选管委检举3名观察员
2025-04-20 20:22 三八线之南 -
这架波音737 Max已被退回美国西雅图
2025-04-20 18:16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MAGA巨星”唱反调,“中国制造真的很棒” 评论 5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05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64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00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54最新闻 Hot
-
“MAGA巨星”唱反调,“中国制造真的很棒”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