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商业造船业死亡之时,中国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
日本、欧盟、英国虽然在场,但大量证据都指向美国是自杀。尽管时间已经过了50年,美国竟然还能指控中国为“杀人凶手”,岂不怪哉?[全文]
-
智驾,是一场光天化日之下的“偷袭”
一些消费者在行业长期饱和的夸大宣传下,已经混淆了概念,有了所谓的“期望鸿沟”,再加上组合辅助驾驶系统本身的特征决定了遵守人类驾驶员的行为规范很难、很累,悲剧可能就这样发生了。[全文]
-
欧盟帮忙整顿中国职场?别把他们想得太好了
2021年9月1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首次提议禁止强迫劳动制造产品进入欧盟市场。需要提醒的是,冯德莱恩的这一提议是在2021年7月14日美国参议会通过S.65《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之后不久提出的。[全文]
-
“卖地”之后,地方政府开始“卖天”了?
无论是低空载客交通还是低空物流,未来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远没有到收获期。当前行业还需要政府扶持,而不是网友们暗指的争利。[全文]
-
“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还能继续吗?
新增黄河大桥公路收费站于法有据,但与规划或者承诺似乎并不一致,这恐怕也是网友们诟病不能忽略的背景。[全文]
-
美国电动汽车政策“翻烧饼”,全靠两党拼演技
美国的电动车计划在长达13年的党争中多次反复,已经成为了两党的政治皮球。美国为自己的电动汽车产业修筑的“小院高墙”最终困住的只有自己。[全文]
-
美国终于开通“高铁”,然而问题有点多…
美国发展高铁不应该是与中国竞赛,而是为美国人民服务,过分政治化美国高铁发展,只会带偏了美国高铁。[全文]
-
“孔乙己”就业难,这是个世界性问题,也是个发展问题
与青年人失业率关联较大的,并非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而是产业结构。在1933-1934的民国,仅有15216名大学生毕业,但这些稀缺人才的失业率竟高达13.1%。这绝不是大学生过多,而是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没有现代化工业,自然就没有足够的高技术和管理岗位供大学生就业选择。[全文]
-
打车软件公司,如何突破法律边界
马克龙欣赏优步总裁卡拉尼克天马行空的牛仔风格,尽管他在政治上不可能完全复制卡拉尼克的做派,但他在可能的空间内也希望我行我素,打破政治伦理,甚至游走在法律边缘,目的高于手段,这就是他的行事原则。[全文]
-
又是百年一遇,中国承受了世界最深重的水灾
稍微了解广州水灾史的人们都在担心“乙卯水灾”的悲剧会不会重现。相比100多年前,广州地区的人口增加了10倍以上,倘若发生了1915年规模的洪灾,后果是不敢想象的……[全文]
-
128年前,大清的躺平抗疫
当年的人们不会料到,120多年后,新冠疫情使得中美换位,美国成为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些美国政治领导人的迷信和无知与120多年前的大清官僚不过是百步与五十步之异。[全文]
-
“民资入铁”,和一百多年前有什么不同?
100年过去了,梁启超的时代与当下的社会状况已是换了人间,但其观点仍大致不差。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今天民间资本的实力已今非昔比,如何设计出更好的机制加以利用,实现双赢,确实是需要当下进行探索的重大课题。[全文]
-
互联网企业逼消费者“二选一”,是流量分配权的武器化
垄断不是罪恶,反而是已经成功的标志,然而事物总会向熵增方向发展,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垄断者有了自己的领地并获得了霸凌的资格,他们终究发现了胁迫和领地租金是获得超额利益的捷径,可是捷径的尽头,往往是猝不及防的万丈深渊,这或许就是垄断者腐化与堕落的宿命。[全文]
-
印度只是在重复100多年前的抗疫悲剧
100年前的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印度也曾经是全世界受创最严重的国家。当年6月的疫情只是一场大餐前的开胃酒,病毒暂时蛰伏,它将在印度这适宜的环境不断变异,等待时机向人们发起最猛烈的袭击,也就是后来所谓的第二波疫情。印度或许正在重复历史的悲剧。[全文]
-
中企擅用人脸识别赔了9200万美元,背后是关乎每个人的大问题
平台企业早已成为了巨兽,不能指望个人一直免费为这些庞然大物添砖加瓦;平台企业也必须明白,免费的午餐不能一直持续下去,数字经济的红利该有更多人共享了,但这绝不是以失去个人隐私为代价。[全文]
-
欧洲这个“小”案子,和你我也有关
反垄断、消费者保护等传统经济时代发展出的工具是世界范围内进行平台治理的主要路径。然而,它们常常力有不逮,成效不彰。个人数据保护是信息时代发展出的新工具,赋予了个人更大的权力,从而平衡了平台在平台经济中的权力结构,针对性更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