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图尔特·班纳:互联网时代财产权的终结
关键字: 互联网财产权著作权音乐采样信息免费反主流文化的领军人物斯图尔特·布兰德(Stuart Brand)在个人电脑出现的早期阶段就宣称:“信息想要免费/自由。”(原文为“Information wants to be free.”“free”同时有“免费”和“自由”两层意思。作者在文中随即解释了这里的“free”既指免费,也指自由。——译者注)免费,意指不须任何成本;自由,意指不为任何人所拥有。【1】这一名言某种程度上成为接下来二十年关注互联网的知识分子们的座右铭。
斯图尔特·布兰德
这些知识分子与布兰德一样感觉到数字革命将对财产权带来深刻影响。以主张软件不应有财产权而闻名的计算机程序员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表示赞同:“我相信所有大体有用的信息都应当是自由的。当我使用‘自由’一词时,我指的不是价格问题,而是指复制信息的自由。”这一观点由感恩而死乐队(Grateful Dead)的前作词人约翰·佩里·巴罗(John Perry Barlow)进一步强调。巴罗坚持说:“未来必将获胜;在网络空间将没有财产权。看哪!网络共产主义。”
许多法律人提出同样慷慨激昂但更加精准的主张。他们预测道:受到互联网影响最大的财产权类型是著作权,著作权法将不得不大修,甚至可能被完全废除。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法律顾问罗伯特·科斯特(Robert Kost)回忆道,著作权是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出现而诞生的。他解释说,随着数字媒体的出现,“信息正在恢复到其初始的、非财产的形式”,它“以比特流的形式跨国界流动”,而不需要有像书籍这样的任何有形载体。他预测道,结果将是“著作权的终结”。
法学教授雷蒙·尼莫(Raymond Nimmer)和律师帕特里夏·克劳索斯(Patricia Krauthaus)表示赞同:“能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移动的高速、互联、大容量网络的出现……戏剧性地改变了信息编纂、让渡、审查和使用的方式。”他们预测道,由于这些变革,“著作权将变成过气之物”,“著作权法的基本原理需要重新加以思考并进行修正”。
计算机使得信息可以被廉价而简便地复制,互联网则使之能一键传送全世界。一些重大变革显然正在发生。但信息真的想要免费/自由吗?在网络空间真的没有财产权吗?
所有权的边界充满争议
在一段时间里情况确乎如此,财产权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攻击。20世纪80年代后期,廉价的数字化录音技术,使一种曾经仅为一小撮边缘艺术家熟识的音乐类型变得流行起来。这种音乐风格是由“采样”(sampling)所创造的,也就是将现存唱片中的一些片段用在新的歌曲中。那个年代一些最具创新性的歌曲,就是利用早期作品的微小片段与新材料,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拼接成的密集拼图。
在全民公敌乐队(Public Enemy)的《与权力作战 》(Fight the Power)中,一个4秒钟的片段就包含了至少10个不同的采样。野兽男孩乐队(Beastie Boys)将200个采样融入其CD《保罗的精品店》(Paul's Boutique)的15首歌中。从1970年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的歌曲中截取的鼓手克莱德·斯塔布菲尔德(Clyde Stubblefield)的2秒钟采样出现在近200首歌曲中。
大量的这类采样在新的背景中无法被识别出来。野兽男孩乐队的亚当·约克(Adam Yauch)解释道:“我们可能从唱片中截取一段短小的、不重要的声音,将其速度调慢,并将之与其他30种声音混杂在一起。”而在另一种极端情况下,一些采样是从早期作品中截取长段的配乐音轨,易于辨认。
被用于采样的原唱片基本上仍受到著作权保护,一些著作权人不乐于发现他们的作品成为他人赚取利润的原材料。著名的新奥尔良公尺乐队(the Meters)的吉他手里奥·诺森特利(Leo Nocentelli)回忆道:“我曾经参加一个集会,集会上一个家伙在电子琴上按了一下琴键,电子琴就响起‘哦!我的上帝!’像极了詹姆斯·布朗的声音。这让我很震惊。只要用手指按一下琴键就制造出詹姆斯·布朗的声音,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
公尺乐队
公尺乐队的歌曲后来被许多著名的说唱歌曲所采样,但采样者没有归认来源,也没有给予任何补偿。诺森特利抱怨道:“现在你最多能得到的就是:‘我在一张专辑里听到你的《娘炮的步伐》(Cissy Strut)’,然后拍拍我的背。不要只是拍拍我的背!——拍拍我的背,然后把钱塞到我的口袋里。”
野兽男孩乐队的《抱住它,揍它》(Hold it Now Hit it)中的一段采样由“哟,勒罗伊!”这句说唱短语构成。这句短语截取自吉米·卡斯特(Jimmy Castor)1977年经常被采样的一首歌。1987年,卡斯特起诉野兽男孩,该案可能是第一个与采样有关的诉讼。卡斯特的律师布鲁斯·戈尔德(Bruce Gold)解释道:“我不否认人们将音乐片段拼凑在一起的创造性,正如我也不否认拼贴画艺术家的创造性。但这并不改变这些人是否对其使用的原作品享有所有权利益的问题。”
未经许可进行采样是违背正式的著作权法的,因为它侵犯了唱片和被采样音乐作品所有者所享有的财产权。但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采样的现象非常普遍,关于采样的许可却是非常罕见的。代理嬉皮组合的律师劳伦斯·斯坦利(Lawrence Stanley)称:“99%的鼓乐采样是未付费的。所有人都从其他歌曲中截取鼓乐片段,在上面添加东西,放大它们,对它们做任何需要做的事情来制作自己的音轨。”【2】
音乐产业的实践日渐偏离纸面上的法,因为法律是在大规模采样不可能存在的时代写就的。从一个角度看,采样打开了一扇通往一种令人兴奋的艺术努力形式的大门,这种艺术努力的可能性在若干年前还没有人能想象得到。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使得大规模的窃取成为可能,而知识产权的观念本身因此受到侵蚀。如果他人能够复制和销售歌曲中的一部分,那么拥有对歌曲的权利又有什么意义呢?
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一些最为著名的知识项目则根本不为任何人所拥有。这些项目中的第一个成果是GNU/Linux操作系统。这一项目由理查德·斯托曼于1984年启动,并很快成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编写和修改这一系统中的一部分的数千名志愿者的成果。这些志愿者包括芬兰的程序员莱纳斯·托伐斯(Linus Torvalds)。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莱纳斯完成他的工作后,他的名字就被添加到操作系统的名称上。十五年后,Linux成为微软公司受财产权保护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竞争产品。
- 原标题:财产权的终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最后更新: 2018-03-29 09:15:32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5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0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7“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